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说文解字》中服饰文化的体现[1]
1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从衣部字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2摘要汉字形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记录并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了解、考察历史,追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踪迹。本文整理出《说文解字》中“衣”字及以“衣”为偏旁的字119个,从衣饰的功用、形质、色彩、纹饰等四个方面探索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及制度。关键词:形制、纹饰、色彩、质料、等级文化AbstractChinesecharactersformcontainsrichconnotation,recordingfromacertainextentandreflectsChina'sancientsociallife,ideologicalandcultural,economicdevelopmentandpoliticalsystem,hasagreatroleinculturalinheritance.Wecanusethewordstounderstandandstudyhistory,tracingthehistorytracesofancientChinesesociety.ThispapersortsouttheShuowenJieziinthewordofclothingandYiistheradicalcharacterof119,explorationofancientChinesecostumecultureandsystemfromfouraspectsofclothingfunction,formquality,color,decorationetc..Keywords:shape,decoration,color,material,classculture3目录中文摘要………………………………………………………Ⅰ1.总论…………………………………………………(1)2.形制看高低……………………………………………(4-7)3.款式别身份………………………………………………(7-8)4.色彩分尊卑………………………………………………(8-10)5.质料划贵贱……………………………………………(10-12)6.结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14)4《说文解字》中服饰文化的体现服饰是人体衣着及其装饰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代表者一定时期的文化。服饰不仅仅是人类外表的包装,也是人类内心的折射,更是人类思想与文明进化的具体表现。“衣”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衣、食、住、行四项中,衣列于首位,可见服饰在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地位。《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段玉裁注:“迭韵为训。依也,倚也。衣者,人所依以蔽体者也。”《释名·释衣服》亦云:“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可见服饰首先源于避寒暑。除此之外,古代服饰在样式、纹色、用料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还有表明身份地位、象征礼仪文化以及美饰作用。可以说,衣服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被牢牢地捆在了文明与思想的快车上。《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是一部古文字字典,它按照文字学的要求解释本义,努力做到两个统一,即:形和义的统一,文字和语言的统一。文字是文化的强大载体。所以我们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去研究文化。本文试从《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字来探究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说文解字》共收“衣”部字119个,所展示的内容特别丰富,名目繁多,分工细致。本文选取《说文解字》表示服饰的字,按体衣进行分类:(一)上衣、(二)下衣、(三)深衣。