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沿革◇春秋以前的封建世袭制◇战国时期的量才招贤制◇两汉时期的察举征辟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古代国家官吏人才选拔的办法—世袭—铨选—荐举—捐纳—科举科举源流◇隋开皇十八年(598),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607)四月,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十科举人。◇唐武德五年(622)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擢孙附加为状元。◇唐朝科举名目繁多,有常科和制科,常科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书)、明算等,制科主要是博学宏词和孝廉科—进士科用诗赋。—明经科用帖经(九经)﹒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二》:“帖经者,以所习之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贴经之法,只令全写注疏,类于默书与今之填题,既不增加词义,推展发明,惟凭记诵。”重进士不重明经。徐松《登科记考》:泉州文王庙皂荚树甚灵验,当地人每登榜,树则预生一荚。后梁贞明四年,该树生一完荚,又一半荚,当年州人陈逖中进士,而黄仁颖中明经科。后黄进士及第,向生半荚处,又生一全荚矣。—“温卷”,成绩与举荐并重﹒开元十九年(731),王维托岐王李范的关系中状元﹒大和二年(828),杜牧以《阿房宫赋》通过吴武陵向崔鄢行卷,中第四名。﹒大中八年(854),郑熏“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宋初沿用唐法,至王安石以诗赋崇尚文辞,不切实用,认为“化民成俗,必自庠序”,故建议复古兴学,推行“经义文章取士”。—王安石云:“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常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苏轼云:“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使无知人之明,无责实之政,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况学校贡举乎?夫欲兴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矣”(均出自《宋史﹒选举志》)—王安石又云:“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顾炎武《日知录》引陈师道《谈丛》)八股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章题材八股文的内容要求:“代圣贤立言”一必须用理学的观点、义理解说题目。朱熹《四书集注》一行文要“入口气”八股文的形式要求:功令一通常有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股等部分组成。一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各要以相对排偶的两股文字组成一字数有严格规定,明以300字中式,清顺治时为450字,康熙时为600字,乾隆以后为700字。一严格避讳。光绪朝会试,试帖诗题目为“麦天晨气润”,许多考生犯忌。一固定地方使用固定字眼。八股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四比八股:文章的中心部分,主要是讲求散体对偶,依然入口气。--题“虎负嵎”,比:我所甚惧者搏也,今徒逐,其奈我何?我所失势者野也,今在嵎,其奈我何?--清尤侗《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之束股: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识;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实中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要。元后即帝王之天子,苍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亿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人时而用世,曷勿瞻黻座而登廊庙之朝廷。例文:王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八股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起讲:对试题进行总括性讲解,要求三四句至十句不等,要讲究起承转合。句首一般为双音虚词,从该部分起“入口气”。--清尤侗《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破: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承:盖秋波非能转也,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焉。起讲: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题“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至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起讲:若曰:王之好色,与百姓同之,而不与王之臣同之者,以王之臣自有其妻也。王之臣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不托于王者,以王之好色也。--起承转合: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八股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破题:破题为一篇之纲领,至不可苟,句法以体面为贵,命意浑涵而不失于迂,用字亲切而不病于俗。标准为两句,要为圣贤避讳,句末用虚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宝玉破: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贾代儒改“幼”为“十五”。--明赵时春破“子曰”二字: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又破自己的名字: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题目:“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破:道本乎天,家修而廷献也。--题:“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故意截去最后一人季騧),破:纪周士而得七,皆兄也。--破“三十而立”:两当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也。--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记圣人之鸟处,甲出头而天侧头也。--李渔云:“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破“邦君之妻”: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八股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承题:承上启下,承接破题说出的意思,以三句为标准,开头和结尾都要使用单音虚字。圣贤诸人可直呼其名,但仍为答题者的口气。