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教案课程:机械基础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课时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案编写教案编号第1周第1次陈喜春1一、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本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好动),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真实工作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提出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并以教学载体为主线组织教学,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课前做模型,老师评,课后按所学新知改进模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路。通过解析教学载体,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本学习单元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一节(112页):§6-1平面连杆机构。本教材前面五章的内容都是机械零件的静止运动,常用机构的教学内容需构建运动的思维,是一个由静向动的变化过程,学生应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动起来)。教学中第一章中机构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与提升,同时本学习单元内容也为后续常用机构的学习垫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高、低副接触的运动特点和四杆机构的组成条件。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条件,了解其应用。技能目标:1、课前预习并分小组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模型。2、能够判断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并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四杆机构的型式。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问题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做模型,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三、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选择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自己,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填鸭式教学,而该学习单元的教学,是在同学们已掌握运动副、构件、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等知识,具备初步分析机构运动特点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学上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资源工具准备学生准备:1、知识储备:掌握运动副、构件、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等知识;具备初步分析机构运动特点能力。2、预习新课,并在课前试做铰链四杆机构。教师准备:1、准备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材料、课件、动画、教案、教学载体。2、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设计法、案例教学法(以教学载体为主线)、小组协作法。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动画、机构模型。五、教学活动过程项目内容活动一:5+5课堂基本素养教育1、课前集合清点人数,提醒学生关闭手机;师生相互问好,教师第一节课向学生介绍自己。2、讲解课堂纪律要求,教室场地7S要求;3、课后礼仪、场地整理、清扫;活动二:课前组织1、学生按上一节课的按排分小组座好。(学生共22人,分成4组,每组5至6人)2、各小组测量课前做的铰链四杆机构各杆的杆长并标注,在把其摆放在正中。3、预习新课,结合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试判一下所做铰链四杆机构属于什么类型?4、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模型,并试判断类型。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评学生做的模型;指出问题,待运用新知解答学生活动:做模型-展示模型-找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二:学习情境导入1、动画展示三种机构的运动特点及应用场合。2、由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之联系的上节知识点。上节内容提问:(1)运动副1)运动副的含义与分类?2)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低副、高副机构?知识引入:铰链四杆机构为什么运动副?(低副-转动副)(2)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1)铰链四杆机构由那些构件组成?2)什么是曲柄?3)什么是摇杆?3、由动画思考:三种机构中杆件的长度、位置对运动有什么影响?教师活动:放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并提问。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四:学习任务引入任务:判定该铰链四杆机构取不同杆件为机架时的类型。(解析教学载体)学习成果:能够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分析运动特点;课后按所学知识改进模型,每组各做两种模型。教师活动:以教学载体为主线,提出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明确任务,本节课学习目标活动五:学生分小组学习(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二)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条件第一步:分析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即lmix+lmax≤l’+l”第二步: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有三种类型:(1)取最短杆为连架杆,得曲柄摇杆机构如图(a)、图(b)所示。动画、模型展示,并演示运动特性。(2)取最短杆为机架,得双曲柄机构,如图(c)所示。动画、模型展示,并演示运动特性。(3)取最短杆为连杆,得双摇杆机构,如图(d)所示。动画、模型展示,并演示运动特性。(c)(d)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则无论取哪一个构件为机架,都只能得到双摇杆机构。活动六:教师答疑1、判定曲柄是否存在?∵lmix+lmax=50+120l’+l”=90+105∴曲柄存在2、判断以不同构件为机架时的铰链四杆机构类型:1)以AB杆为连架杆,分别以BC杆、AD杆作为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如图(a)、图(b)所示。2)以AB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如图(c)所示。3)以AB杆为连杆,DC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教师活动:老师示范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强调方法的运用,从而剖析教学载体;学生活动:跟随老师思维互动;理解类型判断方法活动七:学生展示各组学习结论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方法见下表:是否满足曲柄存在条件最短杆位置基本类型满足连架杆曲柄摇杆机构机架双曲柄机构连杆双摇杆机构不满足双摇杆机构教师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展示所得结论活动八:学生实践任务1:各小组依据所学新知判断本组所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并选派代表上台阐述,说明判断的思路。