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白)
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一、上古——口头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1、是()。(定性)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年间的诗歌。3、共()篇。4、又称()或(),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5、《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共()首“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首;“颂”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共()首文学常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500《诗》《诗三百》160105周颂鲁颂商颂403056、《诗经》“六义”为()7、《诗经》以()为主流,奠定了我国文学以()的发展方向,是国()诗歌的源头,同时也是我们()文学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抒情诗抒情传统为主现实主义现实主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由屈原等人在楚地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使用楚地方言“兮”字,多为六字句。这一诗体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人模拟的作品汇编而成的诗集。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称。“风”是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代表作:《离骚》《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三、汉代汉乐府汉乐府:汉武帝时设乐府,命官署采集和创作乐歌,其诗称“乐府”。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且时有真率稚气,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在内容上: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苍天啊,我要与你相知相恋,永远不变心。除非高山被夷为平地,江河全部枯竭,严冬里出现隆隆的雷声,盛夏飘起白雪,天地连在一起不复存在,那个时候,我才与他分离诀别。1、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2、文人诗《古诗十九首》因作者姓名不可考,晋代后就被称为“古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如《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皆为传世经典。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四、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汉末):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人称“建安三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得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节选)3.两晋文学: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西晋:左思(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三都赋》(洛阳纸贵)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四、魏晋南北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4.南北朝时期:民歌时期作品内容风格南朝北朝文人诗后期前期后期西洲曲男女爱情哀怨缠绵、艳丽柔婉木兰辞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鲍照谢朓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永明体”,对唐人五言绝句极有影响宫体诗庾信风格浮艳冶艳,宫体诗,“徐庾体”刚健,南北朝诗歌艺术集大成者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4、南北朝文学(1)南朝民歌:《西洲曲》(2)北朝民歌:《木兰辞》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乐府三绝:双璧+《秦妇吟》(唐韦庄)(3)文人诗:鲍照、谢朓……(4)宫体诗:庾信五、隋唐五代(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陈子昂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二)盛唐:1、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李白:浪漫主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现实主义——《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2、诗派(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边塞诗派:高岑、王昌龄、岑参……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五、隋唐五代中唐(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孟郊《游子吟》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元稹《离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观刈麦》《卖炭翁》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三)中唐1、韩孟:意象壮伟瑰怪,诗境奇崛雄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孟郊《游子吟》2、元白:诗风走向平易,用语质朴明白,音调琅琅上口。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观刈麦》《卖炭翁》3、刘禹锡: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平易,寓意深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四)晚唐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夜雨寄北》《无题》《锦瑟》《赤壁》《泊秦淮》六、宋诗:重理趣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李贺诉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构思不拘常法,语言峭奇艳丽,诗意诡谲《雁门太守行》七、宋词1、长短:小令《如梦令》《浣溪沙》《忆江南》中调《江城子》《一剪梅》《破阵子》长调《沁园春》《水调歌头》2、婉约派:婉约派成于晚唐五代。温庭筠、冯延巳、李煜皆可归此列,或可说词本如此,北宋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南宋有李清照、姜夔、吴文英。这一派词题材狭窄,多写离愁别绪、儿女恋情,但格律严谨、婉约绮丽、语言秀美。《浣溪沙》(晏殊)《相见欢》(李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虞美人》(李煜)《一剪梅》(李清照)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豪放派:萌生于宋初,臻于北宋,高峰在南宋。由苏轼开创,发展于辛弃疾,故又称“苏辛”派。代表词人有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张孝祥、陈亮、刘过、辛弃疾。这一派词题材广,境界开阔,风格雄浑,不受音律束缚。《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破阵子》(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八、元诗元曲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九、明清诗词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己亥杂诗》龚自珍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5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