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李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本诗作者简介•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写物亦即写人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优美的弦歌声一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说说诗中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都用了什么手法•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老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会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本文标题: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3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