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作者介绍】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一)整体感知(1)归纳诗的结构。春江花月夜朗诵感知全诗,划分层次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写景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说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抒情(1——8句)(9——16)(17——36)2、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__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月亮从升起到坠落月亮3、《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4、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的意象。•春江、潮水、明月、水波、芳甸、花林、流霜、白沙、夜空、白云、闺楼、镜台、斜月、海雾、江树……(二)思与议(重在能抓住意象进行想象和联想,展现意境,体悟情感)【第一部分景物美】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3、赏析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春江花月图——画面美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小结:明月初渐高的景象,境界开阔,富有气势。•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3、赏析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生”,生长。潮水上涨,明月随潮水涌动生长上升。“生”字赋予明月以生命,化静为动,写出了月随潮生的动态之美。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4、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意境——幽美恬静【第二部分: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2、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小结:皓月当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2.名句赏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作好铺垫。【第三部分:情感美】1、“白云一片去悠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句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思妇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29-36句是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6、“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7、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学前磨剑】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赋、比、兴;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虚实、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层次: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角度: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结合5、白描工笔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2)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3)、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4)、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结构技巧:伏笔、照应、过渡、铺垫、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设置线索、制造悬念、一句一景、意象叠加等。表现手法:(其它技巧)★衬托(烘托)、★对比(对照)、★象征(托物言志)、用典、渲染、抑扬、想象、联想、赋比兴等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描•明确:象征。飘来飘去,无落脚之地的白云象征终日漂泊的游子。•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1.“白云一片去悠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思与议】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互文。家家今夜扁舟子,处处相思明月楼。极言离愁之广,家家有相思,家家有离愁。思妇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4、“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的惆怅、无奈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5、29-36句是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小结:明月西下,抒写游子思妇于明月之夜的相思离别之情。6、“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明确:运用以景结尾方式。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7、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明确: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
本文标题:《春江花月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2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