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1、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1、《庄子》两则北冥有鱼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又说今安徽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庄子》一书,通行本有内篇七章:《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这七篇,思想深透,风格飘逸,而且十分连贯。外篇共十五篇文章,大部分非庄子手笔。《天地》《秋水》《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这六篇很可能是庄子自著,或是他的弟子整理老师著作编成的文章。杂篇共十一篇文章,除《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外,都是非常漂亮的文章,非庄子手笔。作品介绍: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朗读课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大鱼传说中的大鸟。奋力飞举。天边。垂,通“陲”,边际。指海啸。形容海动风起之时。迁徙。天然形成的池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记载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盘旋着往上飞。往上飞旋风气息,此处指风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空中游尘。深蓝色。通“耶”它(指大鹏)向下俯视。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怪异的事情。用在选择疑问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尽头罢了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部专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2、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从哪些方面何种手法描写这一形象的呢?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用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夸张3.“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4.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5.“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6、“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7.“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8、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9.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中心思想:“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现实意义: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课文鉴赏要点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等。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重点词语积累1.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3)水击三千里击:。(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5)去以六月息者也去:。(6)亦若是则已矣已:停止。悬挂迁移拍打环绕而上离开罢了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意思(2)其正色邪通,意思冥溟海邪语气词,呢,吗耶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大风名词,气息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义:。(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3)天池也古义:,今义:(4)野马也古义:今义:奋发生气,发怒海动泛指海上运输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高山湖泊名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野生的马朗读时要注意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原文对译:原文对译:•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了;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快乐’之类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啊。”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阅读理解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推理:首先承认自己不是庄子,因此不知庄子的感受;然后照此推理,庄子不是鱼,因此也不知道鱼之乐。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文章的美点轻松闲适,趣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否“知鱼之乐”庄子惠子论辩知鱼之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本文标题:21、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6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