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及品析──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执教: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贾宁(实录后附课堂总评一、总评二)课前交流一、师生问好,拉近师生距离。师:孩子们,看到大家非常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生:北京。师:知道我姓什么?生:贾。师:大屏幕上都写着,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再来打声招呼吧!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怎么把我的姓给丢了呢?我们再来一次: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哎,贾老师好!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饱含的深情,咱们再来一次:同学们好。生:贾老师好!(师生打招呼,消除了初次见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拉近了师生距离)。二、猜字游戏,激发学习兴趣。2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相信我们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生:这个字应该是个“水”字。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它就是“水”字。那咱们再来一个?生:好。师板书师:这是什么生:这个是“山”字。师:哎,这个就像并立山峰一样,它就是“山”。行啊,我对你们刮目相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生:好。师:看清楚了啊,(板书)这个字长得可真是有点难。生:这个字可能是“十”字。师:“十”字?生:没错。师:为什么?生:我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师:像不像?生:像。师:越看越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3(生笑,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幽默感,调节了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师:井,像不像?生:像。师:越说越像吧?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你看它还像什么?最后那男孩。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斯特勒的铁十字。师: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生:像。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生:走的。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生;这可能是个“行”字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生:要。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想猜吗?生:猜。师:刚才这个你们就猜错了。你可以放弃,是猜还是放弃。生:猜。师:好,欣赏你们这点。咱们学习上就该有这种自信心,有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那我就把这个最难的字写在上面。请你认真看。(板书)4师:有同学皱起了眉头,我给大家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旗子,底下两个人表示的是很多士兵。生1:有可能是“众”字师:哪个“众”。生1:群众的“众”字。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你来。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师:“军”字?哎呀,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个“兵”字。师:兵字,一个人,可我这里是好多的士兵呀。生4:我觉得这个字是“营”字。师:“营”字,越来越接近。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吧,不想再难为你们了。我写一半,(板书)?说出来。生:旗。师:哎呀,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生:旅行山水。师:我想你们的声音还能够更洪亮一些。再来生大声朗读:旅行山水。(猜字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了课前的紧张气氛,同时,激活了学生思维。有收有放,在收放自如中囊括了文字、文化、历史,用心良苦。)三、漫谈旅游,奠定感情基调。师:喜欢旅行吗?生:喜欢。5师:你们说说你都去过哪儿?生1:我去过东山港。师:能简单介绍一下吗?生1:那里有个海滩,那里有很多贝壳,我在那里捡过贝壳。师:哎,童年的时候在海边捡贝壳那一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还有谁想说说。生2:我去过汕头的南澳港,那边有海,有沙滩,那边很美很漂亮。师:真是的,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所以有一种辽阔的美。生3:我去过鼓浪屿,那边有一个日光岩,上面是鼓浪屿最高的石头。师:真是,知道著名诗人舒婷吗?舒婷说鼓浪屿是自己的生命之湾。生4:这个暑假我刚好去过乌镇,在乌镇的小桥流水古镇中我体会到很多。师:你说的也像乌镇一样的美,给人一种悠远的、飘摇的、江南特有的特色,对吧?还有谁来说说?男孩。生5:我去过牛头山,那边的岱山瀑布想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你真了不起,还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说。牛头山旁边有个牛头王的墓碑,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启元白先生写的,那个字可漂亮了!(信手拈来的教师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及积淀。)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也想介绍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播放课件或板书,因看不到视频,仅仅是猜测)读出来!生:敦煌莫高窟。师:在敦煌莫高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泥塑和皮画。那么在莫高窟中啊,有一个长织洞,在上世纪初被发现后,国外很多的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而至。将洞中几万件的珍贵文献、绢画、泥塑以及其他洞中的壁画、雕塑等等都运往国外,6造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那么今天,敦煌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好好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让学生猜甲骨文“旅行山水”,再讲到自己最喜欢的敦煌莫高窟,自然引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文化浩劫——莫高窟文物的流失和圆明园的毁灭,从情感上已经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时间一、直接导入,揭示劫难。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心痛。一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一起读。(生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正音,扫除障碍。师:好,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来,一起看看这些词语。自己读读。生齐读: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不可估量(生每个词语读两遍)师:读一遍就可以,接着读。