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1
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考纲要求】政治制度:魏晋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1.对这一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考查,预计侧重于中央和地方机构,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对宋元时期地方制度的考查,会注重宋代地方制度和元代行省制的基本特征、实质及其影响,多以观点、漫画、古籍等切入,以选择题为主。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影响等,主要以表格、观点、图片、古籍材料等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出现主观题。3.对这一时期文化史的考查,预计集中在佛道流行、程朱理学、科技发明、书法绘画艺术等方面,尤其会侧重市民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以概念、图片和史籍等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止,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北民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社会动荡使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宋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商业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兴盛,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等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成熟——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成熟)•秦汉以来皇帝依靠官僚来进行统治,但是在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和国家事务还没有分开。汉代九卿中,太常、光禄、卫尉、太仆等都是掌管皇帝或皇家事务的。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皇权本身,也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西汉初年是功臣集团,西汉末年是外戚,再后来就是世家大族和士族门阀。皇帝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级官吏。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行使决策、审议、执行,分工明确,这样三省不再是以皇帝秘书、顾问的身份去协助皇帝个人处理政事,而是以国家政权机关官员的身份,作为政务运行中的一个程序、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去处理有关政务,同时皇帝则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可以这样说,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摆脱了家国一体的传统,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2.发展(1)北宋①主要内容: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设置转运使。(2)元朝①主要内容:在中央,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在地方实行行省制。选官制度命题点一官僚政治成熟的标志——三省六部制[例](2013·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主题深化]理解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积极影响: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行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消极影响: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文人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二、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1.农业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北魏推行均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局势较为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隋唐: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发明了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农耕经济继续发展。(3)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更为普遍,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2.手工业的发展(1)唐代: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2)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五大名窑。(3)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2008山东文综:青花瓷出现于元朝)。开始进入彩瓷时代命题点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的“不抑兼并”[例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经济衰退[主题深化]宋朝“不抑兼并”的重大影响(1)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直接推动了土地垦殖数量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其次,压力出效益,“不抑兼并”使得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更加激烈,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因此,不管是小农家庭还是地主阶层都竭尽全力将自己拥有的土地效益最大化。再次,土地政策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从而使部分农户失去土地,部分农户由于效益的提高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政府积极发展工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同时,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2)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甚至有一部分自耕农完全丧失土地,导致自耕农减少。(3)在宋代自由放任的土地政策之下,地主阶层可以恣意兼并土地,导致土地的大量集中。地主阶层将较分散的土地租佃给无地农户耕种,租佃制度由此获得迅速发展。(4)土地极端集中,导致贫富悬殊加大,并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命题点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例1](2012·福建文综)《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主题深化]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出现晓市、夜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命题点四中国古代的货币[例](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主题深化]中国古代的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为“贝”。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劳动生产工具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由于国内及外贸交易的日益发达,铜钱短缺的形势加剧,汇兑业务的雏形“飞钱”应运而生。“飞钱”不是自由流通的货币,只是兑换货币时的凭证。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出现了纸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明清时期,区域性长途贸易的发展,铜钱的币值较小,携带不方便。在张居正改革后,实行一条鞭法,使得老百姓的赋税和官员军队的粮饷统一使用白银,而恰好欧洲在美洲生产的白银都通过海上贸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使中国选用白银做流通货币成为了可能。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田主康海多租田人张文信知见人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命题点五租佃关系的发展2.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总结:租佃关系的普遍化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影响(必修二)1.唐朝前期,大力推行均田制,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的土地,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关中农民均田所得最少最可能是由于A.关中不宜农业,土地、人口少B.关中动荡,农业人口大量南迁C.关中大量土地为地主占有D.贵族门阀干预,均田执行不力命题点六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的变化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宋“不抑兼并”,农业渐趋衰退B.北宋“抑商”力度逐渐加大C.王安石变法“理财”,收效显著D.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繁荣命题点六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的变化命题点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新成就(见必修三和补充学案)命题点八两宋时期社会特征(见优化方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摘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6分)表现:出现纸币(汇票或飞钱);私人金融家和经纪人;专业经理、公司和理财专家。(3分)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理学的束缚。(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代表人物是东晋王羲之。(2)隋唐: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楷书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3)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3.古代士人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1)魏晋:随着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是东晋顾恺之。(2)唐代:绘画艺术进入繁盛阶段,代表人物是盛唐的吴道子等。(3)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风俗画发展,描写市井生活,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科学技术(1)
本文标题: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8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