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6章系统管理与维护
1第6章系统的管理与维护2§6.1组织谁来管理运行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信息中心(信息部、电子部、信息处….)地位:旧副厂长管——IEO(首席信息执行官)组成:(下页图)34§6.2系统安全性与质量控制保护措施(对内)信息失真处理错误设计错误管理不善责任心不强防止、纠正安全与保密手段(对外):保护系统不受破坏来自外部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资源、如信息5安全性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如图6系统的安全性不安全因素自然灾害、偶然事件如地震、水灾、火灾、战争等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泄密和被破坏。流行甚广的计算机病毒也是以软件为手段侵入系统进行破坏的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由于数据是计算机盗窃、间谍等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此保证数据存贮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十分重要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磁干扰7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物理安全措施机房环境防电磁干扰防火、雷击、湿度、温度供电{配不间断电源、安全接地}信息存贮介质定期复制人员及管理控制合法身份的确认、检验方法:识别符、保留字——输入特殊工具如磁卡、ID卡——携带自然标识如指纹、签名——自身特有8存取控制对用户合法——提供资源非法或越权——防止共享资源方法:对用户授权操作权限可操作对象,如设备程序文件数据操作类型使用权、运行权、阅读权、修改权、清除权等9系统的质量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哪些?易出现在何时?何地?综上所述,问多数出现原因在:人——操作者缺乏训练和责任心制度不严系统本身在分析设计方面有潜在错误图9—5处理步骤与质量控制点表9—5各控制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束下一页101112§6.3系统评价目标评价——逐项检查,看是否达到功能评价——查用户满意度运行之后,运行结果————开发的预期目标比较判定评测内容目标与功能性能经济效果13方法——访问、填表等。如回答下列问题:(1)对系统的功能设置是否满意?(2)所有系统的输出都有用吗?(3)面向决策的信息是否精练、适用?(4)对输入数据是否进行控制及校验?(5)输出信息精度是否与用户要求相一致?(6)处理时间能达到用户要求吗?有无不及时的情况发生?(7)系统中对用户的保密规定是否恰当?(8)有无用的数据存在于计算机中吗?(9)处理逻辑是否直接、易懂,是否不必要地将问题复杂化?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报告14性能评价技术性能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评价内容(1)产生报表输出的及时性(2)报表的完整性及实用性(3)预定目标是否达到(4)出现错误和差错的频率(5)用户要求的应答时间满足的程度(6)控制点检测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7)软件性能15(8)系统的可靠性(9)长期目标达到的程度(10)未计划的停机在整个运行中所占的比例(11)文档的实用性(12)应用最新技术的程度(13)信息中心人员的素质(14)培训计划的实用性(15)用户对信息中心工作质量和服务的评价(16)用户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之间沟通的程度(17)系统输入数据与系统中取得输出信息的比例评价目的:为进一步改进收集依据找方向16经济效果评价直接和间接建立MIS的目的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经营决策水平减少管理中的失误使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果评价可通过经济指标计量评价17年收益增长额(P)P=(——)P1+(——)A2A2—A1A1C1—C21000式中:A1、A2——应用计算机前、后年产品销售总额(千元);P1——应用计算机前产品销售的收益总额(千元);C1、C2——应用计算机前、后每千元商品产品的成本费(元);(——)P1——表示由于年产品销售额增长,而获得的年收益增长;A2—A1A1(——)A2——表示由于生产费用的降低,而获得的年收益增长。C1—C2100018投资效果系数(E)E=—≥EnPK式中:K——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总额(千元)En——国家规定的定额系数投资总额(K)K=Kd+Kk+ΔOc式中:Kd——系统开发和转换费用(千元);Kk——设备购置、安排和厂房建设费用(千元);ΔOc——系统实施后,流动资金的变化19影响效果的因数:MIS合理使用现有设备能力原材料、能量产品产量(服务)↑劳动效率↑、物资贮备↓产品(服务)质量↑非生产费用↓生产(服务)成本↓间接效果评价反映企业管理水平↑表现方面•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方法有效化•管理效果最优化•基础数据完整、统一•管理人员摆脱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转而从事信息分析和决策等创造性工作20§6.4系统维护生命周期法中MIS的最后一项活动为什么维护?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状态有干扰:如外部环境变化,内部人为的、机器的因素影响21维护的内容应用软件的维护——主要是修改应用程序、文档(局部的)数据维护——更新、删除、调整数据结构、转存、恢复代码维护——增加、删除、修改、设置新代码硬件设备维护——日常维护和管理、故障检修、易损件更换、某些设备功能扩展等22应用软件的维护(开发1~~3年,运行5~~10年)维护与重新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是指对已开发投入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局部修改或改进活动。重新开发则是指对正在运行的系统要进行重大的改动,须重新开发一个新系统来取代他。图9-6是关于应用软件系统维护与重新开发过程的说明图。状态1为系统(或子系统)已调试完毕,准备投入运行。状态2为该应用系统已运行。状态3为评价。状态4为根据评价,确定系统是否需要修改。状态5、6为如不需要修改继续运行,隔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周期性评价。状态7为如果系统需要修改,就再进一步确定是进行全盘改动,还是局部改动。状态13为对要进行全盘改动的系统重新进行开发。状态8为对要作局部改动的系统,作出修改方案。状态9为实施修改过程。状态10为测试修改结果。状态11为测试不满意,须重复8、9、10步骤;若测试满意,接着状态12完成修改部分的文档工作。2324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的维护改进加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占50%~60%工作量适应性占25%纠错性维护占20%预防性维护主动应对用户可能的需求管理慎重专人负责更新文档25数据库的维护内容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系统正确性保护——转存和恢复数据库的重新组织与构造数据库的重新组织重新安排记录的存贮位置数据库的重构改变数据库的逻辑结构26数据库的正确性保护(措施)每隔一定时间,将数据库中的内容转贮到磁带(或磁盘)上,作为后备数据库。对每次应用数据库的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出现错误时可以检查错误来源。在每次对数据库内容进行修改时,把修改前的内容和修改后的内容都转贮到磁带上加以保存,以备检查。在系统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利用保存在磁带上的过去某个时刻正常的数据库内容来恢复数据库。当系统出现故障或发现对数据库的某个处理有错误时,消除其错误影响,以便恢复正确的数据库。27§6.5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操作制度机房管理软件维护文档管理28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职责:机房管理、系统数据备份/恢复、共享数据管理等要求:环境条件要求、数据的检查、备份制度、中心机房正常职责范围及事故处理细则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职责:子系统的管理与操作要求:工作环境、正常工作职责及处理细则系统操作员要填系统运行日志(见下页)2930机房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软件维护制度
本文标题:第6章系统管理与维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