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毛中特18版1-14章
1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要点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2、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6、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7、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第二章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2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7、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提出的必然性。(1)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2)农民是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8、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9、中国革命分几步走。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第三章1、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具有过渡性质。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4、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第一步: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8、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9、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3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第四章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5、“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1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6、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很多工业领域甚至还是空白。对此,党确定了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新中国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7、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基础、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4(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十一届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6、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至少一百年时间。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0、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3、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14、改革开放开始后很长时期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5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5、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17、“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在实践中首先被运用、解决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19、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六章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2、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3、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64、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江泽民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9、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
本文标题:毛中特18版1-1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3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