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避讳避讳一、避讳的概念二、避讳的类别三、避讳的方法和原则四、避讳的范围五、避讳的弊端及其利用楔子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他父亲叫罗伯特·韦林·达尔文卡尔·亨利希·马克思《礼记》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避讳的历史源远流长,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一直延续到清代,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社会解体,才逐渐地废弃了这种文化现象。一、避讳的概念《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对贾雨村说:“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我心中每每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矣。”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辞海》)要把避讳和民间的忌讳区分开来。二、避讳的类别圣人讳、国讳(庙讳、君讳)、私讳圣人讳比如大禹的“禹”、周公旦的“旦”、孔丘的“丘”等等庙讳就是皇帝祖庙中祖先的名君讳就是当代君主以及有关人的名私讳即家讳,就是个人的讳,是私下里要避的,在君主面前不存在私讳三、避讳的方法和原则避讳基本方法是改字、空字、缺笔避讳的基本原则,最早可见于《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入门而问讳。”避讳的方法改字就是找到一个相同意思的字替换。最基本的方法,后代一直应用。空字就是留出空格,或者写“某”,或者写“讳”、“上讳”、“庙讳”等。从汉代到唐代常用。缺笔就是写字时候不写全,一般缺末笔。“世”,写作“丗”。缺笔避讳是唐代开始有的。避讳的原则1、礼不讳嫌名嫌,就是音同或音近。2、二名不偏讳“偏”,就是不单个避讳。有人认为“偏”应该作“徧”,通“遍”。就是不一一避讳。避讳的原则3、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逮”就是及、赶上的意思。王父母就是祖父母。这个意思是指如果幼年丧父母,可以不再避讳祖父母的名字。后来一般是指父母死后就不再避讳祖父母的名字。避讳的原则4、君所无私讳这条原则是说臣下在君主面前不能避私讳,只能避君主讳,而君主一般也不会为私人避讳。5、大夫之所有公讳这条原则是说大夫要避国君的讳。6、《诗》、《书》不讳这条是说在阅读和抄写经典时候不用避讳,不管是圣人讳、庙讳、君讳、家讳。避讳的原则7、临文不讳指在写文章和奏章时可以不避讳。8、庙中不讳指在宗庙和家庙中祭祀时候可以不避讳。但也有一定的规定,比如你祭祀高祖,那么曾祖以下的人都不需避讳,因为在高祖面前他们都辈分地,如果祭祀曾祖,则高祖、曾祖都需避讳。避讳的原则9、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夫人,指君主的夫人。质,就是面对。意思是臣下在国君面前不用避夫人的讳。10、妇讳不出门就是妇人的家讳只在宫中遵守,外边则不用避讳。11、入门而问讳入门前要了解这家主人的家讳。避讳的原则已祧不讳祧指的是远祖的庙。天子七庙,就是供奉皇帝以上七代的神主,除了太祖为不祧之祖外,大抵从当时的皇帝向上数,超过七代的则迁神主于祧,迁过的先祖则不再避讳。但这个原则也是一般意义上说。比如李世民,直到唐末、五代,仍然避讳。四、避讳的范围1、改姓氏籍氏改为席氏;奭氏避汉元帝讳改为盛氏;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庆氏避汉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师氏改为帅氏;姬氏改为周氏;敬氏改为文氏;刘氏改为金氏;沈氏改尤氏;丘氏改为邱氏,等等。2、改人名避讳改名三种方法:直接改名,微子启称微子开,孔莽改孔均,韦昭改韦曜,鲍照称鲍昭;称字不称名,刘知几,字子玄,以字行,称字不称名;去掉名中讳字,去字的韩擒虎改韩擒,裴仁基称裴仁,王世充称王充,徐世勣称徐勣。3、改官名太师改称太宰;侍中改称内史,御史中丞改称御史大夫,改前代中书监称秘书监;虎贲改称武贲,民部改为户部,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还有因避讳而辞官或不赴任的。避讳辞官有避正讳、避嫌名两种情况。前者是唐代的一种定制,后者是一种时尚。《唐律》规定:“诸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唐律疏义》:“府有正号,官有名称。府号者,假若父名卫,不得于诸卫任官,或祖名安,不得任长安县职之类;官称者,或父名军,不得作将军,或祖名卿,不得居卿任之类。皆须自言,不得辄受。”4、改地名恒山改常山;寿良改寿张;和兴改嘉兴;休阳改海阳;建业改建康;邺郡改临漳;虎丘称兽邱。5、改干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名昞,秉、丙等字都讳,干支的“丙”就改为“景”。6、改书名《荀子》称《孙卿子》;《庄子》改称《严子》;晋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故称《春秋》为《阳秋》,孙盛、檀道鸾的书名就叫《晋阳秋》、《续晋阳秋》;《中经簿》为《内经》;《广雅》改为《博雅》;《世本》改为《系本》或《代本》;《匡谬正俗》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7、改常用词语邦风称国风;雉称野鸡;姮娥改嫦娥;启蛰称惊蛰;老虎称大虫;薯蓣改称薯药,又改称山药。8、改年号隆安改崇安,又改崇宁;贞观改真观或正观;显庆改明庆;五、避讳的弊端及其利用避讳流弊很深,有些书籍因避讳改的一塌糊涂。合理利用避讳,可以断定其年代、版本。
本文标题:避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8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