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从《论法的精神》看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解读
龙源期刊网从《论法的精神》看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解读作者:方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0期摘要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广泛引用世界各国及历史上的政治法律实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引用和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是最大,但在总共31章中有21章提及中国的内容,其中有9节是以中国为主要论述内容,孟德斯鸠由此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关键词政治法律孟德斯鸠封建专制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89-01一、关于中国的政体孟德斯鸠所处的年代,中国正值明清之际,在经历多次朝代更替和国家分裂统一后,封建专制达到顶峰。按照孟德斯鸠根据政体的三种原则对国家政体的划分,中国属于典型的专制政体。曾经到过中国的传教士说中华帝国的政体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然而孟德斯鸠认为“统治中国的就是棍子”,“原则是恐怖”,在中国没有什么荣誉可说。虽然孟德斯鸠也承认中国的政体带有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混合的性质,比如中国的监察制度、建立在仁爱和孝道基础上的品德等,但是这些都是为专制政体尤其是皇权服务的,与西方历史上的平民政治、贵族政治及君主政治相比较,中国的专制政体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孟德斯鸠从地理学说出发,认为中国的专制政体是与中国的疆域辽阔直接相关,他认为如中国这样的广大帝国的统治者必须握有专制的权力,才能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对大国众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不断调整法律政策,这也就是孟德斯鸠认为从自然特质来说“大帝国宜于有专制君主治理”。二、关于中国的礼教孟德斯鸠在指出中国政体是属于专制政体外,也分析了中国政体的一个特质,即礼教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他认为在中国礼教是宗教、法律、风俗、礼仪的混合体,他认为即便中国的立法者们把法律、风俗和礼仪混淆在一起,但“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孟德斯鸠认为礼教是中国专制政体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专制统治下,通过礼教的培养,使中国人养成宽仁温厚、维持和平良好秩序,并顺从统治者的暴政。恪守孝道、尊重父母、老人、师长、官吏、皇帝等都构成了礼教的内容,成为国家的一般精神,可以看出“这个帝国的构成,是以治家的思想为基础的”。正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一个儿媳妇是否每天早晨为婆婆尽这个或那龙源期刊网个义务,这种习惯引起的感情便是中国统治精神。由此,孟德斯鸠解释了中国人如何实现宗教、法律、风俗、礼仪的结合。孟德斯鸠指出,以刑治国而不以礼治国的君主是不能树立道德的,当所有的人都丧失了道德观念的话,刑罚是无法把道德重新树立起来的,因此“当中国政体的原则被抛弃,道德沦丧了的时候,国家便将陷入无政府状态”。许多朝代譬如秦朝的灭亡就是如此。并且,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历史上征服者容易被被征服者的人民同化,因为要统治中国,必须按照中国的法律礼仪来统治。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回顾历史,非汉族的民族在取得統治权后,通常要实行汉制,继续遵守孔教,以得民心,继而维持其统治地位。比如元朝和清朝在建立时都是大规模地适用前朝的法律、礼仪制度。三、关于中国的法律一方面孟德斯鸠指出中国的法律是和中国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他认为中国的法律和专制主义联系起来便失掉了自己的力量,并且法律只能成为武装专制主义的锁链,从而使专制主义更加凶暴。他认为中国的子女犯罪,父亲受罚便是从专制思想产生出来的。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法律是和礼仪、宗教、风俗相混合的。中国古代法律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融礼于法、礼法结合,法律于是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礼教的工具,用以维护儒家所提倡的社会秩序。孟德斯鸠对此已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中国的法律、风俗和礼仪的混淆就是因为中国的立法者为了使人民平静生活从而维持统治秩序,而制定了最广泛的“礼”的规则,礼就是法,礼与法已经结合起来。因此,孟德斯鸠在批判中国专制制度的同时,也对中国礼法结合并产生良好实际效果予以肯定和赞扬。四、关于中国的宗教孟德斯鸠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宗教的作用。他肯定了宗教对现实政治和法律的重要影响,但认为要用人类尘俗的思维方式去考察宗教,才能看出是完全真实的,并且要将宗教利益和现实政治利益结合起来。孟德斯鸠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并深受影响,他认为在各种宗教里,“基督教是人类最高的福泽”,对其他的宗教予以更多的是批判,也包括中国的宗教。孟德斯鸠认为虽然佛教和道教相信灵魂不死,但他推断说佛教徒对自身身体不予以足够的同情和爱惜,并且会使许多人自杀。除此外,孟德斯鸠把中国传统礼教看成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是法律、礼仪和风俗的结合,也是和宗教的结合,并且认为礼教的教皇就是中国的皇帝,并且对礼教在中国所发挥的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等重要功能是予以赞美。五、关于中国的婚姻和人口孟德斯鸠认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缓慢是因为基督教是赞成一妻制,而中国的气候适宜多妻制。他还从地理气候角度分析了中国婚姻制度和人口状况。他错误地认为中国是处在热带地区,他指出这对多妻制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孟德斯鸠指出“中国的气候异样地适宜于人口的繁殖”,龙源期刊网以及中国人爱吃鱼、妇女的生殖能力强导致人口繁衍迅速,以致土地的耕种与人口增长不相适应,出现了出卖女儿、弃婴的现象。由此,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奢侈产生了忧虑,他指出皇帝过于奢侈,导致了中国的王朝不能持久生存,朝代更替频繁。由于当时中西交流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的不科学性等原因,孟德斯鸠对于当时中国的解读存在许多片面性和错误之处,然而《论法的精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对中国文化借鉴的态度。注释:[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74页,第337页,第375页,第152页.[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0页.
本文标题:从《论法的精神》看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6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