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主讲人:孙可珍时间:二0一0年十二月文学作品阅读考查情况概述选文类型散文:写景抒情,写人叙事,托物言志,议论哲理小说:短篇小说题形赋分第二卷,语言表述及多选题,四题,合计22分知识考点1.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分析结构,理清思路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考查目标1.阅读理解能力2.归纳综合能力3.鉴赏评析能力阅读理解答题路径通读全文明确文体,观其大意,研究标题,梳理结构针对阅读研究题目,关注关键词句,圈点关键词句调动积累规范答题1,认真审题把握焦点2,通盘考虑多层理解3,多用原文4,多用术语再读原文验证补漏文学积累语言积累阅读经验生活积累手法结构句法修辞形象意蕴主旨情感分类文体特点分析步骤散文写人记事写人为主,往往用多个事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全面塑造人物形象。①概括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件并将之分类;②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区别和联系;③不同角度分析性格特征,注意辩证对待。写事为主,往往通过描述一个事件,表现一个或多个人物形象。①注意捋清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基本点;②据叙述顺序,把握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③分析人物性格的异同,确定文章主旨。写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感是景物的内化,景物是情感的外化。①在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看清景物变化顺序,析出数幅典型画面;②以景物画面的变化,揣知情感波动脉络;③分清画面的主次关系,确定主旨所在。(一)文体知识托物言志客观的外在物体,被用做思想感情的寄托,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①在了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象征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②据所提供的背景,确定文中的象征含义;③过犹不及,注意不要过分拔高。议论哲理侧重直接议论和抒情,不以借助“人”“事”“景”“物”为主,逻辑性强。①据结构类型和论证方法,确定主旨所在;②分析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③注意主旨的辩证性和适用性。——以反映社会生活为目的,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①注意线索,梳理结构,把握情节高潮所在;②区别主次人物,认识主要人物复杂性;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能够辩证看待。散文小说文体知识分类作用词语词典规范义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或感情倾向;②表现文章主旨;③反映深层含义;④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联结作用;⑤对人物形象起点睛作用。文章语境义①隐喻义②拟人义③象征义句子基本含义①表达段落或篇章中心;②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③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含蓄意义;④表达某种因果关系。特定意义(概括意义、哲理意义)深层意义(隐含意义、附加意义)文章主旨——①从分析文章背景、情节、内容入手;2关注中心句和议论性文段②追溯作者写作目的和作品价值;③一般表述为“通过……表现……”(二)关键词句分类作用标题——①概括内容,揭示主题,简洁明快,鲜明生动;②富有形象性或象征性,感情色彩较浓,容易调动读者联想和想象,激发读者的情思;③不给出明确结论,而含有引申意味,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文眼——①谋篇布局的关节点,内容的排列围绕它展开;②能涵盖内容,揭示题旨,升华意境。线索实线虚线①贯穿全文,使文章明晰紧凑;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揭示文章主题。顺序时间空间逻辑①表现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或矛盾、事理的各个侧面;②体现作者认识事物的程序和思路展开的步骤。(三)篇章结构段落开头①开门见山,概括文章要点,点明中心论点;②统摄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③起兴手法,引出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结尾①卒章显志,深化、升华文章主旨,直接强烈地进行抒情;②概括总结全文内容,照应上文和文章题目,首尾呼应;③以景结情、以事结理,或与文章主体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使文意含蓄生动,给读者留下思索和想象的空间。过渡①承上启下,转换话题;②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各个层次段落形成有机整体。序幕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③制造悬念,使故事波澜起伏。高潮①矛盾发展的最高点,即将解决而尚未解决那一瞬间;②不在于场面是否热闹,而在于揭示形象是否最鲜明、思想感情的交锋是否最深沉。(三)篇章结构(三)篇章结构技法铺垫①铺陈叙述某种人物、事物和景物作为衬垫,用以引出主体部分的内容;②可以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伏笔①在文章前面某个地方对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作适当交代,以便后文看起来更为真实可信,不显得太突兀;②可使文章结构周密完整。衔接①利用一定词语或句式巧妙连接;②用于联系较为紧密的段与段之间,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照应①使文章的题目与内容、开头与结尾、内容得以前后关照与呼应;②使文章首尾圆合,前后勾连,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抑扬①前后对照,造成悬念;②形成曲折,增加情趣;③突出人物形象;④加强情感表达效果。突转让事情按照常理呈常态进展,然后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变化,掀起叙述的波澜。出人意料之外,收到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悬念先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把读者推向一个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揭开谜底,解开悬念。误会先故意安插一些尝试性的思维逻辑错误现象,然后随着情节步步推进,将谜底层层展开,给人以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类型作用人称第一人称(“我”)①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增强文章可信度、真实感;②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第二人称(“你”)①便于对话;②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③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他”)①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能够直接展现生活;②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加张弛有度;③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情感。