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2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2020/2/221第2章抗微生物药2020/2/222第一节概述2020/2/223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药理学2020/2/224针锋相对此起彼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近百年,抗菌药物的诞生及应用使人类在对病原体的作战中成了胜利者。病原体“适者生存,以变应变”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回到抗菌药物出现之前的黑暗时代2020/2/2252020/2/2262020/2/2272020/2/2281.抗微生物药:指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可分为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一、基本概念2.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和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2020/2/2293.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作用,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4.杀菌药: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物。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分为窄谱抗菌药与广谱抗菌药)2020/2/2210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在体外抗菌实验中,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杀菌浓度(MBC)。2020/2/22117.抗生素后效应:撤出抗菌药物后,病原体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通常用时间表示。耐药性: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使治疗失败,此时必须换药维持疗效2020/2/22128.化学治疗(化疗):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癌药2020/2/22139.化疗指数(CI)评价化疗药物安全性的指标.LD50/ED50或LD5/ED95临床价值↑CI↑药物治疗效果↑对机体的毒性↓2020/2/2214二、机体、药物和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机体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抗菌作用耐药性2020/2/2215抗菌药物的分类(1)根据来源分类:天然产物分别由细菌、真菌、高等植物、动物等产生的抗菌药物。有机化学合成与半合成抗菌药物。生物工程途径获得的药物2020/2/2216(2)根据化学结构分类:-内酰胺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2020/2/2217(3)根据作用对象分类:抗革兰氏阳性菌类抗革兰氏阴性菌类广谱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2020/2/2218三、抗菌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苷、大环内酯类)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抑制DNA合成(如喹诺酮类)——抑制mRNA合成(如利福平)——抗叶酸代谢(如磺胺类)撑死饿死长不大断子绝孙2020/2/2219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浆影响细胞壁合成青头杆万磷影响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四环素氯、红霉素影响叶酸SN、TMP影响DNA合成喹诺酮类影响细胞膜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影响RNA合成利福平2020/2/22202020/2/222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氨基苷类)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氯霉素、磺胺类)对泌尿系统的毒性(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大环内酯类)过敏反应(青霉素类、磺胺类)常见不良反应2020/2/2224㈠联合用药的目的㈡联合用药的指征㈢联合用药方法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两种为宜,不宜超过三种;最好分开使用,避免配伍禁忌。Ⅰ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Ⅱ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Ⅲ快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Ⅳ慢效抑菌药:磺胺类Ⅰ类Ⅱ类Ⅳ类Ⅲ类增强增强相加相加无关拮抗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4.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5.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减少剂量6.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1.增强疗效2.减少不良反应3.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4.扩大抗菌谱2020/2/2225肝肾功能不全与用药㈠肝功能不全时用药㈡肾功能不全时用药1.禁用药物:①经肝灭活的:氯霉素、雷米封②对肝有毒性的:酯化红霉素、四环素、二性霉素B、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2.可用的药物:氨基甙类、多粘菌素、头孢菌素、青霉素1.禁用药物:①经肾排泄的: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宜减量使用。②对肾有毒性的: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磺胺2.可用的药物:红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利福平、青霉素2020/2/2226抗感染失败的原因1.诊断错误,选药不当2.用药不规则,剂量不足,疗程短,途径不当3.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而中断用药
本文标题:第2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7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