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2001年11月10日,世贸组织第4次部长会议在多哈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法律文件,中国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会直接引起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导致国外金融机构和金融商品直接参与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实施信贷结构调整,首先就必须找准客户市场,给信贷资金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银行与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经济主体,两者间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的经济关系之一[1]。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商业银行从其诞生之日起,便与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企业的存在是银行产生的前提,企业的发展是银行发展的基础;而银行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信用程度进行详尽的事前调查分析以及事后的跟踪总结。商业银行对借款者审查的内容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标准,比较有名的有5C标准,即借款能力(Capacitytoborrow)、借款人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经营情况(Conditionofbusiness)[2]。除5C标准外,还有人提出信用调查分析的5P因素等。5C也好,5P也罢,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贷分析考察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世界上年龄最长的公司大约有700多年,瑞士的劳力士公司和美国的杜邦公司年龄超过200岁,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西方电力公司则有100多岁了,但是更多的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根据荷兰斯特拉提克斯集团的爱伦·德·鲁吉的研究,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3],美国1997年倒闭的企业有10万家。英荷壳牌石油公司(RoyalDutchShell)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大企业,其生命周期只有40~50年,到1983年它们有1/3已经消失。根据陈放的研究,中国的企业寿命更短,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只2有3~4年[4]。因此从总体上说,世界上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都不长,企业组织整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短寿命的态势。既然企业存在生命周期,那么商业银行在信贷分析中就不能不把这一问题加以考虑。我们认为,将企业生命周期的考察纳入信贷分析的范畴,并且融入信贷市场定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信贷的风险。将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有机结合,可以丰富信贷分析的内容,也使信贷分析更加全面。通过分析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给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从而更好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使银行获得更大的收益。1.2文献综述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美国爱迪思研究所创始人伊查克·爱迪思博士于1989年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较为系统。这套理论不但可以预测企业文化的变化,而且还可以作为企业管理咨询的有效工具。他的理论体系迄今为止,已经被广为采用和验证。这一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将“内耗能”转化为“外向能”,引发企业管理创新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的扩散,进而企业改革的潜力也就越大。1995年美国学者高哈特和凯利,又把企业生命周期形象地称为“企业蜕变”过程。他们还将企业视为“生物法人”,号召企业家创造企业体独有的基因构造,并通过塑造12对染色体来确保企业健康成长。伊查克·爱迪思(1989)认为:企业的成长如同生物有机体,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当企业刚刚创建或年轻时,充满着灵活性,但可控性相对较差。如同婴儿灵活得可以把自己的脚趾头伸进自己嘴巴吮吸,但可控性差,甚至连站也站不稳,需要一个从学爬到学走、学跑的过程。当企业进入老化时期,灵活性和可控性都变得极差,直到最终走向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盛年期。这一阶段,企业既有灵活性又有可控性,也就是说,既不过于幼稚也不老态龙钟,同时具备年轻和成熟的双重优势。很显然,作为企业家,非常希望自己的企业永远处在盛年期。管理的实质,或者说领导的作用就是努力保持企业健康成长,预防与治愈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态性(Pathology)问题,以确保企业进入盛年期,或保持盛年状态[5]。高哈特和凯利(1998)提出的“企业蜕变理论”[6],以“生物法人”(biologicalcorporation)作为逻辑起点,以“十二大生物法人系统”为分析框架,主张让企业永生不死的秘诀在于推动企业十二大体系同步蜕变,协调一致追求相同的目标。他们诊断:3“生物法人”由基因组成,其中包括12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主管一个生物法人系统。即:(1)重新规划的三对染色体:促进心智能量扩张、勾划企业使命、建立绩效考评制度;(2)重建组织的三对染色体:建立经济模型、协调组织架构、规划工作结构;(3)重振企业活力的三对染色体:把握市场脉搏、创立崭新事业、利用科技改变规则;(4)重启新生的三对染色体:设立报酬制度、促进个人学习、发挥团体功能。与此同时,高哈特和凯利还把企业领导人看成是生物法人的基因工程师角色,其任务是要从合适的染色体中取出合适的基因,并在适当的时间把基因嫁接到合适的地方,以便能让企业体内的十二对生物法人系统以最好的方式相互耦合,创造出独特的竞争力。换言之:作为企业高层主管,应当致力于企业体内独有的基因构造,而不是去制造、控制企业体内的每一个细胞。詹姆斯·昌佩和尼丁·诺利亚(1997)认为:当今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引发的巨大风暴,它加速着变化的周期,面对着如此强大的外部冲击,阿里·德赫斯则认为: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他还在1997年提出了“长寿公司”的概念,并对长寿公司作出四个界定,一是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代表着公司创新与适应的能力;二是充满凝聚力与认同感,代表着公司建立社区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能力;三是宽容与分权,代表着公司生态意识的特征;四是比较保守的财政,代表着公司有效控制自身增长与进化的能力。同时,阿里·德赫斯还将当今社会的公司划分为两类:经济型公司和河流型公司。前者犹如一架公司机器,经营目的纯粹是谋略用的资源(员工们也只是被视为资金资产的延伸)创造最大的利润,而对全体成员没有任何责任感;后者有着如河流般奔腾不息的生命,经营目的是为公司长期存在和发展自身的潜能,资金优化被称为人员优化的补充。