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章公共物品理论2楔子:湖北十堰公交私营遇困境司机月入仅11.8元(一)案例背景1月12日及13日,十堰市公交车全体停运两天。这天,平时上车一元跑市内短途的中巴车,车价变为两三元,远的甚至收5元;起步价6元的出租车,则调到10元,而且一车多载。十堰的交通陷入瘫痪。市长热线12345,当日被满腹牢骚的市民打爆。3司机们反映的问题大都与工资待遇和规章制度有关:“职工普遍反映工资收入水平过低;据初步了解,一线司机月工资一般在900元-1000元”,而“出事故后,司机承担责任过重。每月扣工资500元,抵事故赔偿,扣完为止”。引起职工强烈批评的制度还包括:机修工人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没有加班工资;病假超过七天,每天要向公司交10元的管理费,病假期间无工资;2007年底,新劳动法实施前,要求全体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但合同却一片空白等等。4这些制度的出台,根源于五年前十堰公交事业的改制。2003年4月,温州商人张朝荣以每年800万元的价格,买断十堰市22条公交线路18年的特许经营权。十堰成为全国第一个公交事业民营化的城市。大部分原有职工买断工龄后,成为私营企业的新员工。十堰是全国第一个公交事业全盘民营化的城市。5十堰公交改制史2002年,十堰市决定以公交集团为试点,推动该市企业改制。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2003年3月24日,公交公司和该市政府签订《股权协议书》。十堰没有出台公交事业民营化后的具体管理办法,仅有一些口头承诺和约定。6张朝荣接手公交公司后,陆续斥资购买了110余辆公交空调车投入运营,紧接着便调整车票价格。多数市民不支持涨价。市公交公司只好忍痛对票价作出调整。从2006年1月1日起,除K9、K59路车两条线路为1.5元外,其它线路都改回了一元。这场公众和公交公司的博弈,以公众胜利而告终,公交公司从票价上谋求营业额增长的冲动被压抑。7一直没有配套政策支持:企业“亏损”了张朝荣抱怨,政府承诺的“公交优先”未能实施。记者在这家公司提交给政府的《亟待解决问题的报告》上看到,公交公司希望政府取消在公交线路上运营的150辆中巴车经营权,并要求70余辆城郊专线车不得在城区跑公交线路——希望减少竞争。报告同时希望十堰市政府,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对公交公司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学生、成人持月票乘车等)带来的减收予以补贴。8这份报告还要求落实协议书规定的优惠政策、规范残疾人免费乘车范围和程序、对油价暴涨予以补贴和以划拨方式供地提供场站等。他提及,五年前的改制“一改了之,一直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政府未能用财政补贴等形式履行自己的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9政府“为难”了公交民营化后,企业有其自身运行法则,政府控制力下降。尽管政府很努力,但还是无法深入企业内部。事实上,双方合同上并未写明的对于企业的油补和社会福利补贴等,实行起来也存在政策障碍。10“多赢”变“多输”?民营化后,十堰公交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这点也被市民认同。但这个被冀望多赢的改制,结果伤害了司机,“亏损”了企业。停运事件也伤害了公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11(二)相关链接:综观国内,已实行公交全盘或部分民营化的城市,大多出现类似问题。湖北黄冈公交民营化之后,2006年11月同样出现停运风波。2007年,五个月之内合肥公交事故造成11位市民的死亡。合肥相关主管部门认为“引入民营资本,实际上是走了弯路”,随后清退民营资本,回收公用资源。重庆、南京等地原已民营化的公交事业也重回国有公用事业。12(三)事件跟踪新一轮改革“试水”:3条公交线“国有民营”所谓“国有民营”,是指车辆购置由公交公司投入,再承包给有一定条件和资质的业主经营,运营成本由经营者负担。公司将对经营者严格管理,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服务。截至目前,公司一线员工生产积极性高涨,日营运收入同比增加1.5万元,营运成本下降30%,每月减亏200万元。8月份,驾驶员人均工资较原来上涨200元左右。13(四)案例分析“公用事业有公益性,本身就是非营利性。但是企业要追求利润,方向只有消费者和职工。票价受到制约后,从消费者追求不到,只好转移给职工。”公交事业由政府主导时,存在效率低下、服务差,但民营化后,又要防止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伤害公共利益。公交民营化后,政府如何承担公共服务职责,在公共财政上如何安排,既保证民营企业提供让市民满意的公交服务,又保证企业的赢利?14试问:1.什么是公共物品?2.如何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3.公共物品应当如何供给?15公共物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公共产品是西方学者承认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最主要领域,也是政府及其它公共组织存在的主要理由,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公共支出也主要以公共产品的提供范围为依据。16公共物品理论本章将介绍: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的区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公共物品供给的均衡分析公共物品与外部性17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一)社会公共需要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点: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私人物品私人个别需要公共物品社会公共需要18(二)公共物品的概念定义一:休谟的定义早在1739年,哲学家休谟就给公共物品下了一个直观的定义。他认为,公共物品不会对任何人产生突出的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讲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公共物品的生产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实现。19定义二: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20定义三:奥尔森的定义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21定义四:布坎南的定义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某一种公共产品只可以使很小的团体,比如包括两个人的小团体受益,而另外一些公共产品却可以使很大的团体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受益。22定义五:经济学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物品是否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成为判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标准。23(三)公共物品的特性1.消费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指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便有众多的受益者共同消费这一物品,要将其中的任何人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是不可能的或无效率的。最起码从合理成本的角度来看是如此的例如:国防、外国游客对本国治安的消费24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技术上的不可能性;二是经济上的无效率。25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包含三层含义: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不可能,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行却成本过高。