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1-唐山劳动技师学院《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类、近机类专业执笔人:卢剑林适用学期:一学期审核人:高建苹学时:45制(修)定时间:2014.1.14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机械制造专业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加实践课程。本课程包含公差与测量两大方面内容,把计量学和标准化两个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技能等级证服务。本课程是传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理论知识与培养技术测量能力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等。2.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学好该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设备及机电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该课程已经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课程。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所以必须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具备规定图样上的多种技术要求和进行常规检测的初步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对机械类专业学习实践的必要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精度的概念,配合的概念,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工作习惯,形成团体配合的集体意识,可以锻炼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形成的良好载体。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与其他专业课如《机械基础》、-2-《钳工工艺》、《车工工艺》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说是其他专业课的先行课,所以在机械类教学中,必须掌握公差、配合及测量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展开专业课程的学习。该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的服务是贯穿于整个专业技能学习与应用的始终的,从机械设计,到机械制造,在到机械的装配与使用维护,所以学好该课程是对其他专业课学习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该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实践的过程,能加深对该课程的应用与理解,而该课程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各专业课程中提炼出来的经典题例。4.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服务。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1)机械零件检测的基础知识;互换性的广泛使用;2)掌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术语、定义,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的查表及相关计算;3)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法;4)了解长度和角度的常用测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和范围;5)掌握常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项目、应用场合并熟悉其公差带的特征;6)了解与公差原则有关的术语,能根据图样上所标注的符号确定所采用的公差原则,并能根据标注公差值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边界尺寸;7)了解表面粗糙度概念以及与其有关的术语、概念、符号及代号的意义,掌握表面表面粗糙度符号和代号的标注方法及选用原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图纸的识图、分析和加工信息提取;2)熟悉机械零件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3)根据零件图纸要求,使用一般仪器对零件进行检测;-3-4)熟练尺寸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5)熟悉形位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6)熟练表面粗糙度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7)熟练量规的设计方法和原理;8)掌握各类零件的检验,能对误差进行分析、优化、评价和总结。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尺寸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掌握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3)掌握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5)掌握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螺纹测量原理与方法;6)掌握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2.能力目标1)学会尺寸及尺寸偏差的测量与计算;2)学会内径测量外经测量;3)学会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4)学会测量表面粗糙度。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名称总课时讲授实验习题课绪论22一、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12(一)基本术语及其定义4-4-(二)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4(三)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22二、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8(一)技术测量基本知识2(二)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器具11(三)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11(四)量具量仪选择11三、形状和位置公差14(一)概述1(二)形位公差的标注2(三)形位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解读52(四)形位误差的检测112四、表面粗糙度5(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评定参数1(二)表面粗糙度的标注1(三)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检测111五、螺纹的公差与检测5(一)概述1(二)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1(三)螺纹的检测111总计453277备注几点说明:1、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2、作业:多采用笔头作业、适当采用习题课集体批。3、实验环境:利用技术测量实验室的各种量具、量仪,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5-4、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选用公差数值、查阅公差配合表、标注公差数值和使用一般量具的能力。5、先修和并行课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课计划课时:2(理论教学)教学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以及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几何量误差的概念,了解规定几何量公差和制定公差标准的目的,了解几何量测量的作用。3、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一)互换性概述(二)本课程的任务一: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计划课时:14(理论教学)教学目标通过讲解介绍,能让学生在主观上对机械工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孔、轴在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测量要求和基本术语以及国家标准的规定;同时通过查表还能正确选用公差带和孔与轴的正确配合。教学内容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3、极限与配合的选用教学建议: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多媒体的使用,将理论化的东西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知。二: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量具-6-计划课时:8(理论教学:6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涉及到实际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所以通过本节的教学与实践,让同学们能对简单的量具对工件进行测量,包括长度、角度等操作,最后通过对量具器具的保养的讲解能让学生意识到加工精度的重要性和操作的安全重要性。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3、测量角度的器具;4、量具及量仪的选择。教学建议通过实物教学,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的操作要领和方法。在认识量具方面要让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工件加工上要让学生意识到加工精度的重要性,培养严谨、勤奋的作风。可以到实训工厂,让学生体验零件检测的整体流程,认识量具的重要,有精度意识,学会量具的使用,知道量具的使用范围,更好的掌握量具的相关知识。三:形状和位置公差计划课时:14(理论教学:11实训教学:3)教学目标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的选择;3、掌握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指示表、平板、角尺、V型铁、半径规等量具和量仪。教学内容1、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2、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3、形位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解读;4、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7-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很抽象的一节,虽然我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但是教师在上课时尽量能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实验的影像,并加以讲解,让学生对形状和位置公差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到实习场选择零件中的典型件,对其行为误差进行测量联系,通过实训联系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吸收与直观学习,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四: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计划课时:5(理论教学:4实训教学:1)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主要术语;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择;3、掌握(利用粗糙度标准样板)目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技能。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4、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很抽象的一节,虽然我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但是教师在上课时尽量能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实验的影像,并加以讲解,让学生对形状和位置公差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可以到实习场看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零件表面的质量要求,通过实际的零件表面质量来认识表面粗糙度。五:螺纹的公差与检测计划课时:5(理论教学:4实训教学:1)教学目标:1、掌握螺纹的基本知识和几何参数;2、掌握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教学内容:1、螺纹概述;-8-2、普通螺纹配合的公差与测量;3、螺纹公差的测量。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一节,故在上课时应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可以在实习场通过对螺纹公差的测量实习来完成螺纹公差的掌握学习。五、教学基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熟悉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领域的双师型教师。2.仪器设备要求本课程需要设备主要有长度测量仪器、形位测量仪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螺纹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综合测量设备等,要求小型仪器每种3~5台。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本课程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常规教学过程均在教室和钳工实训室完成。六、课程实施建议与教学方法1.课程模式建议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2.教学建议本课程重点讲解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及典型零件的测量;在讲解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等测量内容时,重点介绍基本测量方法与操作技能;在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学习时,重在培养学生依据基本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重点;校外实习应以综合测量为重点。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引导文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情景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9-方法4.其他根据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介绍测量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七、考核与评价基于本课程根据工学结合,理论教学服务实习教学的教学特点,建立职业化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1、考核方法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课堂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期中测验、课外辅导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考核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实训考核占20%。实验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职业素质考核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仪器护理,环境维护,上课回答问题、实操表现、出勤等环节。2、考试题型试卷:(闭卷)八、课
本文标题: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0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