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精)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海翔药业2010年10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共14章310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三章机构人员第四章厂房与设施第五章设备第六章物料与产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八章文件管理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第十三章自检第十四章述语附录2:原料药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药品生产应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是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所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总和。•第三条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以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并最大限度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的风险。(简单地说,整个GMP的过程就是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第四条企业应诚实守信地遵守本规范。•第五条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创新或改进的方法,达到本规范的要求。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原则•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中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第七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各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责任。•第八条企业应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二节质量保证•第九条质量保证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以完整的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并监控其有效性。•第十条质量保证系统应确保符合下列要求:•1.药品的设计与研发应考虑本规范的要求;•2.明确规定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保证本规范的实施;•3.明确管理职责;•4.保证生产以及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5.确保中间产品所需的控制以及其它中间控制得到实施;•6.确保验证的实施;•7.严格按各种书面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8.只有经质量受权人批准,每批药品符合注册批准以及药品生产、控制和放行的其它法定要求后,方可发运销售;•9.有适当的措施保证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处理过程中,药品质量在有效期内保持不变;•10.制订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第十一条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的基本要素:•1.明确规定生产工艺,系统地回顾并证明其可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2.关键生产工艺及其重大变更均经过验证;•3.已配备所需的资源,至少包括:•(1)恰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2)足够的厂房和空间;•(3)适用的设备和维修保障;•(4)正确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标签;•(5)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6)适当的贮运条件。4.使用清晰准确的文字,制订相关设施的操作说明和操作规程;5.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6.生产全过程有仪器或手工的记录,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所要求的所有步骤均已完成,产品数量和质量符合预期要求,重大偏差经过调查并有完整记录;7.能够追溯批产品历史的完整生产记录包括发运记录,应妥善保存、查阅方便;8.尽可能降低药品发运的质量风险;9.建立药品召回系统,可召回任何一批已发运销售的产品;10.审查药品的投诉,调查导致质量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质量缺陷。第三节质量控制•第十二条质量控制包括组织机构、文件系统和取样、检验、产品批准放行等。放行程序应保证完成必要及相关的检验,认定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或销售。•第十三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1.应配备适当的设施、仪器、设备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有效、可靠地完成所有质量控制的相关活动;•2.应有经批准的操作规程,用于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进行取样、检查、检验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必要时进行环境监测,以符合本规范的要求;3.由质量控制部门批准的人员,按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抽样;4.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5.应有仪器或手工记录,表明所需的取样、检查、检验均已完成,偏差应有完整的记录并经过调查;6.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有记录;产品放行审核包括对相关生产文件和记录的检查以及对偏差的评估;7.原辅料和最终包装的成品应有足够的留样,以备必要的检查或检验;除最终包装容器过大的成品外,成品的留样包装应与最终包装相同。•第十四条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第十五条应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保证产品质量。•第十六条质量风险管理应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确定相应的方法、措施、形式和文件。第四节质量风险管理(ICHQ9)第三章机构与人员•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质量管理机构应独立于其它机构,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质量管理机构可以分别设立质量保证部门(QA)和质量控制部门(QC)。•第十八条质量管理机构应参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和事务,负责审核所有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质量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不得委托给其它机构的人员。•第十九条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事管理和各项操作。应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所有人员应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第二十条不同岗位的人员均应有详细的书面工作职责,并有相应的职权,其职能可委托给具有相当资质的指定代理人。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过多,以免导致质量风险。岗位的职责不得有空缺,重叠的职责应有明确的解释。第一节原则第二十一条关键人员至少应包括企业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生产管理负责人。•关键人员应为企业的全职人员。•质量受权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第二十二条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者,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为确保实现质量目标、执行本规范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确保质量受权人和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第二节关键人员•第二十三条质量受权人•质量受权人是企业质量保证系统的最高管理者,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负责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和监督。•1.资质•质量受权人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五年以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接受过与生产产品范围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从事无菌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放射性药品等药品生产的,质量受权人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等要求。2.质量受权人应履行的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药品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围绕企业质量目标,组织和规范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工作;(2)负责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3)负责组织实施各项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工作;(4)负责产品放行,确保每批放行的产品的生产、检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5)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确认与验证、文件管理、委托生产及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自检等工作;(6)参与技术改造、关键物料供应商选取、关键生产设备选用、关键岗位人员的确定等对产品质量有关键影响的活动,并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意见,行使否决权;(7)确保企业所有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第二十四条生产管理负责人•1.资质•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三年以上从事药品生产的实践经验。•2.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履行的主要职责:•(1)确保药品按操作规程生产、贮存,以保证药品质量;•(2)确保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相关的各种操作规程;•(3)确保生产记录经过指定人员审核并送交质量管理部门;•(4)确保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5)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验证工作;•(6)确保生产相关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安排;•(7)协助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第三节培训•第二十五条企业应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的工作,应有经质量受权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予保存。•第二十六条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与每个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培训外,还应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培训和继续培训,继续培训的实际效果应定期评估。•第二十七条高风险操作区(如: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第四节人员卫生•第二十八条所有人员都应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的污染风险。•第二十九条为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工作人员应正确理解相关的卫生操作规程,并通过管理手段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第三十条企业应采取措施保持人员良好的健康状况,并有健康档案。所有人员在招聘时均应接受体检。初次体检后,应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健康状况安排体检。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应每年至少体检一次。•第三十一条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传染病或体表有伤口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或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生产。•第三十二条应限制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不可避免时,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要求进行指导。•第三十三条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按规定洗手、更衣。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相适应。•第三十四条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第三十五条生产区、仓储区应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第三十六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及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第四章厂房与设施第一节原则•第三十七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能最大限度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第三十八条应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能最大限度降低物料或药品遭受污染的风险。•第三十九条企业应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合理。•第四十条应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应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第四十一条厂房应有适当的照明、温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药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第四十二条厂房的设计和安装的设施应能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或成品造成污染。•第四十三条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通道。•第四十四条应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第四十三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1.应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共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可行性。•2.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它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间应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经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远离其它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第二节生产区•3.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
本文标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5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