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名著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分享是一种无尚的荣耀与享受上海东方讲坛特约教授:杨俊杨俊,教授,多学科与多专业背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目前任教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委员会副会长,原省部级专业带头人,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等23项,在权威核心期刊《学术月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主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45部,获得全国高校公共关系教书育人楷模、2011年中国公关创新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四大名著的永恒价值1、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华2、体现了中国人智慧的神圣3、彰显了中国人的价值观4、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范本5、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益的启迪6、为应对社会道德、伦理危机提供清醒思考7、为树立新风范提供可资借鉴的脚本8、为修身、养性、觉悟、思考、超越添良策一、西游记的智慧1、一本神奇的书、一道警醒的大餐(1)为何要取经?(2)五圣如何成真?(3)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寓意何在?(4)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西游记》?作为中华文化融汇交融标志的《西游记》1、以“心学”为骨《西游记》的产生、发展、完善过程与“心学”紧紧相连2、以“佛学”为衣《西游记》以佛教故事为外衣,如果说儒道释三教思想相争相融体现于《西游记》中,释是《西游记》明言标榜的思想意识,道是《西游记》批判的对象,那么,儒学则是《西游记》之骨——核心。传统的“格物致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仍是作品赖以存在之基础。花果山、西天毕竟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天国”,而实现理想的途径仍在脚下——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经历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3、以“道教”为本批判邪道,宣扬“道”的理想与想象性:飞跃理想、仙风道骨作为国人修身、养性范本的《西游记》1、西游记是每个中国人童年时代的启蒙读本(启智)2、西游记是中国人青年时的励志之书(砥砺)3、西游记是中国人中年时的思考之书(觉悟)4、西游记是中国人老年时的畅想之书(怀念)5、西游记是西方人了解中国人命运、思想的“天路历程”西游记的理性思维创新西游记理性思维的创新一、思维多元性1、多元系统2、思维纷繁复杂又严整有序二、意识超前性1、丰富想象力2、未来思想文化的大融合趋向三、理性核心性1、主题意识的泛化2、情节的多向性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四、智慧超群性1、衡量人的价值的凭借2、破传统精神二、水浒传的智慧1、“逼上梁山”的背后说明什么?2、宋江为何能成为108将之首?3、林冲、武松、鲁智深,谁最精明?4、英雄与美女相犯的背后5、为何“只反贪官,不反皇帝”?6、江湖与庙堂的对立7、水浒传最智慧的吴用、公孙胜留下的思索8、“忠义”的背后《水浒传》的三重寓意一、“官逼民反”金圣叹:“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水浒传序》)金圣叹:“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第一回批语)官民矛盾《水浒传》的三重寓意二、“替天行道”九天玄女:“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水浒传》的三重寓意三、“忠义之烈”宋江:“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称扬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明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卷首)金圣叹《水浒传序》不同意“忠义“说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发愤”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是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诲盗”说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是书)不但邪说乱世,以做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树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策算矣。臣故曰:此贼书也。……《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七日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为陈情焚毁水浒传题本》,引自《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农民起义说解放后一直到现在,杨绍萱、王利器、冯雪峰、等学者先后提出“农民起义”说或“农民运动”、“农民革命”说。称《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是“无数次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以文学形象为手段所作出的一个总结”;“雄伟的农民战争史诗”;“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等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郭豫衡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采纳了这种观点。但也有人不同意“农民起义”说。“投降主义”说毛泽东:《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0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鲁迅论《水浒》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隶。(《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理由之一:《水浒》中的主人公是大批非农民化的人物,起义军没有农民的生活方式,没有对土地的要求,作品中没有一处真正的农村景象。理由之二:梁山英雄的价值观和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例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疏财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都表现出市井细民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人生观,是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忠奸斗争说”金圣叹: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官逼民反,奸逼民反;真正的忠臣义士在“水浒”,而权奸却在“中央”,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宋江是忠义的代表,高俅是奸佞的代表,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英雄与以高俅为代表的四大奸臣的斗争,贯串全书,是全书的主线;写农民起义意在借助钟馗打鬼,目的是揭露赃官奸臣害国误民,从而劝谕皇帝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小说主题出现多元融合,与几种基本事实有关:①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作品揭示了它的基本规律和客观意义。②水浒故事长期在都市流传,既有对市民生活的描写,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③小说成书时经过封建文人加工改造,成书后又有不少修饰评点,所以儒家忠义思想贯穿全书并不奇怪。宋江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忠臣义士的道德理想宋江:“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宋江的绰号《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水浒传》第18回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呼保义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最大精明人:鲁智深原为延安府一名提辖官,行侠仗义,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搭救九纹龙,活捉方腊。功成身退,回归佛门,修成正果。最善于“忍”的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雪夜上梁上,忍辱负重,重情重义,重情却被情伤,敬业却被业害,负责却被责累,显示出人生处境的困厄与尴尬。本色英雄也!金圣叹评其为“上上人物”!忍《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
本文标题: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5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