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十三章 第二节 波普的政治哲学
•第十三章••第2节波普的科学政治哲学一、批判理性主义者(生平与著作)•1、生平:•卡尔·波普(1902-1994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原籍奥地利,1902年6月28日出生于奥地利维尔纳。•(二)代表著作•他1934年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逻辑》或称《科学发现的逻辑》•卡尔·波普,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又是本世纪一位重要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波普政治理论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集中在《历史决定论的贫乏》、《猜想与反驳》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是其社会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哲学界和政治学界。•波普(K.R.Popper)的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我们比较熟悉了,但他的政治哲学,还没有受到我国学界应有的重视。•在罗尔斯《正义论》发表之前,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哈耶克的《自由宪章》、柏林的《自由四论》被公认为20世纪三大自由主义经典著作。•波普还是当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世界性的联合会(TheMontPlerenSoc-iety)的创始人之一。•卡尔·波普,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又是本世纪一位重要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波普政治理论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集中在《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猜想与反驳》等著作中,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第二,阐述他的所谓“批判的二元论”,即从事实与价值的逻辑分析入手,进一步在哲学上确立非决定论和自由主义的地位,•第三,批判乌托邦工程,主张渐进的社会改造论,•第四,阐述其自由主义政治主张,提出开放社会的概念。•第五,反对“本质主义”的政治理论,批判政治哲学中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方法。二、“三个世界”理论、知识的局限性•1、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波普的对待科学证伪主义态度,使得他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他的在多个学科得到新的诠释。•波普的“第一世界”(“世界1”)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第二世界”(“世界2”)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第三世界”(“世界3”)又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作品、宗教、科学、技术等。•他认为“第一世界”最先存在,而“第二世界”在新的层次上出现,“第三世界”又出现在更高的层次上。•2、波普的“知识的局限性”•波普一直关注知识的有限性和在这些限度下促进知识增长所需之各种结构。在科学和哲学两方面,波普都是主宰了20世纪的实证主义的批判者,因为实证主义假设,知识必须以经验运用归纳法所能验证的为限度。•实证主义声称,有意义的陈述必得是可以验证的。而波普则主张,某种普泛的理论的验证,需要在每一可能的例证中都得到肯定的结论,未来的例证是永远也不能观察到的,因此它就永远不能作为一种确定的知识。•在波普看来,一贯正确的知识基础或例证,感觉经验、直觉知识都是难以获得的。对这一点,波普特别地论证说,我们的知觉能力和思考能力只能受进化局限,只能是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特定的和有限的理解。我们不是上帝。•波普等人也注意到,实证主义的验证原则本身就不能接受验证,因而按它自己的标准也不能算是有意义的陈述。三、政治哲学的认识论基础•波谱认为,抽象的认识论并非是远离政治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宣布他的认识论和他的政治信念是自觉密切相关联的。•纵观波谱的认识论思想,与其政治哲学关系最直接的有三点:•1、可错论。•真理不是明显的,观察虽然是认识之源,但观察不能提供确实无误的权威性知识,人们的认识难免有错误。•“可错论”的现实含义是:反对任何人宣称自己为权威,反对任何人自称为“袋里装着真理”。•所以他认为他的“可错论”的认识论学说导致彻底的权威主义和绝对的批判主义。•2、证伪原理。•证伪原理涉及科学知识的确证问题,即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问题。•针对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理”,波谱提出了“证伪原理”。•他认为,科学知识或科学理论是不能用实验证实而只能用经验证伪的,能够用经验的只能是个别命题亦即逻辑学上说的单称命题。•3、逐步接近真理。•科学理论的不断革命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四、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批判历史决定论是卡尔·波普政治理论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之一。•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导言中说,他之所以要写这部著作,其主要目的是批判日益崛起的极权主义思潮和为之辩护的决定论的社会哲学。•波普对这种“不可避免性”深表怀疑,社会科学真有这种全面透彻的历史预见的能力吗?•“对这个问题的周密考察使我相信,这种全面透彻的历史预见完全超出了科学方法的范围。未来依靠我们自己,而不是相反地我们要依赖任何历史必然性”。•波普所说的历史决定论可以这样概括:人类历史是一个必然的、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过程,由某种潜在的规律或趋势所决定。认识这些规律或趋势并进而合理地预见未来,是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人类政治行动的理性基础不是别的,正是这种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对未来的预见。•波普说:“人类的经历是一个迷,谁能解开这个迷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的钥匙。”波普对这种历史决定论持坚决批判的态度。•在波普看来,任何历史事实都不可能是恒常不变的,人类以往的历史虽已存在,但并非命定必然如此,未来的历史则更展开着广泛和多样的可能性空间。•所谓的历史规律首先是不可检验的。•其次,所谓历史预见是不可靠的。•应该指出,波普所说的历史决定论不是一种狭义的历史学理论,而是“历史的社会学方法。”•“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历史本身,而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这是历史决定论的方法论。”五、“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在波普看来,历史决定论之所以是荒谬的,不仅在于其理论方法的陈旧,而且在于它主张价值选择、道德决定和政治方案都是被历史事实或规律所决定的。•波普把这种事实决定价值的论证称为“一元论的决定论”。•波普试图为传统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寻求较为有力的哲学辩护和较为稳固的逻辑基础。•波普把这种非决定论的论证称为“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又称为“批判的二元论”、“事实与决定的二元论”、“事实与准则的二元论”、“表述与建议的二元论”参看《开放社会》卷一第五章及该书第四版“补遗”)并声称它是“自由传统的一个基础。”•波普为了批判“一元论的决定论”,阐明其“批判的二元论”,对事实与价值的逻辑关系进行了一些分析。