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
张相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们器具方式和家具设施及从低转向高的关键转折时期,家居设计中的禅韵是受到佛教影响后而表现出的一种特殊意境,自魏晋以来,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及产生的新的家具特点受佛教的渲染普及于民间。家具特点历史背景家具列举家具特点高型家具的出现床与榻的封闭形式与佛教有关的装饰高型家具的出现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当时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汇,高型坐具开始出现,垂足坐的习俗已经问世。高型坐具的品种增多,除了以往的胡床之外,又增加了椅,凳,墩,双人胡床等。这些高型坐具的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垂足坐习俗,像一股飓风,对传统的席地而坐是一次根本性的冲击,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起居方式革命的开始。床与榻的封闭形式床榻的新形式不断出现,三扇屏风榻,四扇屏风榻床,在贵族人家是极受宠爱的。此时期床榻的高度显然增加,床体加大。另外,三足凭几的出现,为圈椅靠背的问世,奏起了序曲。与佛教有关的装饰在家具上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装饰纹样,如墩上的莲花瓣装饰等,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正统汉风,以崭新的高型坐具和垂足而坐的新习俗,揭开了中国家具历史的新篇章。佛教----墩墩的出现,如白石女像的四开光佛墩。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背景(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家具列举禁床陶案凳子禁南朝时期青铜禁,禁为家具之雏形之一。该禁仿照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而成,造型别致。床东晋床榻,附有屏风别致。莲花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装饰花纹,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它随着佛教的兴起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锈等装饰上,又名荷花、芙蓉、水芝、水花。胡床是一种便携座具,顾名思义不是汉民族的座具,它来自西北游牧民族,是一种便携座具。胡床是由8根木棍组成,两只横撑在上,座面为棕绳联结,两只下撑为足,中间各两只相交相对作为支撑,交处用铆钉穿过作轴,造型简洁,使用方便。它可张可合,张开可以做座具,合起可提可挂,携带方便,用途广泛。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胡床已经广泛使用了。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的诗文。例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此时应该是夜晚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感月思乡。如果是睡在室内的床上,且不说古代的窗户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也讲不通。但是,床在古代也指卧具。《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刘备)与二人(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此“床”显然是指卧具。《三国志》撰于西晋,可见西晋仍以床指卧具。胡床对后代的影响绳床椅子形象早于名称一百多年,见于南北朝。两晋以前,人们一直都是席地而坐。随佛教东渐,佛教文化和艺术涌入,高型座具进入中原。高度适中,由低矮形家具逐渐向高形家具过度。在众多的石窟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得知佛与菩萨的座具——佛座,是千姿百态、极为丰富的。有方型、圆型、腰鼓型,有三重、五重、七重,有实才的,也有空透的,装饰有壸门、有开光、有莲花图案……形式多样,多姿多彩。这些佛与菩萨的高型家具,也随着佛教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墩的出现,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佛座的造型,又大致可分为腰鼓形和方形两类。腰鼓形圆凳方凳
本文标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