任何一个人自己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这种消费加以拒绝。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如果在某人消费之后,别人消费的可能性减少了,那么就等于部分地排他了。)262.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ry)指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任何人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机会和消费数量。例如:国防、电视节目27消费的非竞争性是由利益不可分割性决定的。公共物品一般都具有利益不可分割性,这使增加一名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当一种公共物品提供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消费时,只要某个人消费该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排除任何一个能从其中享受边际利益的人,都会违背帕累托最优原则。283.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关系许多非竞争性的产品也是非排他性的例如:国防、灯塔这两个特征并不总是同时出现例如:对桥梁而言,如果收费,就是排他性的;如果拥挤,就是竞争性的。294.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使每个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都一样,也不必要求所有的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相同。对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要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条件。许多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商品的事物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304.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私人产品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也不一定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部门要提供某种产品不一定意味着必须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该产品。但公共部门仍然是提供者。315.争议(1)关于非排他性如果一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苹果来排他的话,那么,一国的国防也可以是排他性的。(2)关于恰好消费相同数量(3)关于竞争性公共产品不能只讲形式,不讲内容。(4)关于拥挤拥挤只不过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325.争议(5)关于排他性技术(6)关于住房的性质(7)关于不可逃避性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亦称无可逃避性。不可逃避性则反映的是公共产品分析的政治视角33二、公共物品的特征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它特征1.规模效益大。2.初始投资大,经营资本小。3.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4.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5.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34三、公共物品的类型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是否具有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划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竞争性非竞争性排他性私人物品衣服私人汽车拥挤的收费公路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图书馆不拥挤的收费公路非排他性公共资源环境海洋中的鱼拥挤的不收费公路纯公共物品国防知识不拥挤的不收费公路351.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纯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3.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36(1)公共资源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即:消费上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的限定条件,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物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受益)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在产生拥挤时,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而是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成本。37(2)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即:消费上非竞争性和排他性38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通过限定消费资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但在内部是共享的,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另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是不完全的,在内部又是共享的,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人受益的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员的受益。(具有拥挤性——俱乐部成员得到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依赖于成员的数量与构成)由于该产品具有排他性,因此可以采取措施限制使用者数目。39四、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该物品的消费是非竞争性吗?否是排他性的?是进入纯私人用品分析是从技术上看,该物品是排他的吗?是排他的成本很高吗?否该物品属于排他性-非竞争性物品,例如电影院、不拥挤的道路或桥梁等否是市场失灵即该物品属于纯公共产品,也就是说,这种物品必须由国家预算来提供。否进入公共产权资源分析40五、搭便车问题由于公共物品的共同消费和非排他性,使得每个人不管付费与否以及付费多少,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公共物品,所以具备刺激因素使每个人都这么做,都成为了搭便车者。这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就不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动机和激励,因为他一旦提供了这种产品,就无法排除不付费的搭便车者对该产品的消费。41案例分析:“公共住房的发展商”——英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南方周末2006.8.10)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国家。从1890年至今,它保障的目标群由中低阶层逐渐转向低收入阶层。英国100多年的经验表明
本文标题:第二章公共物品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7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