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州政府关于制定行业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一、科技工作现状(一)主要成效“十五”期间,我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为主要任务,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新产品,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1、科技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州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8项,州级科技成果35项,授权专利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35%攀升到2002年的38%,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在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考核中,我州首次被考核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地区。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一批高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盐湖资源开发取得突破,研制出了氯化钠浮选剂1号、2号新产品,攻克了浮选—冷结晶工艺的难关,工业氢氧化镁产品开发成功并已开始规模生产,锂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深加工步伐加快,使石油天然气产业成为我州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大柴旦滩涧山金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完成了万吨级工业性堆浸试验,解决了矿石碳、硫、砷含量高及浸出率低的难题,提高了综合利用回收率;柴达木高科技药业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先后研制出22种中藏药新产品,并已通过国家级工业企业中藏药生产GMP整体认证。青海青藏高原生物制品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红珍珠果酱”、“枸杞果汁饮料”获得专利。总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国家级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市(格尔木市),格尔木市、乌兰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试点等重点项目。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全州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8.1%。冬小麦、油葵、亚麻、中药材和优质牧草青贮玉米、饲料蚕豆的引进和试种成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以蔬菜产业化、大面积温棚种植业为主的城郊农业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养殖业方面,绒山羊改良取得突破性进展,创立了“柴达木”品牌,确立了品牌优势。无角陶赛特羊、皮埃蒙特牛等优良畜种的引进为我州的牛羊改良打下了基础,并已建成高起点、有影响、起先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牛羊育肥基地,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4、科技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州各级政府狠抓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建全了科技组织领导体系。一是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现了一把手挂帅,想科技、谋科技、抓科技的喜人局面。二是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专门成立了以州长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副州长为副组长的海西州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三是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制定了《中共海西州委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海西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海西州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为实施“科教兴州”战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重大事项和决策进行集体研究,避免决策失误,科学决策水平明显提高。5、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三项经费逐年增加,企业科研与开发经费投入大幅提高。“十五”期间,州级科技三费从“九五”末的1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科技投入的增加,为全州科技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科技与经济更密切的结合,加快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重视科技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州委、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科技人员的流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2002年州委制定了《2002-2005年全州农牧区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实施意见》、《2001-2005年海西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州政府也制定了《海西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海西州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评奖办法》,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州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7、全社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全州各级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介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把一批短、平、快的实用技术传到了农牧民家中,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柴达木科技信息网”、《科技苑》电视专题节目的开办,提高了宣传效果。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二)存在问题“十五”期间,全州科技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工业企业生产水平低,产品单一且竞争力不强,能耗高,产业链不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不够,农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人才队伍不稳定,现有人才流失仍然比较严重,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基础设施差,整体实力弱。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全州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紧扣“建设新兴工业基地,率先全面实现小康”这两大历史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生产力水平为目标,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作为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支持重点产业领域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攻关,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配置型。----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重点领域,选择制约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难题,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抓出成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根据我州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成熟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并进行二次创新,全面提升技术水平。----以人为本原则。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风尚,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大力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与我州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提高。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科技馆、科普走廊,各县(行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科技信息网站和全州科技信息网络。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科技实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为目标,大力引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十一五”期间,培育7个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引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20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力支持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煤炭、建材、采选、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到2010年,全州整体工业科技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到2010年,州级科技三项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1.5—2%,县(市、行委)级达到1.3%以上。----到2010年,全地区科技队伍发展到3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人才总数的10%。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四、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州科技工作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核心,突出成果转化和体制创新两大重点,加快引进创新、研究开发、技术集成三个步伐,力争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工业技术水平、农业新技术革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农业方面农业科技工作要结合我州农牧业生产特点和实际,紧紧围绕为调整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这个主题,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宗旨,大力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牧民素质,促进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1、实施“种子工程”,优化种养业品种。引进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品种,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重点支持优质油菜、春小麦、青稞、马铃薯、蔬菜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开展柴达木特有树种的驯化、繁育技术研究。推广沙拐枣、驼绒藜、白刺、梭梭等灌木树种。引进皮埃蒙特牛、陶塞特羊等优良畜种,进行杂交利用、改良、繁育研究。加强柴达木绒山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藏羊、牦牛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的保护、选育提高。培育柴达木绒山羊超细型品系。抓好优良牧草的引进、示范和推广。2、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集中力量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农牧业实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重点引进推广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豆类、蔬菜、家畜、药材、牧草等20个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秸杆加工技术、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牲畜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牛羊快速育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化学抗旱保水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技术,促进农产品向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3、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制约我州农业发展的科技难题。针对制约我州农业发展的科技难题,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取得五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品种的突破,解决品种退化及优良品种储备不足的难题,为种养业结构调整打下基础,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二是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技术,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农业灾害监测与预防技术的突破,重点研究农作物和林木主要病虫害、草原鼠害、重大畜禽疾病、气候灾害防御技术以及灾害监测、预防和控制技术;四是野生动物及中药材的驯养与栽培技术的突破,重点研究野生动物保护与驯养技术,罗布麻、秦艽、板蓝根、甘草等中药材的繁育与栽培技术,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五是农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的突破,重点是蔬菜、马铃薯、青稞、大蒜、牛羊肉等农畜产品的分级、加工、保鲜、储运、包装技术等,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4、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十五”期间实施的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重点扶持6个州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5、推广农牧区新能源设备和技术,构建生态农牧业技术体系。促进农牧区种养业和农村能源项目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家用太阳能电源、日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房舍、沼气池、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利用技术,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十一五”期间,在德令哈、乌兰、都兰、格尔木等主要农业区推广塑料大棚10000座、太阳能暖房4000栋、沼气池5000口40000立方米、太阳灶5000台、秸杆汽化站50个、太阳能热水器5000平方米在牧区推广两用暖棚3000栋、太阳能暖房2000栋、居住相对集中的村社建设光伏或风光互补电站25个,解决牧区人畜饮水和生活用电。(二)工
本文标题: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8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