记叙顺叙符合事物发展进程,水到渠成,因果关系清晰。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增加情趣,曲折有致。补叙补充解释,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说明平实性说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生动性说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议论夹叙夹议记叙和描写中插入一点言简意明的议论,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先叙后议便于揭示事件的意义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四)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描写对象人物描写①肖像(外貌)描写,以形传神;②语言描写,言为心声;③行为描写,直接反映人物性格;④神态描写,暗示人物心理变化;⑤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⑥细节描写,小中见大。景物描写从视觉(形色动静)、听觉(声)、嗅觉、味觉、触觉、感觉等着笔。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③抒发心情;④铺垫情节;⑤暗示背景。角度直接(正面)描写,真切具体;间接(侧面)描写,烘托陪衬。白描,简洁传神;细描,细腻生动。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酣畅淋漓。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描写来抒发思想感情。寓情于景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写出自然景物。托物抒情将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物上。情景交融思想感情和景物交织融合在一起。2.表达方式种类作用主要修辞方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对偶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设问提请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兴趣,有悬念感。反问加强语气,抒发强烈感情,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抒情写景感染力强;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引用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信性,使文章显得博大精深,有力地表明观点。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反面引用。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又分为正衬、反衬和侧面烘托。对比将相反或者相对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举出来,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3.表现手法其他表现方法动静①以动衬静;②动静结合;③化动为静;④化静为动。虚实①“实”指现实主义创作;“虚”指浪漫主义的创作;②“实”指具体的事物或景物;“虚”指抽象的思想情感情。③“实”指眼前真实之景,“虚”指想象、回忆之景。情景①“情”指作者内在思想感情,“景”指客观外在景色、事物;②“触景生情”指作者的情思来源于外界景物;“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指作者带着某种感情去观察景物,景物也就染上了相应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二者相互生发,相得益彰。比兴“比”就是比喻;“兴”是用其他的事物引起下文的主要事物。象征①将抽象的思想感情寄寓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之中;②含蓄或者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怀,真切而具有感染力。想象、联想①想象是无中生有,联想是由此及彼。②可以使文章富有浪漫的特质,达到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进而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渲染、烘托从侧面着意描述,作为陪衬,使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鲜明。点面结合“面”上显得广阔宏大,“点”上显得深刻突出;两者相互辉映,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小中见大从不引人注目的小事中看出大的问题;或从看似平常的举动,看出一个人的品质、精神。形象塑造人物形象(个体或者群体)①联系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例,明确形象本身的典型意义;②结合作品构思和艺术手段(尤其是描写),回答时兼顾外貌的特色和性格的多侧面特征;③结合人物本身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素,以及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④注意作者对形象本身的介绍与评价。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景象态度评价作者本身观点态度①用来表现作者的见解、主张;②用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等。读者做出相关评价①文章素材是否真实,作者观点是否正确、深刻,感情是否健康;②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③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典型,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五)主旨内容(六)语言特点文体特点散文①凝练优美、形象和谐,有节奏感并包含着诗意美;往往具有警策(哲理深邃)之美、秀句(情景交融)之美;②描写事物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传达声音要摹声拟响;抒发感情要情真意切,丝丝入扣;议论说理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③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具有谈话风(口语化)、青果味(文白夹杂、土洋结合的“涩味”)、怪异趣(句式奇特、言词怪异)。小说①要具有高密度的信息,包含大量的生活内容,避免语言的概括化、抽象化、程式化和单一化;②具有现实生活中语言的新鲜活泼、生动丰富的特点,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③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出发,使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典型化、生动化;语言特点分类作用基本特点——①准确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贴切表达作者思想感情;②模糊性——特定语言环境下,可以保持分寸,留有余地;③鲜明性——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感情倾向;④生动性——使文章形象新颖,富有感染力,吸引读者注意力。基本风格作品语言①含蓄——质直;②豪放——柔婉(婉约);③淡雅——华丽;④庄重——幽默;⑤典雅——通俗。人物语言——①具有个性化、典型化和生动化的特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阅历、修养、气质和兴趣;②符合人物变化着的心理特征。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4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