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世界民俗风情陈光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教授chengw@igsnrr.ac.cn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民俗:指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是各地人民独特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社会交流、文化历史背景及其载体的综合。•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就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主要包括风俗习惯、居室建筑、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文艺、绘画雕塑、民族工艺、婚丧嫁娶、传统节庆、文娱体育、宗教仪式、服饰饮食、集市贸易、待客礼仪等等。第一节世界宗教文化•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曾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且至今还广泛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生活。目前,世界总人口6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涉及从哲学、道德、文学到建筑、绘画、雕塑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一些地区或城市,宗教活动高于一切,如沙特的麦加与麦地那(伊斯兰教)、中国的拉萨(喇嘛教)、印度的瓦腊纳西(印度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东正教)、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梵蒂冈(天主教)等都是名扬世界的宗教朝觐旅游胜地。一、世界宗教的种类•宗教通常可分为原始性宗教、地区性宗教和世界性宗教,它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其发展过程可概括为:由原始的拜物教、多神教,最后形成一神教;由氏族图腾崇拜、民族宗教发展到世界宗教。•原始性宗教如图腾崇拜。“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等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目前一些民族如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等仍保留着这种原始宗教形态。•地区性宗教是在某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形成的,故又称之为民族宗教,如印度的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中国的道教、以色列的犹太教等。•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三大世界性宗教。二、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公元l至2世纪形成于罗马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信奉“上帝”,原为犹太教一支派,传说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基督。据该教经典《圣经》说,上帝的“圣灵”使未婚女玛利亚受孕,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今耶路撒冷附近)生下了耶稣基督。于是,上帝、耶稣和玛利亚分别被称为“圣父”、“圣子”和“圣母”。基督教把上帝奉为“神”,耶稣既是上帝的儿子,又是上帝派来人间的“救世主”。该教的经典是《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其教义包括“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天国报应说”等,该教宣称“人皆有罪”,连刚出世的婴儿也是有罪的,只有在上帝派往人间“救世主”耶稣的帮助下赎清罪恶,才能升人“天国”,得到幸福。基督教的发展和传播•基督教于中世纪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16世纪后传播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对欧美各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统计,现代基督教徒总人数约12亿,主要分布在欧、美以及世界各地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信徒总人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首,几乎遍布全球,是目前世界流传最广、教徒最多的世界性宗教。•公元11世纪中叶,该教分裂为西部的罗马公教(中国称为天主教)和东部的正教(东正教)两个派别。相比之下,天主教的罗马教皇拥有对其教徒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各国的东正教会却相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16世纪,天主教内部发生了由马丁·路德领导的反对教皇腐败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由此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派——基督教新教,又称“路德教派”或“抗议派”。目前,东正教主要分布于波兰(信天主教)以外的东欧地区及希腊、土耳其等地区;天主教主要分布于西南欧拉丁民族地区,并随移民传流至拉丁美洲,梵蒂冈是现天主教的教会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新教则分布于北欧和爱尔兰(信天主教)以外的西北欧,并随移民传流至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基督教的文化和节日•基督教的节日很多,最重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基督教文化除了它的教义和以“弥撒”为主的宗教活动外,主要表现于宗教建筑。教堂,亦称“礼拜堂”,源于希腊文。意为“上帝的居所”,是基督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三派教堂以天主教堂最为宏伟壮丽,如罗马教廷所在地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堪称世界第一教堂,它是一座罗马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相结合的宏伟建筑群,教堂前还有可容纳数十万人做弥撒的大广场。哥特式教堂为天主教建筑的代表,以大量向上高耸的尖塔象征“直上天国”,其代表性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皇家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东正教建筑风格又称“拜占庭”式,“洋葱头”式屋顶是其特征,著名的有俄罗斯莫斯科的尼古拉·勃拉仁大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等。三、伊斯兰教文化•伊斯兰教,最年轻的世界性宗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回教”、“清真教”等,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创立者是麦加城古莱什部落哈申族人穆罕默德。他把自己创立的宗教称为“伊斯兰”,意为“顺从”;教徒称为“穆斯林”,是“顺从者”之意,即信仰安拉(真主)、服从安拉、服从先知的人。该教最高经典是《古兰经》,“古兰”(又译为“可兰”),意为“诵读”,该经共30卷,分为《麦加篇》和《麦地那篇》两大部分,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作为“安拉的启示”陆续发表的言论。此外,还有《圣训》、《哈底斯》等经典。基本教义是:“除了安拉,别无他神;穆罕默得,安拉使者”,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前定”,并相信“末日审判”、“死后复生”等。