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一到四章[1]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1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节心理学、教育学与科学研究一、科学与科学研究1、科学的含义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科学其特定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2、科学研究的特征:(1)继承性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由零开始的,它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2)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在前人与他人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3)系统性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其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一个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组成的系统;其三,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总之,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4)控制性如果缺乏控制,科学家就难以辨别研究的对象,就不能确认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上述四个特点表明,科学研究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如日常生活等),它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了解科学研究的特征,是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的心理特征,又研究客观的外在行为表现。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2.什么是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科学。3.两者共性:(1)研究的对象都是人。(2)研究方法相似,都可采用控制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访谈等,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3)研究过程相同,都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2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1)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2)解释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3)预测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4)控制控制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1)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2)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3)解决个体发展中的矛盾,为个人健康协调发展服务。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乃至于个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从图可知,心理与教育研究是没有终结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或一个假设被验证了,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或假设,又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人类认识无限性的反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3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1)研究对象是有意识的,有心理的有机体;2)研究对象即是生物体,又是社会体;3)由于研究对象复杂,所以研究具有相对性;4)研究对象很难控制;5)人的发展行会对研究结果具有影响;6)人的心理的差异性使研究具有复杂性;7)研究中研究这与被研究者的交互作用。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研究者效应(研究对象的反应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被试效应(研究者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例如: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研究对象是人,要求符合伦理性与道德性原则;2.由于发展所限,多数研究属于“黑箱方法”;只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信息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的过程很难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和变化。3.由于研究中实验的控制很难,所以一些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第三节、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要素的关系。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四.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五.伦理性原则六.除上述原则外,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一般原则。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4第四节、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理论的建构一.理论及其与研究的关系1.什么是理论理论可以界定为一种那个能解释某种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假说,是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提出的有关现象或者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假设性陈述。假设是理论建设的基础。2.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的依据之一。研究可以用来检验和发展或者修正理论。二.心理与教育理论的特征与功能1特征:客观性;相对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简单性。2功能:1)指导研究的功能2)整合已有知识的功能3)解释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功能4)预测心理与教育现象发展的功能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1.归纳理论的建构归纳理论是从对研究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中发展出来的能够监视现象或者变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性理论。归纳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归纳推理,即从特殊到一半,从事实到理论。2.演绎理论的建构演绎理论是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对于某些特殊事件建立的理论。演绎理论的逻辑基础是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特殊的事件。建构演绎理论的一般步骤:(1)选择研究课题,并确定一般性的理论的应用范围(2)确定研究的变量并使之操作化(3)收集和分析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4)从命题出发尽力逻辑推理得出演绎理论例如:赫尔的“学习理论”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53.机能理论的建构机能理论是指综合了归纳与演绎的成分,既强调数据,又强调解释的理论。4.模型理论的建构模型理论以类比为基础。目前以计算机类比的模型最为多见。四.评价心理与教育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6第二章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第一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概述一.科学方法与方法论1.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具有客观性,有效性等特性。2.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7三.心理与教育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第一层次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沦)和逻辑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沦,对教育研究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第二层次为一般科学方法论,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系统科学。一般科学方法沦,它是在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产生的一组揭示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和社会物质运动的普遍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横向学科群,对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是指导各门学科的方法理论。第三层次为教育学、心理学科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四.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19世纪末从哲学母体独立出来的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创建了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不是通过孤立的要素来理解事物,而是以质的整体来理解。代表人物:韦特海墨,苛勒,考夫卡,勒温等。机能主义心理学: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心理分析-----代表人物:佛洛伊德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核心人的自我实现代表人物:马斯洛近年来,主流思想是现在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采用实验,模拟,口语报告等方法进行研究。教育研究方式的发展:第一阶段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未出现以前的定性研究范式,以哲学思辨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以自然科学研究为样板的定量研究范式的兴起,伴随着狄尔泰等的唯心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哲学支持下的定性研究范式的发展第三阶段定性研究范式与定量研究范式的并存互补阶段。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8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前提包括心理与教育科学在内的任何科学的研究都以下述两个哲学前提为基础。其一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或事件是有规律的。其二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二.科学的心理观的教育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这一思想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运动变化”思想在心理观上的具体表现。1.心理是客观现象的反映;2.人的心理反应具有社会性;3.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4.人的心理反应具有主体性;5.人的心理反应具有发展性;6.人的心理具有系统性。三.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普遍联系观2、动态发展观3、矛盾统一观4、质量结合观第三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应该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经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是常用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是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重要的一般方法论之一。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和“新三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一、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二、系统方法论对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指导作用1.把心理与教育现象本身作为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2.把心理与教育运动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加以考察;3.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9第四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1、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以被试数量来划分,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个案研究是指选择一个或少量被试或典型案例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成组研究又可分为大样本研究和小样本研究两种,这两种研究范式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主要范式。2、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从研究进行的背景来划分,可以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是指在实验室背景下进行的研究。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背景中进行的研究。3、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按照研究是否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或操纵,可将心理与教育研究分为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类型。非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不加控制而收集被试有关情况的研究。4、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按照研究是否关心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过程和发展变化,可将其分为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发展研究主要有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趋势研究三种类型。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程度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趋势研究又称预测研究,既根据已有的资料或者事实建立预测模型,并在实际发展中通过观察检验模型。二、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口语报告法、技术法、档案法等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者表现行为,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优点:收集资料真实可靠,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实际,外部效度较高。缺点:缺乏控制,易受无关变量影响。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10(2)实验法(3)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
本文标题: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一到四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9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