谁想自己来读读。7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读,这样,每人读一个。生接读。师:读的非常正确,它们都是文中的词语,在课文句子中,相信大家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四字成语全都准确概括了圆明园的辉煌与精美,所以这些词语的阅读不仅仅是正音与扫除障碍,更是让学生在初读之后对圆明园的整体感知。)2.理清脉络,感知结构。师:那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清楚了吗?谁来说说。生:第一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师:哦,说的是毁灭。(板书“毁灭”)你接着来。生:第二段是讲圆明园有三个小园,也叫圆明三园。师:嗯,说的是圆明园的组成,那就叫“布局”。来,把这个词批注在2自然段旁。来吧,你继续说。生:第三自然段讲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建筑。师:好的,写的是“建筑。(板书“建筑”)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记批注。你接着说吧。生: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历史文物。师:嗯,讲的是“文物”(板书)。生:第五自然段讲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拿走圆明园的东西,并烧了圆明园。师:嗯,圆明园被毁灭了,对吗?生:嗯。师:谢谢你,说的比较准确。孩子们请看,其实文章的1、5自然段写的都是──大声说出来。生:毁灭。8师:那么2、3、4自然段概括地讲,写的是?生:2、3、4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很美。师:是现在的圆明园?生:以前的圆明园。师:哦,以前的、原来的、昔日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学生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与障碍。所以,老师安排在学生初读之后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条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三、精细品读,感受美好与毁灭。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画画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开始。(前面有方法指导,这里有适时运用,扎实的引领与训练)。生:默读。师:好了,孩子们,咱们来交流交流?在昔日的圆明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在第二自然段里看到了“众星拱月“这个词,我能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园林是十分多的。师:是呀,孩子们,数量很多,那是上百个圆明园,而其中的一个圆明园就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足球场啊!什么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生:我感受到圆明园非常大。师:用上一个四字词语,那叫做规模——生:宏大。师:真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生:皇家园林。9师:好啊,咱们接着谈,从其他的词语中,你还感受到什么?你来说。生:(学生声音过小,听不清楚)师:你看看,他从第三自然段读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你说?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我们好像住在圆明园的境界里面似的师:陶醉其中啊,那你能给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生:读第三自然段。师:真是美不可言。你来说。生:我也从第三自然段得到体会,圆明园有很多壮观的景象。我还觉得他们虽然以前没有汽车,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一样的雄伟。(学生提到了古代条件的局限下却依然有如此震惊世界的建筑,老师是否需要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师:你也感受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是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咱们中国的古代的园林建造上常常会挂上一块匾,有一册书叫做《圆明园匾额启示》,当中所记载的匾额就是数千景。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生:好(师生合作读)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生齐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生:亭台楼阁。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10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殿堂。你们读的是——生齐:玲珑剔透……生1:我们读的是玲珑剔透,小巧的亭台楼阁。(逐步引导)师: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生:这段话用了对比的手法。师:哟,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对比只是为了在这儿提这一处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我读的是买卖街,你们读的是——生:山乡村野。师:我读的是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你们读的是——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中用了对比的手法。师:真是如此。有大气的,就有小巧的。有表现热闹的,就有——生:宁静的。师:那接下来,同桌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合作读读二、三两句话。你看看这种对比还体现在哪?开始(生同桌合作读)师:好,孩子们,发现了没有?谁来第一个说?来吧。生:我发现白色的这些句子和黄色的这些句子,他们也有对比。白色的句子,他有仿造的东西,是现实的。师:真好,是仿造现实的。生:而黄色的部分主要写他是仿造想象出来的一些物体来建造出来的。师:接着说吧。11生:所以我认为他们这里面有运用对比的手法。师:而且不仅有民族的,还有——生:西洋景观。师:那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合作读读这段话。谁来?这样,请你们同桌来,那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女生读: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男生读: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女生读:还有西洋景观。(以情感带动语言文字的学习,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促进情感的深化。无需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美”,通过读,读出了一个“美”。同时,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作者构段的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性、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在圆明园中——你来读生1: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在圆明园中——你来读生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12师:是呀,在圆明园中——,一起来。生齐读:
本文标题:《圆明园的毁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