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机械设计基础2第2章带传动1.阐述V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V带的结构构造、国家标准及选用、V带轮的结构构造与设计。3.V带的应力分析、失效形式、设计准则。4.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同步齿形带的选用。知识点:32.1概述带传动由主动轮1、从动轮2和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3所组成(图2.1)。当原动机驱动主动轮转动时,依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拖动从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一定的动力。带传动主要用于两轴平行且转向相同的场合。与其他机械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①适合中心距较大的传动;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③带具有良好的挠性,可缓冲吸振,传动平稳;④过载时带与带轮间发生打滑现象,可防止损坏其他零件。缺点:①在传递同样大小功率的前提下,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②由于有弹性滑动,所以不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③带的寿命较短;④有时需要张紧装置。图2.1带传动42.1概述通常,带传动用于中小功率电动机与工作机械间的传动。目前V带的应用最多,一般带速为v=5~25m/s,传动比i≤7,传动效率η≈0.92~0.97,传递的功率最大可达700kW。在带传动中,常用的有平带传动[图2.2(a)]﹑V带传动[图2.2(b)]﹑多楔带传动[图2.2(c)]和同步带传动等。前三种依靠摩擦进行传动,而同步带属于啮合带传动。传动带大多制成无接头的环形。平带的横截面为扁平矩形,其工作面为与带轮接触的内表面。平带传动结构最简单,带轮制造容易,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应用较多。图2.2带传动的类型52.1概述V带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工作时只与轮槽的侧面接触,故其两侧面为工作面。由于轮槽的楔形效应,在同样的初拉力下,V带传动比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具有更大的传动能力,这是V带传动的主要优点。另外,V带传动允许的传动比较大,结构较紧凑,V带多数已经标准化并大量生产。因而,V带传动比平带传动应用广泛得多,本章着重研究V带传动。多楔带兼具有平带弯曲应力小和V带传动能力强的优点,常用于传递功率大且要求结构紧凑的场合,传动比可达10,带速可达40m/s。在安装带传动时必须将传动带张紧在带轮上,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传动带会因为永久变形和磨损而松弛,此时必须重新张紧,如图2.3所示以保持传动带的张紧。图2.3带传动的张紧装置62.1概述下面研究带传动中各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如图2.4所示,当带的张紧力为规定值时,两带轮轴线间的距离称为中心距。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包角,用α表示。设d1、d2分别为小、大带轮的直径,Ld为带长,则有α=π±2θ图2.4带传动几何参数的关系72.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安装带传动时,需要将传动带张紧,即传动带以一定的初拉力F0紧套在带轮上。由于F0的作用,带和带轮的接触面上产生了正压力。静止时,传动带两边的拉力相等,都等于初拉力F0,见图2.5(a)。带传动工作时[图2.5(b)],设主动轮以转速n1转动,传动带作用在主动轮上的摩擦力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方向相反,主动轮作用在传动带上的摩擦力Ff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方向相同,传动带在此摩擦力驱动下运动;同理,传动带作用在从动轮上的摩擦力Ff与传动带的运动方向相同,从动轮即靠此摩擦力作用以转速n2转动,从而实现了从主动轮到从动轮的传动。2.2.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图2.5带传动的受力情况82.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首先研究平带传动。如图2.6所示,如果不考虑传动带做圆周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在带与带轮接触弧上取一微段dl,所对圆心角为dθ,于是分别根据力在径向和切向的平衡条件可得图2.6带的受力分析92.