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1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主讲教师:蓝茵新时期的教师观3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使者。新时期的教师观41.实现传授者角色转化由重传递(传道、授业、解惑)向重发展转变由齐步走(工程师)向根据因材施教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项传递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5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不断修正提高自己。6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有三个要求:积极旁观,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与合作,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合格公民的必要过程)7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3.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8二、新时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师生关系强调赞赏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思自我,修正提高同行之间强调合作新时期的学生观10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新时期的学生观11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有教无类,关注每个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一切为了学生教师的生命为了学生而燃烧,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12二、新时期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学生是发展的人人性假设,四颗糖的惩罚——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闻斯行诸——学生是一个有着个体差异的群体学生是独立的人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学习的主体13向师性:趋向教师、接近教师、模仿教师表现:第一,都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第二,都有一个共同心理——都希望有个好老师,有个好班任;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向师性14三、新时期如何促进学生发展15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一、新时期课程的目标16(一)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7(二)课程结构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18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课程设置年级1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艺术地方与学校课程23品德与社会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4567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科学外语8919(三)课程内容改变“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0(四)课程实施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1(五)课程评价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师生发展,“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的观念,要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22(六)课程管理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3(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四、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是新时期对教师育人提出的新要求24互动性单向交流师生生生师生生生师生生生师生生生生多向交流双向交流综合交流多向交流师生生生生生生25(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26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三)教学设计新时期的教材观28新时期的教材观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超越教材.30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附录31第一部分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3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33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具体阐述各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就是用明确的行为动词阐述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3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教材编写建议37如何认识课程标准1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2课程标准关注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3课程标准规定的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38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课程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标准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40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指导确立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1目标体系2目标表述方式3表述目标注意事项41即明确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具体、可观测、可量化、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能力”领域。结果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水平行为动词目标水平行为动词识记说出,写出、指导、了解讲述、复述、识别、简述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写、缩写理解理解、认识、说明、阐明归纳、概述、搜集、整理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运用分析、比较、探讨、讨论辩论、评价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42即描述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体验性的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体验性目标目标水平行为动词经历(感受)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感受、参加、体验、体会感悟、交流、讨论、参与、合作、餐馆、访问、观察、阅读、观看、欣赏、收听、收集、学唱反应(认同)欣赏、看待、吸纳、揭露培养、学习、激发、加深遵守、接受、欣赏、关注领悟(内化)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确定、坚定、坚持、追求43表现性目标目标水平行为动词举例复制水平:按照教师的指令,利用多种简单既能从事某项活动朗诵、复述、讲述介绍、谈谈、找出标出创作水平从事某项复杂的创作编演、举办、编写制作、会址、撰写出版、设计即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指向方式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44•主体——是谁——学生•行为动词——表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可操作、可测量。•行为进行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行为达到程度——除用行为动词外,用其他方式表达程度•举例: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条件主体行为动词达到程度3表述目标注意事项45课程标准与教师和教材的关系1.教师要认识到制订课程标准的重要性2.教师要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理念3.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把课标的要求内化并表现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4.教师要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6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47教材编写特点1.控制内容总量,适当降低知识难度2.更新教学内容,大量引进现代信息3.强调科际联系,促进课程优化组合4.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5.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6.尊重师生个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7.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空间8.板式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引人入胜49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要遵守课程标准的要求2.要依据学生实际3.要考虑教学情景4.要把教材与教学环境结合起来5.要考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6.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人优势50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生活化•教材内容问题化•教材内容活动化•教材内容系统化•教材内容最优化51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1.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材料来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利用教材中的场景来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想象与分析能力3.利用教材图片、材料,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4.利用教材图片、材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5.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编写教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方式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教学对象的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学什么、教什么如何学、如何教学得怎么样教得怎么样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3、“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53课程教学设计框图学习目标教师角色学习情境策略方法学习方式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直观情境问题情景活动场景观察、实验调查、探究分析、综合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自主性学习54
本文标题: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4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