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8教师专题讲座-答案
《教师专题讲座》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参考题目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1.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答:通过视频学习总结,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的原因;二是体制的原因;三是自身的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原因很多。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加之当前对校生,师生间矛盾的处理解决上过分的强调对学生的维护,忽略了学校和老师的正当权益,形成了一股不正当的维权风,加速了校风学风的堕落,形成恶性循环,让老师们压力倍增,工作起来战战兢兢。最后的结果是不敢望其项背,罢了,罢了。最后,职业倦怠并非不可救药的洪水猛兽,它是可以被战胜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相应的职能部门真正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认真地为教师办事实,确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地位;只要我们教师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素养,降低自己的期望,多放松自己,相信职业倦怠一定会远离我们。2.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答: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体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放不开,依然是以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价,而事实上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好坏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作出评判的。烦心的职称晋级,揪心的工作调动,伤心的工资待遇,寒心的福利发放,就连基本的考试也让老师们感到太多的不公平。教师的过多兼职也让人心力憔悴,老师不光是老师,还是保姆、保安、侦探、调解员,法官。导致教师倦怠的原因还关乎到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教师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其次我认为应正确的看待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虽然教师职业倦怠危害很大,但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也能体现出学校管理上的缺失,从而实现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补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师,为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条件。3.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如何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答:最后,职业倦怠并非不可救药的洪水猛兽,它是可以被战胜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相应的职能部门真正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认真地为教师办事实,确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地位;只要我们教师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素养,降低自己的期望,多放松自己,相信职业倦怠一定会远离我们。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答:在新世纪,教育的本质在于拓展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品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以使他们人生幸福、生活康宁,最终达到社会昌明的人类理想,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宗旨都在诠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这四个字强调的是“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落脚点;“每一位学生”突出的是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教育教学中被轻视被忽视乃至被漠视的边缘人;“发展”指的是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在学科中落实在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上。就拿语文课程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旗帜鲜明地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点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具备这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底蕴修养。让教育在爱中行走没有对事业的挚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正如罗素所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爱是一种力量,正如但丁所说:“爱推动这日月星辰的运行。”爱是教育的密码,正如雪莱所说:“道德教育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进一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这是夏丐尊的诊断。丹尼尔科顿姆在《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文中有过这样一段深刻形象的话语“没有爱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些愚蠢的话,他们的智慧就像一只空手套,他们的学问和智慧让美好高尚的思想退化,让所有年轻的花朵腐朽凋谢’,成人们也不过是‘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衣服。’”我们说,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空手套,教育应该在爱中行走,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的快乐幸福,用爱生成儿童的坚强、勇敢与感恩,用爱生成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学时,当我们用鼓励的眼神、温暖的微笑和亲切的爱抚,去激励去唤醒去鼓舞学生,我们的学生便会从我们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而这种信心和力量则往往会转化成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超越,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我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在这方面一定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几年前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名叫吴蓓蓓。蓓蓓父母原本都在武汉工作,可在她还没上学的时候,妈妈因迷恋上法轮功,弃家不顾,整天练习法轮功,正经班儿也不上,后来竟然跳楼殉法了。这给蓓蓓幼小的心灵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蓓蓓爸爸只好把小蓓蓓送回黄梅老家上学。第一次看到蓓蓓,她那双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抑郁眼神深深扎着我的心,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疼痛。小小年纪竟流露出如此的神情,不能不让人心疼。有意无意,我总会注意到她。在她上课畏缩时,我会轻轻走过去,有时会不经意地抚摸一下她的头,有时会俯下去低声鼓励她。课间休息,她一个人默默地发呆时,我便走过去蹲下来和她聊上几句。直到有一次,我惊喜地发现了她正踌躇着低低地举起了手,我亲切地点起了她,待她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带头和同学们为她鼓起掌来。很快,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尤其富于想象,读起书来绘声绘色,于是我常让她当大家的小老师,范读课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小蓓蓓融入到了伙伴们中间,融进了班集体,变得活泼开朗了,刚进班时的那个忧郁自闭的小女孩不见了。也许对于教师而言,这一个“个别生”只是整个班集体中的某个小小分子,可以忽视,可是,对于这一个学生和他背后的家庭而言,这个被忽视被无视的却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和对未来的期盼。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五个字着重强调的就是这些个有性格缺陷或发展相对滞后的“潜能生”。当我们真正用爱的眼神去凝望,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爱赋予了我们的目光一种神奇的穿透力,使我们能看见这些孩子身上潜在的正待我们开掘的能量。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造就,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小学教育是人生旅程的起步,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古人将这一阶段教育视为“童蒙养正”,印度诗人泰格尔说:“播种希望,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生命”。这一切要靠爱心作为基础,真爱方能润物无声。要让教育能真正在爱中行走,还得有一颗童心。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样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鞑,连做梦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能说,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从某种意义上讲,童心决定着爱心,因为童心教给了我们怎样去爱我们的孩子,教给了我们怎样依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去创造性地去促进孩子生命和谐快乐成长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爱的情感,更要有爱的智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让我们找寻到这弥足珍贵的童心,让教育在爱中行走地更挺拔更稳健!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你认为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育?答:这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问题,单纯的那一种方法都无法奏效,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入手:(一)学校应采取的策略1、组织机构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要保证心理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校长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要形成以校长、分管处室、教研组、班主任为纵向的心理教育体系,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各种规章制度,对每个方面、每个层面的心理
本文标题:2018教师专题讲座-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8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