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一、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一)会计信息1.会计信息是什么:会计信息是指组织和个人在遵循会计法律法规规章与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采用具体的会计规则和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对客观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以满足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监管需要的有用的基本信息。注意:1)这个概念中包含了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2)股东是企业内部主体还是外部主体?(内部主体外部化)2.会计信息的内容(1)会计报告及附注信息,是向社会公布的最终信息(2)会计处理信息,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3)会计处理的基础信息(非会计信息),包括合同、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数据、计算机软件、支票领用簿以及管理层的道德水平等。3.会计信息的分类(1)按覆盖的范围分广义的财务会计信息:会计报告、会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基础信息狭义的财务会计信息:会计报告信息(2)按照使用主体分对内信息: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会计分析)对外信息:会计报告信息(3)按会计报告反映的信息分资产负债信息现金流量信息利润信息④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⑤报表附注信息(4)按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分原始信息:原始凭证明细信息:记账凭证、明细账总信息:总分类帐、财务报告报告汇总凭证4.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经济活动基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会计试算平衡会计报告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表现确认记录登帐过账(二)财务信息1.财务信息是什么:财务信息是指组织和个人在遵循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采取不同的方法(净值法、成本收益法、净增加值法等)对资金的筹集与投资方案的决策,获取财务上的收益的基本信息。2.财务信息的内容(1)资本市场信息(利率信息、股市信息、债券信息)(2)设备市场信息(3)商品服务市场信息(4)流通渠道信息(5)财政税收信息(6)宏观经济法律信息(7)会计信息3.财务信息的分类(1)按信息范围分宏观财务信息:宏观经济、法律环境信息;资本市场信息;财政税收信息等微观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市场份额等(2)按来源分内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外部信息:会计报告信息(3)按反映的对象分信用信息投资成本与筹资成本信息财务分析信息④管理环境信息财务总监(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产生与管理会计经理财务经理成本会计出纳往来会计信用分析信息收集财务分析汇总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财务1.为企业自身管理提供信息。新企业会计准则提供的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以前是按利润作为核算核心,现在按照净资产为核算核心。2.为相对人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以维护相对人的权益和交易安全。如股东、债权人、职工等。3.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如宏观经济决策政策的出台、财政税收管理,融资管理。(四)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人二、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与要求1.产生的原因。(1)最初为了劳动成果的分配。(2)管理的需要。(3)金融资本的出现是现代财务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本推动力即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法定要求。《会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在会计年度提供经审验的财务会计报告。三、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企业按照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的要求记载的供各利益主体决策时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首先是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其次是对利益主体决策有用标准。具有主观性。为什么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例子:某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将利润和负债做了调整。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结果: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的垄断产品。(二)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1、会计制度的模糊性如(1)虚拟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坏账损失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折旧等;(2)计价方法:积压的存货。(跌价)2、会计信息错误3、会计舞弊目的:1)获取银行与商业信用;2)减少纳税:3)谋求政治和市场形象;4)上市动机;5)避免被特别处罚。(三)会计信息不实的手法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2、利用关联交易3、利用合并会计报表4、利用资产评估5、通过资产重组6、利用非主营业务7、利用入账时间8、虚构交易(四)会计信息不实的识别方法1、分析性复核2、实地调查法3、账实、账账、账证、账表核对法4、询证法5、特殊项目法6、关注报表及附注(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七特征说或七要求说(一)美国会计学会四特征说或四要求说1、相关性2、可验证性3、不偏不倚4、可计量性四、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或要求1、相关性2、可靠性3、可比性4、可理解性5、效益型6、重要性7、完整性(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四特征二层次说1.四特征3.两项约束条件(1)及时性(2)效益大于成本2.二层次(1)相关性包含重要性;(2)可靠性包含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1)可理解性;(2)相关性;(3)可靠性;(4)可比性五、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法律要求(一)我国的十种质量要求1.真实性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称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能客观反映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即能如实反映财务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手续齐备、资料完整,是可靠性的基础。真实性的理解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两个判断标准:A.规范标准。凡是遵循了制度规范的信息都是真实的。B.现实标准。体现现实价值的信息是真实的。(2)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差别,影响到会计信息真实性,因此,只要会计信息反映了现象或事项的主要性质,就可认定其真实性。相对性的原因有:A.公认会计原则规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样性与选择性。B.会计信息处理存在会计估计和会计预测。