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生平经历最奇特的一位末代皇帝。奇就奇在退位之后,他还能在紫禁城里继续称孤道寡12年,还演了一出“复辟”12天的闹剧;被驱逐出宫以后,本来一心复辟的他,却被日寇利用,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也做了中华民族的叛逆;身负汉奸大罪,却在苏联被关押5年,然后回国被关押15年,再经过特赦,又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死后骨灰还保存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很难找出比他的生平经历更奇特的人了。---李蒙《帝国的黄昏》溥仪一生当中主要有哪些身份?皇帝逊帝傀儡汉奸囚徒公民溥仪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代?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溥仪的一生,在世界人物史上填补了不少空白:三次登极称帝,又三度退位下野,是他填补的第一项历史空白;从皇帝到囚徒再到公民,是他填补的又一项空白;从称孤道寡,到改口自呼“犯人981号”,又变得心平气和,口口声声说“公民溥仪如何如何”,这无疑也是一项被填补了的历史空白;从当年的朝廷之上主持国宴,到囚室内带裂缝的木桌前吃管理员端上来的“小灶”,再到温馨的家庭里,品尝夫人端上桌的热腾腾的可口饭菜,这还是一项被填补了的历史空白。---王庆祥张临平:《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死时刻》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一部活的中国近现代史11岁的溥仪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光绪皇帝病危,慈禧太后颁发懿旨,命“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而醇亲王载沣之子3岁的溥仪入宫教养。准备光绪死后继承皇位,“承继同治皇帝为嗣,兼承光绪皇帝之祧”。“承继同治皇帝为嗣,兼承光绪皇帝之祧”嗣,《尔雅》继也。立嗣:没有儿子立别人的儿子为帝。祧,承继先代。承祧:就是继承后嗣的意思。站立的小溥仪与父亲载沣及弟弟溥杰一、三岁登基1、慈禧为什么选择溥仪继承皇位?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溥仪的家世。大家知道,一般说来除了开国皇帝,其他皇帝的家世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爸爸是皇帝,爸爸不在了,儿子就接班当皇帝,本来很简单,但溥仪不是这样。溥仪的爸爸是皇帝吗?溥仪的爷爷是皇帝吗?溥仪的太爷爷是皇帝吗?道光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六代君主,是1821年到185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位三十年,活了六十九岁。溥仪没见过太爷爷,道光去世的五十六年后溥仪才出生。-----喻大华《末代皇帝溥仪》一、溥仪的祖父奕譞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也是光绪的父亲。道光四子奕zhu六子奕䜣七子奕譞同治皇帝二子载湉五子载沣六子载洵七子载涛溥仪奕譞(1840-1890),字朴庵,同治三年(1864年)加亲王衔,死后谥号曰“贤”。他生于政治风云激荡、内忧外患频仍的清末。奕譞“仪表伟俊,工骑射,负气敢任事”。他曾参与了慈禧发动的“辛酉政变”,亲手捉拿了肃顺,奠定了慈禧的统治地位,先后被授予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事务等重要职务。醇亲王墓在海淀区北安河妙高峰东麓。清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澴(1840-1891)之墓,故俗称七王坟。“两代潜龙,一朝摄政”隆裕(叶赫那拉﹒静芬)瑾妃光绪皇帝的后妃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西太后带着曾被单独软禁的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不忘对珍妃下毒手。她命太监崔玉贵把珍妃从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放出来,以“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视频:珍妃第二、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又为慈禧皇太后胞妹。她的这个妹妹,共生了四个儿子,除了第二个儿子光绪,其余几个都早殇。第三,溥仪的母亲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宠臣荣禄的女儿,也是慈禧的养女。载沣有两位福晋,共有四子。嫡福晋姓苏完瓜尔佳氏,名幼兰,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荣禄,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是清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是慈禧的心腹权臣)之女、慈禧太后之养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载沣完婚,生有两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载沣、溥仪、溥杰、溥任在醇王府花园慈禧亲手指定的三位皇位继承人——光绪帝载湉是亲胞妹的儿子,宣统帝溥仪是养女的儿子。这表明慈禧在爱新觉罗宗室中,挑选同叶赫那拉氏有关系之人,一代大清兴亡,系于懿亲宫闱!2、溥仪的“三父七母”三位父亲: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胞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父。1908年任清军机大臣。同年11月溥仪继位后,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辛亥革命后,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载沣并不具备从政的智慧和魄力,但从父亲奕譞那里承袭了醇亲王爵位。摄政王:载沣“醇亲王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对人不怀疑,不思报复,容易接近。他热衷于看戏,他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务没有兴趣。他只信任一两个能熟练地讲满语的亲贵王公(载泽是其中一个)。他是一个好心人,办事平和,慢吞吞的,不讲效率,像他那么平和的人的确难找。他不想负责,不愿意管事情,又没有主意,摇摆不定,容易轻易轻信人。他成为摄政王后,周围那些拍马屁的人使他朝令夕改,难免做出错误的决定。在同他的接触中,我深深地感到,他实在不是当摄政王的合适人选。后来我进紫禁城后,曾向同僚们说,如果有两个方案同时摆在那里,醇亲王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一会是这,一会又是那。”