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阅读答案
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①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③,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④。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⑤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注]①魁奇特起:意指新奇、杰出。②司法参军:官名,州府长官的佐吏,掌管刑狱治安。③斯文:指黎生、安生写作的古文。④迂阔:拘泥守旧,不切实际。⑤庸讵:岂,难道。23、本文作者和其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是古文运动的中坚。24、作者在第三段中说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5、作者认为自己的迂阔具体表现在。26、文章最后所说的择而取之是希望黎安二生能在古文与时文、与之间做出选择。27、下面对这篇赠序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B、第三段的议论是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C、作者行文的意图是为了表明对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28、你能否从上文的论述中大致判断出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试简要概括如下:(1);(2)。参考答案:23、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苏洵(写出一人即可1分)24、认为黎安二生的迂阔尚不如自己,都还要受到乡里的嘲笑,自己这个世上最迂阔的人,若向他们赠言,非但不能解除家乡人对他们的错误认识,反而会更加得罪家乡人,所以不知道能向他们说什么。(2分)25、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2分)26、道世俗(2分)27、D(2分)28、(1)文以载道(合乎古训、文章内容力求充实、穷尽事理等内容方面的特点);(2)文章的形式应有所创新,作者有自由驰骋的笔力。(写出一条2分,两条3分)[参考译文:]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本文标题:《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阅读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9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