通过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古代礼制、文献、古代民俗资料,揭示出中国古代服饰所反映的礼制文化、等级文化。(接下来写本文的分类)5(一)根据不同名称进行分类古代的衣服主要包括上衣和下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合称‘衣裳”。《诗-邶风,绿衣》:“绿兮衣裳,绿衣黄裳。”又《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具体来说,古代的上衣种类很多。①短衣袛、裯、襡、襦袛、裯、襡、襦都是指短衣。在《说文·衣部》:“袛,袛裯,短衣。从衣氐声。”,“裯,衣袂,袛裯。从衣周声。”,“襡,短衣也。从衣蜀声。”,“襦,短衣也。从衣需声。”。“袛裯”为双声联绵字,指直襟单短衣。襡、襦在《说文》均曰:“短衣也。”襡为长襦,即连腰衣。襦有厚薄之分,薄的指短衣,厚的短袄。襦又有长襦、短襦的区别,长襦称褂,僮仆的长襦叫裋,短襦又叫腰襦。②里衣衵、亵、衷衵、亵、衷都是指贴身穿的衣服。在《说文·衣部》:“衵,日日所常衣。从衣从日,日亦声。”。”《晋书·良吏传·王宏》:“帝常遣左右微行,观察风俗,宏缘此复遣吏科检妇人衵服,至褰发於路。”柳宗荣《引经考异》云:“亵谓里衣也,袢谓衣无色也。”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意谓解开上衣,露出贴身的衣服。亵衣又称“衷衣”。在《说文·衣部》:衷,里亵衣。从衣,中声。《春秋传》曰:‘皆衷其衵服。’”据《左传·宣公九年》记载,陈灵公、孔宁、仪行父等与夏姬私通,都贴身穿着夏姬的内衣。《诗经,周南,葛覃》:“薄汗我私,薄瀚我衣。”“私”为‘内衣”、“里衣’之意。③夹衣複、袷複、袷都是夹衣。在《说文·衣部》:“複,衣皃。从衣复声。”《释名·释衣服》:“有里曰複,无里曰襌。”在《说文·衣部》:“袷,衣无絮。从衣合声。《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记载:“此时正是九月初五,天气亢爽,各人都穿着袷衣,啜茗闲谈。”④裼裼是指古代衬在裘外面的无袖衣。在《说文·衣部》:“裼,袒也。从衣易声。”《礼记·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即裼是用来增加裘的美色的。裼不是把裘全部包住,而是单独成衣,就像今天的披风,衣领处系在脖子上加以固定,其6余任其披拂飘扬,既显得威武潇洒,又可以衬托裘的美色,不同的裘要配不同的裼衣:狐白裘以锦衣裼之;狐青裘以黑中透红的玄绡衣裼之;羔裘以黑色的帛衣裼之;狐裘以黄衣裼之。⑤短袖衫衫是指短袖的单衣。《释名·释衣服》:“衫,芟也,芟未无袖端也”毕沅疏证:“盖短袖无却之衣。”明确的指出“衫”是一种短袖的单衣。(二)根据传衣服人的不同身份进行分类衣服的款式与人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改变,衣服不再是简单的为了遮羞,而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和现代一样,古代的中国的时尚也是追求纹饰来体现的,只不过在古代只有贵族追求罢了,因为贫民根本无暇去顾及温饱之外的事。他们讲究服饰的图案、制作工艺,常常在衣领、衣襟、衣袖上加些装饰,绣上花纹,或有佩戴装饰品。在《说文解字》中的“衣”部中有关表示衣服的纹饰的字有4个:①褕《说文·衣部》:“褕,褕翟。羽饰衣。”意思是说,褕翟是用山鸡的羽毛装饰的衣服,是周朝时王后的祭服。《三礼图》:“褕翟,王后从王祭先公服衣也。刻青翟形彩画雉,缀于衣是也。”也作揄狄,褕翟。后妃六服的一种,三翟之一。揄翟是皇后级别仅次于袆衣的礼服,也是诸侯夫人、皇太子妃最高级别的礼服。褕翟按周礼规定为青色,刻缯并彩画摇文,唐宋以后确立为九行翚翟纹。按唐书记载,褕翟是皇太子妃受册,祭奠和参加朝会等大型事务时的礼服,用青色衣料织成,饰以九行青底五彩摇翟纹,配套中衣为白色纱质单衣,领口装饰黼纹,蔽膝同下裳同色,其上装饰二行翚翟纹。配件中,衣带同服装颜色,佩、绶与皇太子同级别,配青色袜子,金饰舄鞋。王后的礼服一共有六种:“袆衣”、“俞狄”、“阙狄”、“鞠衣”、“展衣”、“绿衣”六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祎,蔽膝也,从衣韦声。周礼曰王后之服祎衣。也作袆狄。《周礼》所记命妇六服之一,后妃礼服“三翟”中级别最高的一种,是皇后的最高形制的礼服,相当于皇帝的十二章衣。袆衣既是祭服,也是朝服和册后、婚礼的吉服。周礼中袆衣为玄色(黑色),刻缯彩绘翚文,所用衣料为黑色纱榖内缀一层白色夹里,即《周礼》所谓的“素沙”。②衮7《说文·衣部》:“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衮”衣上的龙是“蟠阿上向”即所谓升龙,取《周易,干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之意。“衮”就是冕服之一,衮冕是一种在下衣上绣上龙纹的衣服,是天子祭祀先王时所穿的吉服。段注中“衮”字下还有这样几句话:“惟天子衮有升龙也,龙曲体而昂首”,“蟠阿上向”,又有“天子升龙,诸侯降龙”,天子衮衣上绣的是头朝上的升龙,三公诸侯祭祀的衣服上也是可以绣上龙纹的,但他们的龙纹只可以是尾朝上头朝下的降龙。