伊斯兰教的分布•现有教徒8亿多人,分布在70多个国家,主要集中于西亚、北非、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是该教的发源地;而拥有2亿多人口的印度尼西亚,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是伊斯兰教的传统,故伊斯兰教被许多国家定为国教,《古兰经》随之成为国家基本法,其教规也成为全国民众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伊斯兰教的主要教派有逊尼、什叶两派,前者分布于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后者主要分布在伊朗、也门等国。伊斯兰教文化•伊斯兰教在中国被称为“清真教”,礼拜之处称为“清真寺”。“清”,指安拉“超然无染,无所不在”;“真”,指安拉“常在永存,至高无上”。清真寺内无任何偶像,是该教与其他宗教寺庙的突出区别之处。伊斯兰教徒都有每日5次礼拜的习惯,即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窗礼。每逢周五“主麻日”,当清真寺内传出悠扬的唤礼声时,穆斯林成群结队的涌向临近的清真寺,做集体礼拜。•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必须履行念清真言(《古兰经》)、礼拜、斋戒、纳天课(交纳以神的名义征收的课税)、朝觐等“五功”。•穆斯林崇尚白色(象征纯洁)和绿色(象征生命),忌用黄色(象征死亡),死后要用清水擦洗身体,并用白布裹好土葬等,白色长袍是男性穆斯林最常见的衣服。•妇女出门必须披黑色长袍,罩上面纱,一般不允许妇女与丈夫以外的男人交往。在发源地沙特,除购物外,无论聚会、外出就餐,还是在公共场所、医院,甚至家庭接待来客都要男女分开。招待会或展览会,一般须设妇女专场,否则只有男人参加。•穆斯林国家一般也禁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禁食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穆斯林视猪为世间脏物之最,因此杜绝一切与猪有关的食品、形象甚至暗示。伊斯兰教的圣地和麦加朝觐•该教的三大圣地是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和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麦加,伊斯兰第一圣地,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该教规定,凡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的穆斯林,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应到麦加“朝觐”一次,朝圣后的穆斯林可以在名字前加上“哈吉”(意为“朝圣者”)字样。故每年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教徒数以万计,络绎不绝,使麦加成了世界最大的宗教旅游胜地。四、佛教文化•佛教,起源最早的世界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创立。•佛教基本教义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因果轮回的苦海,人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煎熬。要想脱离苦海,只能靠信佛修行,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求断除烦恼,最终进入“涅槊寂静”而达到“极乐世界”,即不生、不灭、永远超脱的最高理想境界。“大乘”“小乘”•公元前1至2世纪,佛教分出“大乘”教派(强调“自我修行”),原来的称为“小乘”(强调“普度众生”)。在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聚居区流行的喇嘛教,也是特定的藏传佛教。•据统计,信仰佛教的信徒约有2.4亿多人,其中99.7%集中于亚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南亚等地区,近代在欧美各国也有流传。由于佛教在其发源地印度的衰落,现今佛教胜地多分布在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东北亚和东南亚诸国。佛教经典•佛教有许多经典,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藏经》,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三藏经”。因《大藏经》最初是写在原产印度的贝多罗树叶之上,所以也叫“贝叶经”。•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不过是肉体的消灭,其灵魂是不灭的,灵魂将按各人生前善恶大小和修行深浅,在“三世”、“六道”间升降轮转不息,即佛教的“法轮常转”说。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世种因,今世收果;今生种因,来世收果。即今世的贫富、荣辱、贵贱均为“前世”所作所为的报应,命中注定,无法改变,只有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向善者可在来生升人天堂,作恶者坠人地狱。佛教的礼仪和节庆活动•佛教的礼仪和节庆活动十分丰富,双手合十是最为常见的见面礼,对佛像磕头跪拜和唱经绕行则是佛事道场的常规礼仪。•佛教对其信徒的“戒律”甚多,泰国的寺院甚至多达200余条,其中最主要的是戒杀生、戒淫欲、戒饮酒、戒妄语、戒偷盗,即所谓“五戒”。•佛教中佛事活动主要有僧尼的日常行事、忏法以及佛教节日活动等。按照佛教教规,僧侣每天要做“功课”和“上殿”。忏法是佛教徒自我修行的重要方法,有忏悔罪过和修习观止两类。•佛教重要的节日有佛诞节、成道节、盂兰盆节等等。除了藏传佛教和小乘佛教外,佛教礼俗和禁忌的社会化一般要小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第二节世界建筑文化•建筑,“凝固的音乐”、“石头写成的史书”、“文化的窗口”,以其巨大的物质实体和造型风格,给人以强烈的美的直观感受。例如古希腊建筑风格亲切明快,充满理性和理想美;古罗马建筑雄伟豪华,充满现实感和英雄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高大而雄浑;巴洛克式建筑富丽堂皇;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更以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精细的装饰,既显示了教会的极端权力,又展现出市民力量的勃兴。•建筑,其英文原意为“巨大的工艺”,含有工程与艺术结合的意思,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和美的规律、法则,因时因地对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的物质实体。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象征物。一、建筑美的欣赏•单体造型。对建筑单体造型的审美,主要看其是否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地方风格、异域风情和现代气息等特点。•例如哥特式建筑.突出一个“尖”字,具有一种高耸挺拔的灵动感;内部以细致华丽的艺术处理方式加以修饰,将建筑与雕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而爱奥尼柱式建筑,如古希腊狄安娜神庙则给人以健硕、温馨、缱绻之感。经典式建筑浑厚古雅;•印象派建筑让人似乎看到了人类的末日;•现代派建筑则又令人展望世界的未来。•总体而言,西方建筑注重的是个体的艺术效果和建筑风格,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卫城,虽为群体,但它没有中国建筑那种用中轴线来控制整个群体的整体性设计,有的只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神庙、议会会场等单体建筑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帕特农神庙,它建在陡峭小山的顶端,将其最壮美的部分朝向各个角度观瞻的人们,而不作任何的掩藏与遮盖。二、建筑美的欣赏(续)•群体的空间组合。群体组合,即由一个个单体建筑合成一个大的群体建筑,从整个布局看,是多层次而变化无穷的。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华盛顿五角大楼等的空间组合,就颇具特色。而法国凡尔赛宫,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群体建筑,它占地lll万平方米,其中建
本文标题:第七章世界民俗风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6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