(3)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动态变化的。例:判断正误某企业对应收帐款期末余额按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后,得到应收帐款净值,则企业的该行为符合真实性质量要求。(正确)2.谨慎性会计信息的谨慎性是企业在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主要涉及会计估计的内容时,要求低估收益或资产,高估损失和费用,当然要求在合理范围内。这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谨慎决策。如果由此产生责任时,可以减轻责任。例:2009年12月,某机械制造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违背了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错误)3.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它们的法律表现形式。如:1.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承租企业的资产。2.桑塔纳轿车账面价值113568元,评估价值138765元,按评估值重新入账。(重置成本问题)4、相关性相关性指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决策,如果对决策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有三种表现形式:(1)目标相关性(ObjectiveRelevance),指能恰到好处地帮助使用者实现期望;(2)理解的相关性,指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把握信息所蕴涵的内在涵义;(3)决策相关性,指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例如:某企业10年前购置的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现在重置价值为30万元。纳税和企业资产增值保值(或融资)就是两个不同的相关信息。5、有用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商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其有契约关系或有利害关系的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和政府等的决策和收益有用。6、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在不同的组织间比较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异同,也能比较同一组织在不同时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7、一致性一致性也称为一贯性,是指商主体前后各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保持不变,如果要变动,必须说明变动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8、明晰性明晰性又称为“清晰性”或“可理解性”,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所记载的会计信息必须明白易懂,便于理解和运用。9、重要性。指对于那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各单位经济活动相对重要的交易或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单独重点列示说明,对于那些非重要的,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交易或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核算程序,与其它有关项目合并列示于会计报告中。(注意与审计重要性相区别)例如:会计报表中将现金、银行存款、外埠存款、在途资金统列为货币资金,体现了重要性质量要求。(正确)10)及时性及时性由于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为更好地体现相关性和可靠性,处理会计事项或交易时,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以利于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发生时,必须及时取得有关凭据,收集相关数据,及时加工、整理、报告情况;二是会计报告应及时报送给相关报告使用人。例:会计主体作出按月提供会计报表是会计法对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规范要求。(正确)(二)我国商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系统性法律要求的建立目的要求(第一层次)有用性效益大于成本约束条件及时性重要性根本要求(第二层次)可靠性相关性-基本要求(第三层次)明晰性可比性具体要求如实反映可验证实质重不偏谨慎性可计量一致性预测反馈(第四层次)于形式不倚基础经济业务会计账簿与财务会计信息1、会计账簿是企业为了表明其财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根据会计法规依法制作的书面会计簿册。具体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类明细账、总账、报表及附注,也包括非会计账簿,如统计资料,支票领用簿、合同文本、计算机软件等,即与承担责任有关的所有账簿。2、会计账簿与会计信息的关系(1)会计账簿是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从广义上讲,是由与承担责任有关的所有账簿信息。狭义上,仅仅为会计核算资料账簿上记载的信息。(2)会计帐簿是重要的物证,其记载的信息是重要的书证,具有非常高的直接证明效力。第二章会计审计法律体系基本内容一、什么是会计法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会计法是调整会计关系的规范,属于形式上的会计法典。广义的会计法是调整会计关系、规范会计行为的法律规范总称。会计关系:是指会计主体依法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会计法》第二条规定: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会计事务:是指会计主体中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应完成的各种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信息的使用。第一节会计法律体系二、会计法的立法形式会计法的立法形式是指会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一)专门会计立法模式根据专门立法调整范围不同:1.对所有会计行为包括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组织进行全面规范。如法国、前苏联、中国。2.仅对企业会计行为加以规范。如瑞典。3.仅对会计主体的一部分会计业务进行规范。如荷兰。(二)非会计专门立法模式按主导性法律的不同:会计行为:主要指对一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行为,以及保证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和质量的管理与监督的活动。1.以公司法为主导型的会计立法模式主要目的是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会计核算的具体规范由会计职业团体自律拟定。如英国1844年颁布的公司法。该公司法规定股东聘请会计人士审查公司会计记录、账簿、报表的制度,被认为近代会计法与审计法兴起的共同标志。2.以证券法为主导型的会计立法模式主要目的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潜在股东利益。重点在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财务会计信息以外的会计行为规范,则授权会计职业团体制定,政府保留否决权。如美国证劵法。3.以税法为主导型的会计立法模式要求企业的会计行为完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目的是最大限度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实现。如德国。三、我国会计立法的历史发展我国会计立法经过了三个阶段:古代立法阶段。产生于夏商,对会计分期记录的制度规定是:西周的“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
本文标题:会计审计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7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