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
1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姚家店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便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而经典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自从2001年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大纲变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变了,教学方式变了,评价方式变了……语文教学必须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由于两极性震荡思维定势的影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似乎就是越新越好,与以往的语文教学越不一样越好。实际教学中,不仅对于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如集中识字,注重积累,熟读精思等)缺乏认真的学习、借鉴,而且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被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的好的做法(注重“双基”,读写结合,对于语文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等)也没有进行理性、客观的审视、研究,从而导致语文教师思想困惑,语文教学实践混乱,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竟然不知该如何上语文课了。同时,由于一直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部分缺失,语文教科书实际上充当着并不称职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角色,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取舍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教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教学差异很大;而且由于教材的编写从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都跟不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旧教材中对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不明确,加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长此以往使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发展前景堪忧。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造成社会信仰迷茫、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社会问题,而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他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的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断层,人们渐渐疏离、淡忘了经典。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对英语的关注和投入的精力甚至超过了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可悲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法国巴黎发表共同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基于以上原因,提出“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旨在研究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文化传承有效整合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也使语文教学有更深、更肥沃的生存土壤。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发展前景堪忧。二、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一)研究背景在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老师的教走不出教材,走不出课堂,没有多少价值的“满堂问”和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单纯课文内容分析仍严重的充斥着教学;而学生对于“读”总是显得毫无兴趣,“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收、少慢差费的现状更加突出:有的教师教学观2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缺乏对新课标、新理论的理解和反思;有的教师依然习惯于教书本、教“教案”,教学过程机械、单一,缺少动态生成的精彩;有的教师依然习惯将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重复一些低效的劳动,弄的师生身心疲惫,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阅读的兴趣始终无法建立。(二)理论依据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经典教材都是文言,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基础。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三、研究主旨和特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使“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初步设想:1、不改变现行教材和现行教学计划,不增加课时,不增加教师、学生、家长负担;2、促使小学生提高语文阅读、习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力争效率高、效果好;3、充分发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优势,通过给经典全文注音的方式,有效解决小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4、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鼓励学生以享受的态度诵读经典,只求全面体验,不为短期功利性的硬性理解。四、研究内容和策略(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和不同年级特点构建相应的阅读教学模式,如“情境朗读模式”、“自主选择模式”、“探究讨论模式”、“角色体验模式”、“言语学习模式”等。每种模式均包括:①模式类型;②适用范围;③教学程序;④教学策略。(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研究1、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能力的要求,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功能类型和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并设计相应的练习。在明确年级、主题单元语文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实施“课时目标教学”,即要确定出每一节课的语文训练目标,做到集中、具体、可测,每节课以2-4个为宜。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在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节课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如正音、说话、朗读、写字、速读等。2、扩大阅读量。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1)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自读课本”;二是要加强课外阅读;3(2)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午读)开设“自由阅读课”,重点是阅读“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一、二年级每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二节。学生可以阅读自带书籍,也可以到阅览室阅读。3、进行速读训练。从中年级开始进行有计划的速读训练。(三)经典诵读实施研究1、经典诵读的内容。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具体诵读内容及字数:低年段:诵读蒙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52首》中年段:诵读《千字文》、《笠翁对韵》(精选)、《增广贤文》(精选)《治家格言》和古诗词58首高年段:“四书五经”内容选读、古诗词60首及《毛泽东诗词选》(选读)2、经典诵读的实施。(1)利用晨读、晨诵课、语文课等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4)每个实验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5)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营造浓郁的校园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6)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五、研究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把每个学年与学段当做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把握“经典诵读”的训练体系、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发挥其整体效应。2、主题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典诵读”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知道学生“读什么、怎样读”上。3、有序性原则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有序,其次是经典诵读的有序,有计划又步骤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体现整个过程的阶梯性,使学生的阅读科学合理地渐进积累与发展。4、反馈性原则实验高度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经常性通过测试、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实验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控实验过程,提高研究质量。5、发展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发展,有力地实现以教师的成长来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成长来促进教师的成长。6、拓展性原则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让学生投入到更丰富地学习中去,是经典诵读的必由之路。教师不仅要注意沟通教材前后一体的联系,而且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去拓展阅读途径,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六、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3——2011.6)(1)查阅有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4(2)撰写本课题开题申请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的方向和任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3)对实验小组实验教师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位。(4)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拟定经典诵读的内容。(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9——2014.8)(1)按照研究方案在实验班级实施“经典诵读”;(2)组织实验教师以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内容,分别从阅读和习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3)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联系会,交流、总结研究经验,布置研究任务;(4)课题实验教师要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5)组织实验教师参与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生诵读汇报会、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6)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小结报告。(7)2012年10月至12月迎接课题实验中期评估鉴定。(三)课题总结与结题阶段(2014.8—2014.10)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课题结题:收集成果,装订资料,迎接结题验收。预期研究成果:①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自评报告;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集;③小学语文人教版各年级课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设计汇编;④小学语文人教版各年级习作教学资料汇编;⑤小学生经典诵读资料集。七、课题组成员组长:陈晓艳成员:张红艳、刘正新、乐绪兰、高春艳、邓永喜、李新、徐绍华执笔:陈晓艳2011年春
本文标题: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2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