--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生就一个庸才也只能是一个庸才生身母亲瓜尔佳氏庶母邓佳氏同治帝珣妃阿鲁特氏同治帝瑜妃赫舍里氏同治帝珣妃西林觉罗氏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光绪瑾妃他他拉氏七位母亲:溥杰祖母奕譞侧福晋、载沣生母刘佳氏(中)、庶母李佳氏(右)身着盛装的溥仪生母瓜尔佳氏溥仪的乳母王焦氏(左)与侍母张氏1908年11月13日,就在光绪皇帝驾崩的前一天,重病缠身的慈禧太后走出了她在大清王朝政治棋盘上的最后一步棋,下诏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即刻进宫。”慈禧地宫溥仪进宫后,即刻被送到慈禧太后面前,溥仪后来回忆说:“在我面前有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3、溥仪登基1908年11月14日,37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死去,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1908年12月2日,在紫禁城的太和殿里,清王朝为新皇帝溥仪举行了登基典礼,并决定从1909年元月开始改年号为“宣统”。宣统:宣扬光大列祖列宗的文治武功业绩,使清朝能万世一系统治下去。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又把我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的时候,这就超过了我的耐性的最后限度,这就难怪我不放声大哭。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待)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而文武百官行的是三跪九叩礼,磕起头来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二、六岁退位1911年10月10日晚,聚集在湖北武昌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武装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宣告湖北省独立,之后全国18个省也群起响应,纷纷宣布背弃清王朝。这个消息使紫禁城里的皇室权贵们心惊胆战,朝廷急忙调北洋新军前去镇压,被派往前方作战的军人根本就不服从满族统帅的指挥,万般无奈,朝廷只好启用已经被罢了官的袁世凯。两面三刀:袁世凯首先派人秘密南下和革命党人谈判,最后与孙中山达成秘密协商,孙中山答应袁世凯只要废除帝制,可以保举袁世凯继任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又授意大清王朝驻外公使致电朝廷,奏请皇帝退位。同时以全体国务员名义密奏太后,说是除了实行共和,就别无出路。袁世凯《走向共和》隆裕与袁世凯1911年11月28日,袁世凯借助革命党人的声势,在紫禁城养心殿的东暖阁里,向隆裕太后提出了请皇帝退位的要求。溥仪后来回忆说:“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而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莫名其妙,纳闷他们哭什么,殿里除了我们三人别无他人,安静得很,甚至胖老头抽鼻子的声音我都听见了。他边抽缩鼻子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的问题。从这次召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1912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的年月:既是民国(元年),又是清朝(宣统三年)。谁来打破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尴尬年月?隆裕太后(1868-1914),清末民初,光绪帝后。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制立为光绪帝皇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1902年初回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带着6岁的溥仪,在紫禁城的乾清宫里举行了清王朝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皇太后对溥仪说:祖宗创业维艰,如今却断送在我们孤儿寡母的手里,致成千古憾事,将来有何颜面去对祖宗先帝?隆裕在宣布清帝退位之后,史书说她“长期忧闷,以致积郁成疾,竟于1913年2月22日凌晨,病逝于长春宫。年仅46岁。”视频:隆裕与溥仪清帝退位诏书—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标志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6岁的皇帝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通常称为“清帝退位诏书”或“宣统退位诏书”“溥仪退位诏书”。退位诏书在中国历史上,以往的“退位诏书”是指权臣当朝、皇室暗弱时,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而发布的告天下书。一般有两份,一份是皇帝退位前先自责一番的“罪己诏”,另一份是通过一定形式发布的禅让“退位诏”,但宣统帝的这份退位诏书则略有不同。一、“罪己诏”不是为退位而发,而是在“退位诏书”颁布之前的3个月,即宣统三年九月初九,由溥仪父亲监国摄政王载沣以宣统帝名义发布的,目的是想通过主动“罪己”来保全帝位。二、“退位诏书”实际上是隆裕太后在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连发的三道懿旨。其中的第一道为“宣布共和国体由”,后来被人们称为退位诏。此诏经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后,由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另外的两道懿旨,一道是致全国军民的,又名“民政部等严密防范地面由”,说明退位是为人民、为国家着想,希望全国能继续保持安定;另一道致清朝宗室和满、蒙、回、藏族人民,题名为“优待条件尚为周至等由”,告诉他们皇帝之所以退位,原因之一是对清皇室和各族都各有优待条件,并且条件还可以接受,请他们理解,以“化除畛域,共保治安”。视频:退位诏书“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诏书内容文优言简,读之感到清廷通情达理,顾全大局,退位完全是为国为民。其实不然。其一,清帝“退位诏书”亦是出自大臣之手(系由张謇幕僚杨廷栋捉刀,张謇润色,袁世凯改定);杨廷栋,清末举人,留学日本。归国后,以其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文笔流畅,
本文标题:末代皇帝溥仪(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4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