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带传动工作时,传动带上有以下几种应力:2.2.2带的应力分析1.拉应力式中:F1、F2拉力,N;A——带的横截面积,mm2,见表2.1。在接触弧上,传动带上的拉应力介于σ1和σ2之间。102.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2.离心力所产生的拉应力式中:v──带速,m/s;q──传动带单位长度的质量,kg/m。当带绕上带轮后,带做圆周运动。如图2.7所示,在微段dl上产生的离心力为图2.7带的离心力112.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3.弯曲应力式中:E——带的弹性模量,MPa;d——带轮的基准直径,mm,对于V带,指轮槽基准宽处带轮的直径;h——带的高度,mm。带绕上带轮后,会产生弯曲应力,带的弯曲应力为图2.8带的应力分布122.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带传动工作时,受到拉力后要产生弹性变形。由于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相等,故弹性变形也不相同(图2.9)。当传动带在D点绕上主动轮1时,其所受的拉力为F1,带的线速度v等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而带在由D点转到A点的过程中,带所受的拉力逐渐由F1降低到F2,带的弹性变形也随之逐渐减少,即带沿主动轮的运动是一面绕进,一面向后收缩,使得带的速度v落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这说明带与带轮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同样,在从动轮处也存在相对滑动,不同的是带沿从动轮的运动是一面绕进,一面向前伸长,使得带的速度v超前于从动轮的圆周速v2。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这是带正常工作时固有的特性。2.2.3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图2.9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注:轮缘的箭头表示带轮相对与带的滑动方向13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由顶胶1、抗拉体2、底胶3和包布4等部分组成(图2.10)。抗拉体用于承受拉力,由帘布或细线组成,其材料可用化学纤维或棉织物,化学纤维的承载能力较高。顶胶和底胶分别承受弯曲时的拉伸和压缩。包布采用耐磨的橡胶帆布,将结构包裹成型。2.3.1概述图2.10带的结构1.顶胶;2.抗拉体;3.底胶;4.包布带有以下类型:普通V带、窄V带、宽V带、连组V带、齿形V带、大楔形V带、汽车V带等多种类型,其中普通V带应用最广。本节主要研究普通V带的设计计算。14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楔角φ=40°、相对高度约为0.7的V带称为普通V带。普通V带已标准化,按截面尺寸的不同,分为Y、Z、A、B、C、D、E七种(截面尺寸按顺序排列依次增大,带的承载能力也依次增大)。窄V带分为SPZ、SPA、SPB、SPC四种,截面高度和节宽度的比值为0.9。见表2.1。15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疲劳破坏。因此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由式(2.5)、式(2.7)和式(2.9),并以f′代替f,可得单根V带在有打滑趋势时的有效拉力,即最大有效拉力:2.3.2设计准则及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为了使带传动有一定的疲劳寿命,应使σmax=σ1+σc+σb1≤σ,即σ1≤σ-σc-σb1(2.17)式中:[σ]——带的许用应力。16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设带传动传递的额定功率为P,KA为工作情况系数(表2.6),则计算功为PC=KAP(kW)(2.21)2.3.3普通V带的型号和根数的确定17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小轮直径应不小于表2.7所示的ddmin,否则将因弯曲应力过大而使带的寿命降低;但也不能过大,过大的带轮直径将使传动的外廓尺寸增大。选定小轮直径dd1后,要验算带速2.3.4主要参数的选择和计算1.选择带轮直径dd1、dd2,验算带速v对于普通V带传动,一般应使v在5~25m/s的范围内。大轮直径dd2=idd1。dd1、dd2应符合带轮最小基准直径尺寸系列(表2.7)和基准直径系列(表2.8)。18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果中心距未预先给定,则可按下式初步确定中心距a0确定a0后,可按式(2.2)初定V带的基准长度根据Ld从表2.5选取接近的基准长度Ld,再按下式近似计算出传动的中心距a≈a0+(Ld-L′d)/2(2.26)考虑安装调整﹑补充张紧的需要,中心距的变化范围为:(a-00015Ld)~(a+0.03Ld)。