即使是位高权重的诸侯公卿也不可僭越礼仪,更不可逾越尊卑等级。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服饰的尊卑等级之严。《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衮,卷龙衣也。”上绣有蜷曲形龙纹。后世皇帝所穿的“龙袍”,即是衮的遗制。③襐《说文·衣部》:“襐,饰也。从衣象声。”“襐”是指绣绘着彩色花纹的衣服。”。在古时,只有贵族才能穿着绣着彩色花纹的衣服,而平民穿衣则不准有文饰,称为白衣,因此后人称庶民为白丁。有无装饰既表明了工艺上的繁简,又说明了等级的差异。④裋《说文》里这样解释:“裋,竖使布长襦,从衣豆声。”即为竖童之服。是贱者之服。汉·贾谊《过秦论》“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也泛指粗布衣服。无纹饰。而广大劳动人民处于社会底层,他们所能穿的一般都是粗麻、乱毛织成的粗布短衣,而且他们的衣服没有什么修饰,甚至是不准有修饰的,所以后来对平民百姓就有了这样的称呼:“布衣”、“白丁”,比如唐代刘禹锡有诗云“往来无白丁”。5、卒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卒,隶役听差者穿的衣服上写着“卒”字。卒,是隶役衣服上标记其听差身份的符号。(三)从衣服的不同颜色进行分类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颜色构成,在自然界,颜色只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并不以人类的意志所转移,也不依赖人类的意志而存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沿革、审美心理等差别,各个民族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联想不尽相同,各个民族往往赋予颜色词以丰富而又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蕴。在汉语中,黄色是万物不易的大地的自然之色,故被誉为8“尊色”(非帝王不能用的颜色)。但是黄色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尊色”的,黄色成为帝王的专用服色,大概始于隋唐。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云:“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颜色是一个很基本划分等级和直接表现礼仪文化的因素。不同的身份就用不同的颜色,上文提到的“褕翟”就要严格的颜色规定。根据颜色不同在《说文解字》中的“衣”部中记载的字有5个:①襍在《说文·衣部》:“襍,五彩相合。从衣,集声。”襍是指五彩相合之意。段玉裁注:“所谓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也。”其实对五色的重视,源于统治者对“天”的崇尚,对宇宙天地的崇尚。因为古代中国人的基本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宇宙又可以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方,分属于木、火、水、金、土五德,各具青、赤、黄、白、黑五色。古时的染色工艺虽然比较发达,但礼服的颜色却只能采用这五种正色,是象征着高贵,在那时只有王公贵族可以悉用五彩。平民的衣服是不可以施色的。②袗、袨《说文·衣部》:“袗,玄服。”袗是指黑色的衣服,也是周时的祭服。《周礼·春宫·司服》中说:“祭群小祀则玄冕。”“玄冕”即黑色衣服,黑色又为周代卿大夫的命服,《礼记·王制》中说:“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说文·衣部》:“袨,盛服也。从衣玄声。”袨是黑色的礼服。在《淮南子·齐俗训》:“尸祝袀袨。”高诱注:“袀,纯服;袨,墨斋衣也。”③袾《说文·衣部》:“袾,好佳也。从衣朱声。《诗》曰:‘静女其袾。’”袾是指朱红的衣服。在《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此处的“裳”实际上是衣、裳的泛称。可见贵为“公子”者,服色以朱为宜。《礼记》中:“天子居明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此处“朱衣”虽为应时而用,但毕竟是天子礼服。④袢《说文·衣部》:“袢(fán),无色也。从衣半声。一曰《诗·鄘风·君子偕老》曰:‘是绁袢也。’”袢是指夏天穿的白色内衣。朱骏声曰:“袢当为里衣之称。里
本文标题:《说文解字》中服饰文化的体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9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