任务2:分析以下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并说明判定方法。方式:1)小组讨论2)小组代选派代表到黑板完成作业。3)老师评讲、答疑;学生纠错、归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布置作业;评讲作业,找问题;解答学生疑惑学生活动:判断所做模型类型;完成作业2(3名学生黑板上做);学生纠错、归纳,巩固知识点活动九:评价总结教师活动: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点评各小组表现,对于难点的地方要再次向学生强调。学生跟着教师思路梳理学习知识点。任务十:5+5素质教育1.提醒学生整理仪容,保持好教室整洁。平时注意好安全。2.下课。作业布置及课后拓展任务1:完成习题册上6-1至多6-14习题。任务2:课后按所学知识改进模型,每组各做两种模型,并展示在学习园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六、教学体会该学习单元的教学,是在同学们已掌握运动副、构件、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等知识,具备初步分析机构运动特点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理实一体化”思路组织教学,课前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模型,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知识点。但在做作业中对判断曲柄是否存在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多加练习。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教案课程:机械基础课题凸轮机构的类型课时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案编写教案编号第1周第2次陈喜春2一、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凸轮机构也是常用的一种传动机构,是由一定轮廓形状的凸轮、机架和从动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在各种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一种特殊的传动装置,能转换特殊的运动形式。根据考纲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组成、特点、类型、应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刚体、受力平衡、二力平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情感目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并且规范学生学习日常行为。1、技能目标: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明确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特点。三、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对力的分析和计算学习肯定都会有些难度,所以,教学上要多讲解例题,主要采用讲解演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四、教学资源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五、教学活动过程项目内容活动一5+5课堂基本素养教育1、课前集合清点人数,提醒学生关闭手机;2、讲解课堂纪律要求,教室场地7S要求;3、课后礼仪、场地整理、清扫;活动二复习引入本次课题1、教师复习提问;(1)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的实物组合称为机器,请问是哪三个特征?(2)机器和机构的区别是什么?(3)选用机械材料时应遵循哪几个原则?2、介绍本次课题的基本任务;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活动三情景导入、明确任务(分析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1、教师利用PPT展示,导入新课。提问:机器如何工作?力的特性有哪些?利用问题引入新知,讲解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及目标。2、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力的形成。复习初中讲解的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坐用点。讲解以下知识基本点:(1)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2)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其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则此时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3)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刚体为二力杆(4)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上任一点,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可传性(5)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就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6)与作用力相对,在力学中,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对应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反作用力3.利用ppt,播放北京奥运会鸟巢图片,讲解鸟巢的外形结构,让同学们了解力学在里面的应用,由此引入本节课所学新知识。一、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在静力学中所指的物体都是刚体。所谓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二、力(1)、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2)、力的效应:①运动效应(外效应)②变形效应(内效应)。(利用粉笔盒举例说明)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难点,举例:篮球上的拉杆、内燃机中的连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活动四教师讲解教师展示PPT,结合板书讲解,学生听讲,做好记录活动五案例演示,学生实践教师板书结合PPT通过具体案例讲解。|F1|=|F2|;方向相反,F1=–F2;作用线共线;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推论1:力的可传性(重点)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活动六:课堂小结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点评过程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总结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反馈给学生,提出解决的办法。活动七:素质教育5+51.整理课桌、教室。2.再次进行安全教育,3.教育学生上下课行为规范和课堂规范。4.整理仪容仪表。5.下课作业布置及课后拓展1.完成本次课题的基本任务;2.完成作业。作业:P42-1。六、教学体会及时的课堂评价可以营造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标尺,有利于学生自己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本文标题:机械基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4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