•波普认为,在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之间有一条逻辑鸿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把事实命题作为价值命题的前提,从而得出必然和应然等同的价值选择一元决定论。错误有两点:•第一,它违反这一逻辑原则,进行似是而非的论证。•第二,把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搅在一起,似乎遵循一种“真”规律或一种既存事实就是善,相反则是恶。•从波普的“批判的二元论”很自然会引出两个重要的疑难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创造和任意的问题。•第二个疑难问题是,“事实和价值二元论”如何避免道德相对主义。•波普提出的“批判的二元论”,可以成为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论据。•波普自信,他的“批判的二元论”是自由主义传统的基石。“因为,这个传统的主要部分是承认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非正义。自由主义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建立在事实与准则二元论基础上的,它相信应该寻求更好的准则,特别是在政治和立法领域。”这就是波普的批判的二元论和自由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六、关于乌托邦社会工程的理论•波普除了对传统社会理论进行了上述哲学考察和逻辑分析之外,还就社会实践问题提出了一套相应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批判乌托邦社会工程,提出渐进社会工程的概念。•1、乌托邦工程。•波普认为,乌托邦工程是某种基于对历史必然性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大规模的彻底重建社会的政治方案。•它往往构画出一幅美好社会蓝图作为一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它为社会订出善的目标,并运用政治权力把这种善或幸福强加给全社会,它是一种以政权为依傍的道德权威主义。•它所主张的社会实践往往是浪漫主义的‘非理性的甚至是暴力的,与自由主义所提倡的宽容的批判精神背道而驰。•在波普看来,乌托邦工程即使不是极权主义政治,也是易于导致极权或具有极权特点的政治,是对民主自由的开放社会的一种威胁。•2、这种方法不从正面提出最理想的社会方案,而是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不断消除人间苦难和社会弊病的过程,人类的幸福则是在这种消除或抑制痛苦的过程中实现的。•与此相应,波普提出了一个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相反的原则,即“最小痛苦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政府应该致力于消除当前最大的和最紧迫的痛苦与罪恶。•3、波普认为,乌托邦工程具有一种求其完美至善的唯美主义倾向。•乌托邦主义者由于具有这种唯美主义气质,因而又往往具有浪漫主义的、非理性的和激进的倾向。七、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波普是反历史决定论的,他认为,不存在所谓历史发展的确定道路,尽管如此,波普还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了一次大胆的预言,这就是其有关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的预言。•波普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落主义思想是阻碍人类社会走向开放的主要敌人。•(一)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对立•(1)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开放社会能够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规范,可以百无禁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是开放社会区别于封闭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开放社会是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社会,封闭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神秘的或部落的或集体主义的社会可以称为部落社会,而每个人都面临个人的决定的社会则称为开放社会。”•(3)具体社会与抽象社会•封闭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具有系统的性质。人们有着共同的感觉、体验和需要,经受共同的苦难、欢乐和希望。•(二)开放社会中的民主•封闭社会是一等级社会,开放社会则是民主社会。尽管,封闭社会也可能采取一种民主的形式,但它往往是一种感性的形式,这种民主是一种无批判能力的民主。•波普认为,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种理性的探讨和批判的能力。•波普认为,即使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都赞成一种民主的制度,两者对民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三)封闭社会对开放社会的反动•1、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开放社会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过渡是人类所经历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封闭社会所具有的是生物学性质解体了。•波普认为,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过渡并不是人们有意发动的,而是历史的发展过程使然。•2、封闭社会对开放社会的反动•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是对人们的一次“打击”,这一“打击”是人们反对开放社会的主要原因。人们试图推翻文明社会,回到部落制度中去。这一“打击”所造成的原因是由开放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它的抽象性引起的。•人们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道德抉择,从物质上和道德上依靠自己。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新的道德形式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从而导致种种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开放社会的抽象原则消除了人们固有的情感联系,社会已不再是从前熟悉的安全的温暖的共同体。因此,在向开放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遭受挫折的人很容易勾起对部落社会的向往。•波普认为,开放社会所带来的困境不过是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但如果人们妄图返回部落社会,那只会在一个新的部落社会———集权社会中沦为非人,因此,我们就必须沿着开放社会的道路继续前进,而不是走回头路。•其实,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种攻击显然有些偏颇,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恰恰是个高度自由、自决的社会,因此,把共产主义社会视为一个无自主选择的社会是不合适的。八、卡尔·波普尔的“零星(渐进)社会工程”•波普尔认为对一个社会进行整体型的变革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力图对整个社会来一次彻底的、扫荡性的变革只是一种唯美主义、完善主义或者乌托邦主义的非理性的梦想,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际抱着建立人间天堂”的最美好的愿望。•但它只是成功地制造了人间地狱—“人以其自身的力量为自己的同胞们准备的地狱”与这种整体性的、扫荡性变革的社会建设思想相对立,波普尔提出了他认为切实可行的一种社会建设思想—“零星社会工程”思想。•波普尔认为这种社会变革
本文标题:第十三章 第二节 波普的政治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1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