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步骤(修订版)
第一章职业发展教育导论•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未来趋势•理解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目的与目标•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乃至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为导向的大学学业规划任务•熟悉大学生后续教育的相关内容本章学习目标:第一节大学教育与职业发展认识大学1、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解释:科学指纯科学,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修养就是个人天赋完全的发展,各种潜能最圆满、最协调的发展,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德国新人文主义思想家、学者和政治家、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2、“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是为“有容乃大”。——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3、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1931年—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1、大学人才培养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人才培养目的与目标•将培养目的具体化——“高级专门人才”:•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来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已逐渐从精英人才向一般人才转变。而就业呢?•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则需要更多的实用人才,大学生在读期间尤其要注重积累社会大量需求的实用技能,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形势下占有一席之地。•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学者都在倡导大学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为实现这种教育,我国目前的高校中比较流行也比较容易操作的是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2、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二、大学学业与职业发展(一)大学学习的特点(二)大学专业(三)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一)大学学习的特点1、大学学习具有主动性的特点2、大学学习具有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3、大学学习具有全面发展和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1、专业包容职业2、以专业为核心3、专业与职业部分重合4、专业与职业有关系但没有重合5、专业与职业分离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明确下来的职业理想,判断与自己专业的关系,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走向成功之路!(二)大学专业与职业的五种关系:第二节毕业生就业形势与趋势年份(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总量(万人)340413495559611630增量(万人)607582645219增幅(%)21.40%19.20%19.90%12.90%9.30%3.11%一、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毕业生的就业人数•社会环境的影响•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三、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五大趋势:一是大学生普遍求稳定;二是生育高峰带动教师职业走俏;三是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人才需求;四是快速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发展依旧;五是高级研发人才依然需求旺盛;第三节后续教育相关知识★研究生教育高层次性专业性探究性创新性★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生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终生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与人相处(1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追求知识(1earningtoknow)学会动手做事(1earningtodo)学会自我实现(1earningtobe)第四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学业规划一年级:主动适应,自我探索;二年级:了解职业,定向提升;三年级:见习实习,路径设定,实战演练;四年级:自我实现,求职面试,走入社会;案例:生涯发展小故事•孔子的人生阶段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两个兄弟爬楼梯比尔·拉福的故事中学毕业时,拉福立志经商,但他大学并没有直接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的机械制造。四年学习中他广泛接触其他课程,毕业后也没有立即扎进商海,而是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拿到硕士学位后,他报考了公务员,并且一干就是五年。之后,拉福辞去公职,去了通用公司熟悉商业业务。又经过两年,他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20年后,他的公司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他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对待成功,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种人是永远活在梦幻里,另一种人像比尔·拉福一样,对自己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息的奋斗,直到成功!第一节职业生涯的内涵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步骤第一节职业生涯的内涵一、有关生涯的几个概念•什么是生涯(career)?•广义生涯,就是人生的发展道路,指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也指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与职位的总和。•狭义生涯,则指职业生涯。•什么是职业生涯?•所谓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的实现······)•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综合了许多学者的看法,指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是生活中多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人的成功依仗于职业生涯的成功,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多都是在职业生涯方面取得成功。案例一:李嘉诚职业生涯的个体因素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是个不安分的人。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日益繁荣。然而李嘉诚却陷入了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一条路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擘,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于是,他去了五金厂做推销员。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然而,就在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备受老板器重的时候,他选择了跳槽。之后,李嘉诚选择了去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然而李嘉诚确不以为然。他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他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羡慕的业绩。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搏击。李嘉诚离开塑胶裤带公司,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转折,从此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分享讨论:李嘉诚成功的自身因素有哪些?•敢于冒险,喜欢冒险–风险中存在着机遇,完全没有风险,也意味着你放弃了机遇。•有敏锐的眼光–现代社会,经济风起云涌,商机瞬息即逝,能抓住商机者必然会是赢家。•勤奋–行胜于言–这个世界敢于冒险的人很多,有敏锐眼光的也不少,但真正能够将优势用于实处、付诸于行动的人不多。•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互动的、自觉的设计。它具有独特性、终身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帮助人们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1、终身性职业生涯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生涯概括了一个人一生中所拥有的各种职位、角色,因此,生涯不是个人在某一阶段所特有的,而是终生发展的过程。2、独特性每个个体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职业条件、职业理想、职业选择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不同,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区别与独特的职业生涯历程。3、发展性职业生涯是一种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从整体来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每个人根据自己不断充实的社会职业信息、职业决策技术、做出与该阶段相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发展的过程涵盖了一个人一生的各个层面。4、综合性生涯以个人事业角色的发展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生涯并不是个人在某一时段所拥有的职位、角色,而是个人在他一生中所有职位、角色的总和,这个总和不仅局限于个人的职业角色,也包括学生、子女、父母、公民等涵盖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各种角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规划人生成就未来•1、按性质分类:(国外的分类方法)内职业生涯:注重所取得的成功或满足主观感情以及工作事务与家庭义务、个人休闲等其他需求的平衡。外职业生涯:经历一种职业的过程,包括招聘、培训、晋升、解雇、退休等各个阶段。•2、按程序分类:传统性职业生涯:从事持续稳定的职业。易变性职业生涯:从事多项职业。二、职业生涯的分类外职业生涯目标工作单位、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收入、福利待遇、声望、职位等等。职业生涯目标内职业生涯目标观念改善、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青年学生对职业生涯的困惑•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不知道是否考研、出国、择业还是创业?★凡事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没有思索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苏格拉底充满思索的人生是不轻松的人生!——罗伯特﹒弗尔甘•我为什么上大学?•我为什么考研?•我为什么出国深造?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一、职业选择理论(静态理论)(一)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1909年,在《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到:选择职业时,首先必须了解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局限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以及未来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选择的最终目标。•人职匹配。包括条件匹配和特长匹配。(二)佛隆择业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佛隆。1964年出版的《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了解释员工激发程度的期望理论。•动机强度(F)=效价(V)x期望值(E)•职业效价越大,期望值越高,员工行为择业动机越强烈,就是说为达到一定目标,它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职业效价为零或负值,表明目标的实现对个人毫无意义,甚至给个人带来负担。二、职业发展理论(动态理论)(一)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1、金斯伯格的职业决策论•职业选择决策是一种发展过程,它不是一个某一时刻就完成的“决定”,而是基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个人意识与外界条件的折中,个人最终的决定是个人所选择的职业与社会所提供的机会的最佳结合。2、金斯伯格职业性成熟论•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11岁之前)、尝试期(11-17岁)和现实期(17岁以后)。(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生涯规划理论大师,集大成者。•职业自我概念•它是一个适配的理论,即:人们同时考量自己的特质以及一项职业所需要的特质。•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生涯彩虹图:人们同时在不同的空间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所有的角色都彼此互相影响。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发展适合的自我概念学习与他人建立关系寻找心仪的工作机会投入所选定的工作维持工作的稳定减少体能活动时间从许多机会中学习在选
本文标题: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步骤(修订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3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