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学2
ReviewLandresourcesLandevaluationClimateReliefSoilsalinizationHydrologyVegetationReclamationfromthesea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是由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经济组合体。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2、3土地资源的水文要素特征分析§2、4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5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2、6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要素特征分析§2、1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地球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气候要素指:10km---12km的对流层以下,到地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水、热交换的大气层。气候要素:光、温、水、风。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电磁波、短波辐射。紫外线(0.2m~0.4m)、可见光(0.4m~0.76m)、红外线(0.76m).地球表面的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47%)、散射辐射。评价某一地区的光照资源: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1.光照强度:(照度)指正常人对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勒克斯)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2.光照长度:(日长、日照时数)指一个地区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照时数随地理位置(经纬度)、季节、大气混浊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全年日照时数:1200~3400h之间;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3000h以上;四川峨嵋947h;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土地生产力与日照长度关系较大;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3.光照质量:指太阳幅射中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随纬度、海拔、季节、大气干燥度等不同而变化;光照质量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植物体总干物质的90%~95%来自于光合作用;光照质量高,农业垦殖海拔高度较高;光照质量对居住也有影响;房屋的采光条件,是房地产评估的影响因素之一;二、热量资源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热量分布与纬度大致平行的热量地带特征,即:寒带、温带、热带划分。二、热量资源农业热量指标:温度:日平均气温;0C、5C、10C、15C代表农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0C:喜凉作物(小麦、油菜等)10C:喜温作物(水稻、花生等)(活动温度)二、热量资源积温:日平均温度的累积;积温指标是10C的积温;中国10C年积温变化1600C~9000C之间;积温等值线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见书p31.二、热量资源气温的变化规律:由于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年变化、随纬度的变化,气温也有同样的变化;二、热量资源无霜期、生长期、多年极端低温无霜期: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期天数;100d:农作物受到严格限制;100~130d:喜凉作物;生长期:以无霜期为参考;多年极端低温:杀伤性低温、抑制性低温;三、降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三、降水资源大气降水:指从大气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区域水量平衡关系区域内降水蒸发其他用水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可利用地下水补充地下水三、降水资源降水的时空分布:中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29mm;但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空间:从东南----西北降雨量减少;200mm、400mm、800mm等雨量线。从东南到西北,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面积:32.2%、17.8%、19.2%、30.8%;时间: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降雨年际、降雨年内变化比较大;三、降水资源降水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对农业:降水是土壤水分与作物需水量的重要来源;降水强度过大,造成水土流失;暴雨对地表有侵蚀作用,且发生洪涝灾害;降水形式(雨、雪、霜、冰雹)对农业生产也有影响;对城市:降雨对排水措施与设施的影响;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四、风力资源空气的流通形成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风的起因。风对农业的影响:作物呼吸、土壤呼吸、作物的光合作用等方面;对田间热量的传播、作物散热、花粉传播等;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风向、风速、风向频率均是重要的气候指标;四、风力资源风力可作为能量资源---风力发电。§2、2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地学要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表岩性。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质构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a)与土壤分布有关系不同的岩层形成不同的土壤;地质构造决定岩层的分布,即土壤的分布。b)与农田水利工程有关;c)与农业合理布局有关;不同的地质构造影响其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地形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海拔上升100m,气温下降0.5C~0.6C;积温也会减少;生长期也相应缩短;土地利用强度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高度对人类活动有限制:海拔≤500m适宜人类居住;1000m~3000m人类可以居住;≥3000m不宜人类居住;地形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面坡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农业用地: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灌溉和机耕条件;坡度8以下适宜机耕,17以上难以机耕;建设用地: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投资;城镇土地理想坡度0.3-2;主干道坡度4;次干道坡度6.地形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表岩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表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物(母质):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风积物、海积物。§2、3水文要素特征分析水文要素: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水体中的水分;地表水1.河流:水文分:常年性河流、间歇性河流;河床类型:下切性河流、地上性河流、半地上、半地下河流;河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型、地下水补给性;2.湖泊:水质分: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分布地带分:高原湖泊、平原湖泊;3.冰川:由积雪变质成冰并能自行呈固体移动的水体。分布于西南西北的高山地带;是西部内陆干旱区河流的主要水源;4、沼泽:潜育沼泽、泥炭沼泽。地下水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地下水与土地资源利用:水质、水量、分布规律§2、4生物要素特征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生物多样性: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生物多样性不断变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的环境、生物群落、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指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按环境分: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按人对生态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动态性:是有机的整体;总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稳定状态---生态平衡---动态平衡;自我调节性:为维持生态平衡,增加对外界的适应性;演化性:随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发展、演化;表现为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植被:指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和,包括:森林、草地、农田栽培作物;植被类型:见书p52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森林有蒸腾作用,消耗空气中的热量;植物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树的枝叶可以挡风,根系可以固土固沙;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系可以固土;有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比无林地高4%~10%,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本文标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学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4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