--“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宝玉承: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圣人十五而至之,不亦难乎?贾代儒改: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清尤侗《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破: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承:盖秋波非能转也,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焉。八股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题目:清高塘《论文集钞·题体类说》将八股文的题目分为四十八个大类。--以《四书》为考试的主要内容,故一般出自《四书》。--小题,有一字至一句者。--大题,有两句、三句、一节乃至全章、甚至数章者。--截上题,一句话去掉上半者。--截下题,一句话去掉下半者。--截上下题,一句话掐头去尾只保留中间者。--承上题,为上面意思之延伸。--冒下题,为下面意思之概括。--截搭题,如“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双扇题或三扇题,如“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割裂题,从书中随便找几句话或几个字连接在一起(如将《四书》的首句合并起来为题“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仅《论语》之首章六句话,《大题文府初编》就选了十二个题目的文章。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常科)主要分四级:—院试,参加者为童生,中试为生员﹒院试前一般有县试、府试—乡试,参加者为生员,中式为举人﹒乡试前有岁考、科考、录科、录遗—会试,参加者为举人,中式为贡士—殿试,参加者为贡士,通过考试为进士◆常科之外有制科,但很少,主要有:—康熙十七年博学鸿词科—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光绪29年经济特科—新皇登极一般都开孝廉方正科,但如同虚设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县试、府试:—县试由县官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程序有报名、觅保、考试、发案、复试五个环节报名要出具姓名、年龄、籍贯及上三代履历。觅保分童生互保和生员认保—保家世清白,凡倡、优、隶、卒之子孙,不得应考—保不冒籍—保无枪替—保无匿丧县试在乡试次年二月,府试在四月,考场设在县(府)衙大堂,点名入场,按号入座。题目在试题纸上,答卷在答题纸上,分前后两部分。中间加盖起讲戳。时间为一天。内容为八股文、试帖试和默写《圣谕广训》。发案又叫出圈儿,不在圈内者称“闷将军”。复试有多场,最后综合排名,前十名参加院试时可“提坐堂号”。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院试:—院试由学政(学道)主持,考场设在提督学政(道)衙门,时间在乡试次年的四月或五月,程序略同县试。学政(学道)为主持一个学区教育管理和实施岁科考的官员,由朝廷钦派,一般由监察御史或各部郎中充任,任期三年。学政独立行使管理教育的职权,不论其品秩高低,任期内均与该省总督、巡抚平起平坐,督、抚不得干涉学政事务。学政职责有四:—主持院试,决定童生是否进学。—主持岁考、科考,决定生员的升降奖赏。—确认生员参加乡试的资格—管理地方政务,处理涉及生员的民事、刑事案件。学额:各州府县院试中式名额由国家决定,一般不更动。—大县40名,中县30名,小县20名,后改为大府20名。—曲阜孔、孟、颜、曾四氏学特颁名额20名。—孔庙舞乐生特颁名额4名。院试中式者称生员,俗称秀才,通过院试的过程称进学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乡试和举人:—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考试。三年一次,在子、卯、午、酉年八月开考,称秋闱。﹒组织严密,纪律严肃:—贡院和号房。弘治五年(1492)浙江乡试,王阳明躲水灾。—考官(内帘官、外帘官)。—考生(点名、搜检、查号、交卷)。﹒考试繁琐。—初八至十六日共三场。—试题印刷严格,中间盖起讲戳。—考试内容:首场四书文3道,经文4道;次场论1道,判5条,章表诏诰各1道;三场经史、时务策5道。重首场。—科举程式:题目不许漏写,字数不满300或700违式,须注明试卷涂改之处,严格避讳,答卷和草纸齐全,字迹工整。—评卷:外帘初评(蓝榜),弥封,誊录,入房,荐卷,放榜。﹒举人:一登龙门身价十倍,既可参加会试,也可入仕。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会试、殿试和进士:—会试、殿试;贡士、进士;三甲,传胪;庶吉士—甲科进士,高自位置;他途进者,依附从人—会试三年一次,在丑、辰、未、戌年三月,称春闱。考试日期及内容均同乡试,考试地点在礼部贡院。—覆试,在乾清宫或保和殿,题目为四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当日交卷,目的是核查虚假考生。康熙朝状元李蟠事。—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也是规格最高的考试,四月举行,地点在天安门、太和殿或保和殿,考时务策一道,包括三至五个问题,内容涉及吏治、军务、考试、河防、盐铁、工程等。字数不限,但不少于1000字。有固定格式。“臣对:臣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臣不知,故臣不能对。臣谨对。”—传胪大典:4月25日举行,公布殿试名次。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十七或十九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生员(秀才)生员入国子监或地方府、县学读书称进学,有膏火补助。簪花礼和雀顶蓝袍。生员分三等,由岁科和科考成绩定级:廪膳生(廪米、膏火银、认保费)。增广生(自费生,可免捐税徭役)。附学生(不占名额,其他同增广生)。岁考:专为生员等级升降而设的考试。岁考分六等。青衣:岁考成绩不好或操行次劣的生员,由蓝衫改青衫。发社:岁考成绩不合格或严重违纪的生员,令其退出府县学到乡社学学习,类似开除学籍。生员进学满30年或年满70岁,可免去岁考。科考:取得参加乡试资格的预选考试。分三等,一、二等及三等前10名可参加乡试。录科和录遗:类似两次补考。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余话八股文的文体渊源--诗歌、对联和字谜-杜甫《曲江》诗的颔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骈体文--古文:《季氏将伐颛臾》、《告台湾同胞书》八股文的训练--由简到繁。蔡元培说:“八股文的作法,先做破题,共两句,把题目的大意说一说。破题作得及格了,乃试作承题,约四五句。承题作得合格了,乃试作起讲,大约十余句。起讲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全篇的作法,是起讲后,先作领题,其后分作八股,两两相对。最后作一结论。”--基本功:对课,写字。崔学古《幼训》分属对为三个步骤:训字,立程,增字。奇威降猛虎,异术豢神龙--各种蒙学教材的作用(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余话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
本文标题:明清科举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2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