应当说,河流型公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公司,公司价值观与员工个人价值观得到和谐共存,并且对外部世界是完全开放的。同时,它也丰富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体系的内涵。国内最早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的是中国社科院的陈佳贵教授。他于1988年和1995年就企业生命周期问题发表了两篇专门论文。陈佳贵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等阶段。他以正常发育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认为企业经历衰退期后,存在两种前途:一是衰亡。企业在成长各阶段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破产,使企业消失,但是这些破产只是“夭折”,而进入衰退期之后的破产死亡是企业机体老化引起的,所以4称为衰亡。二是蜕变。蜕变期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关系到企业是否延续。蜕变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经济实体、实物实体和产品(劳务)发生革命性的脱胎换骨似的变化,企业通过这种变化而获得新生。陈佳贵教授发展了日本学者藤芳诚一的蜕变理论,对处于衰退期之后的企业的各种蜕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价值。曹晋生(2000)在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研究之后,认为在生命周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资金需求和需要的融资手段也各不相同,银行需要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信贷进入和退出的时机或者提供相应的融资工具,调整信贷结构,这是银行控制风险和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7]。徐岚(2000)在对美国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资源的配置研究之后,认为:高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金融供给主体提供的资金规模是不同的,同时,高科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得到的资金来源有所不同。从高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规模的融资比例来看,核心股东、商业银行、商业信用三者仍然是最主要的融资来源,占高科技企业全部融资额的70%。在高科技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或阶段中,有着不同的最优资本结构[8]。1.3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除绪论外,包括4章内容。第二章“企业生命周期: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及特征,并且从管理学和生物生态学的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商业银行信贷的市场定位”主要讨论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信贷市场定位,并且指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缺陷与不足。第四章“企业生命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关联性研究”主要探讨企业生命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联系,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审视了银企关系,分析了企业成长各阶段的融资需求与银行的融资选择。第五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主要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对信贷资金进退的影响,并对企业成长各阶段商业银行信贷该怎样定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了银企关系,认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交替出现主动与被动的情况;二是提出将企业生命周期作为信贷资金进入与退出时机选择的参考依据,在其他5因素都已全面考察的情况下,应将企业生命周期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三是将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结合,探讨了企业成长各阶段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问题。本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合理运用经验归纳与逻辑演绎的方法,就企业生命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问题作了较系统且深入的研究。6第二章企业生命周期: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都客观地存在着某种反映经济性(市场价值)的周期变动,即所谓的市场需求——技术生命周期。而每个市场需求——技术生命周期都可能会包括出现期、迅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几个阶段。同样,以技术为基础,满足市场需求的每一种产品也存在着某种生命周期。总结归类典型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9]。大量具有某些相同市场特征的企业可以集聚组成某个产业。反过来说,产业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提供了某种社会需要的产品。由此才会有许多企业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事实上,市场演化的经过是,首先出现一个或一类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这种产品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拓展,产业链也就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培育起来,凭借“模仿”和“创新”,具有类似性质的企业逐步增多、变大,这个演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的成长过程。由此可以说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是以产品为基础、技术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的。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反映技术和市场变化的产品必然存在生命周期,那么产品的生产单元——企业也应该有其生命周期。2.1企业生命周期的内涵2.1.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企业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Adizes)博士于198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其核心是通过“内耗能”转化为“外向能”,引发企业管理创新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扩散。他在其名著《企业生命周期》(Corpor
本文标题: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0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