2.选择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验算小轮的包角α119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保持适当的初拉力是带传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由式(2.8)可知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emax与F0成正比;但初拉力过大将增大轴和轴承上的压力,并降低带的寿命。单根普通V带合适的初拉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C——计算功率,kW;z——V带根数;v——V带速度,m/s;Kα——包角系数;q——V带单位长度的质量,kg/m。3.确定带的初拉力F0202.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压轴力FQ即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力,为了设计安装带传动的轴和轴承,必须计算压轴力FQ。可以不考虑带的两边的拉力差,近似地按带的两边初拉力F0的合力计算FQ(图2.13)4.计算压轴力FQ图2.13压轴力F0212.4同步带传动同步带是以细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由于带的强力层承载后变形小;且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的带轮相啮合,故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构成同步传动,如图2.14所示。2.4.1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图2.14同步带结构与同步带传动222.4同步带传动(1)节距pb与基本长度Lp在规定张紧力下,同步带相邻两齿对称中心线的距离,称为节距pb。同步带工作时保持原长度不变的周线称为节线,节线长度上Lp为基本长度(公称长度),轮上相应的圆称为节圆。如图2.14所示,显然Lp=pbz。(2)模数m与齿轮一样,也规定模数m=pb/π。2.4.2同步带的参数、类型和规格1.同步带的参数2.同步带的类型和规格同步带分为梯形齿和圆弧齿两大类,如图2.15所示。目前梯形齿同步带应用较广,圆弧齿同步带因其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高于梯形齿而应用日趋广泛。同步带按结构分为单面和双面同步带两种型式。双面同步带按齿的排列不同又分为对称齿双面同步带(DA型)和交错齿双面同步带(DB型)两种,如图2.16所示。此外,还有特殊用途和特殊结构的同步带。本节仅讨论单面梯形齿同步带。232.4同步带传动图2.15梯形齿和圆弧齿同步形图2.16对称齿双面同步带和交错齿双面同步带242.4同步带传动1)同步带轮的材料及轮辐、轮毂结构同V带轮。为防止齿形带工作时从带轮上脱落,一般推荐小带轮两边均有挡圈,而大带轮则无挡圈;或大小带轮均为单面挡圈,但挡圈各在不同侧,如表2.10所示。2)同步带轮轮齿形状有渐开线齿廓和直边齿廓两种(用于梯形齿同步齿形带),其中渐开线齿廓的同步带轮可借用齿轮刀具展成加工,齿廓具体尺寸请参阅有关手册。3)周节制同步齿形带轮的宽度如表2.11所示,节线长度如表2.12所示,直径如表2.13所示。4)周节制同步带轮标记由带轮齿数、带型号、轮宽代号和标准代号组成。2.4.3同步带轮252.4同步带传动262.4同步带传动272.4同步带传动已知条件:①传动功率;②小带轮和大带轮转速;③传动用途、载荷性质、外廓尺寸、原动机种类以及工作制度等,如图2.17所示。设计计算步骤如表2.14所示。2.4.4同步带传动设计图2.17同步齿形带选型图282.4同步带传动292.4同步带传动302.5V带轮的结构设计对V带轮的要求有质量小,结构工艺性好,无过大的铸造内应力,质量均匀,轮槽工作面具有较高的表面精度,轮槽的尺寸和角度具有一定的精度。制造V带轮的材料可采用灰铸铁、钢、铝合金或工程塑料,以灰铸铁应用最为广泛。当带速v≤25m/s时,采用HT150;v25m/s时采用HT200,速度更高的带轮可采用球墨铸铁或铸钢,也可采用钢板冲压后焊接带轮。小功率传动可采用铸铝或工程塑料。带轮由轮缘、轮辐、轮毂三部分组成。V带轮按轮辐结构不同分为四种型式,如图2.18所示。带轮基准直径dd≤(2.5~3)d0(d0为带轮轴直径)时可采用S型[实心带轮,图2.18(a)];dd≤300mm时可采用P型[腹板式带轮,图2.18(b)];当dd-dl≥100mm时,可采用H型[孔板式带轮,图2.18(c)];dd300mm时可采用E型[轮辐式带轮,图2.18(d)]。每种型式根据轮毂相对腹板(轮辐)位置不同分为Ⅰ、Ⅱ、Ⅲ等几种,带轮的结构尺寸如表2.16所示。带轮的轮缘尺寸如表2.17所示,表
本文标题:机械结构设计基础_02-13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和弹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5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