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法系薛俊丽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关于费尔巴哈》关于费尔巴哈ThesesOnFeuerbach一、写作背景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45年春天写作初衷:“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最初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第一次发表。马克思写作时的标题:《关于费尔巴哈》恩格斯出版时的标题:《马克思论费尔巴哈》前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发表时的标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代背景: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需要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出现。2、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哲学,但它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终于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萌芽的雏形(对新世界观的基本原理尚且没有系统论述但是已经包含了世界观中的重要的观点)《德意志意识形态》:建立了新世界观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年秋至1846年春合写的一书)“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费尔巴哈(1804~1872年),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父亲是一个法学教授。费尔巴哈早年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826年转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后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因发表反对神学的著作被辞退,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费尔巴哈曾跟随黑格尔学哲学,也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他几乎听完了黑格尔的所有讲座。后来发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错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ThesesOnFeuerbach二、内容提要(一)中心思想本文系统地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科学的阐明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中的重要地位,扼要的表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点,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关于费尔巴哈ThesesOnFeuerbach(二)结构分析本文共有十一条提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1-2):从总的方面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并阐明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注重实践。第二部分是分论(3-9):从各个角度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三部分是结论(10-11):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三、内容解读第一部分是总论(1-2条)从总的方面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并阐明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注重实践。第一条的解读: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指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近代的唯物主义。“对象,现实,感性”指客观事物。“从客体地形式去理解”指把客观事物看作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客观对象。“从直观地形式去理解”指看不到人在对客观事物认识中的能动作用,把人的认识看作消极的照镜子式地反映。“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指把客观事物看作实践的对象,看作人的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指认识到主体在认识客体时的能动作用。人与客观事物实践关系认识关系新唯物主义:第一,能看到客观事物是人实践的对象即认识到人与客观事物实践的关系。第二,能看到人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是积极主动的认识。旧唯物主义:第一,没有把客观事物当做人实践的对象即没有认识到人与客观事物实践的关系。第二,虽然看到人能认识客观事物,但把人的认识当作消极的认识。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唯心主义的功绩:认识到精神的能动性。唯心主义的缺陷:离开物质片面的发展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从而认为精神是万能的,物质是精神的派生物.唯心主义也不了解实践活动。“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思想客体”是指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感性客体”是指人和自然界等客观事物。“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只有理论活动才是“人满足自己,让自己自由地活动的那种活动。在这里,满足自己的同时,人也让自然安静地存在下去”。“与此相反,如果人仅仅立足于实践的立场,……那他就跟自然不睦,使自然成为他的自私自利、他的实践利己主义最顺从的仆人。”费尔巴哈把人的活动分为“理论的活动”和“实践的活动”两类。他认为只有理论的活动才人真正的活动。第二条的解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句话指思维的内容与思维所反映对象是否一致的问题。马克思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是得不到证明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思维的真理性”指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思维的现实性”指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以及其规律性的思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转换为现实。“思维的力量”指思维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借助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思维的此岸性”是指思维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经院哲学”本意是指欧洲封建社会中在教会的学院中所讲的基督教哲学。其特点是用烦琐的、形式主义的抽象思维方法去论证基督教的教义。后来人们就把脱离实际、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坏习气叫做经院哲学,或者叫做烦琐哲学。马克思引用此词是说,离开实践的检验,去争论认识是否是真理,是争论不清的,是学究式的争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二)第二部分(3-9条)把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从各个角度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信奉这种学说的19世纪初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功绩:看到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第三条的解读: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同环境、教育的关系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人类的才能和美德“既取决于支配人们生活的法律,也取决于人们所受的教育。”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和发育期的环境造成的。欧文“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缺陷:没有看到人可以改造环境、革新教育。根据旧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想造出好公民,必须有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那么,这种环境和教育是由什么决定和改变的呢?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和发育期的环境造成的,只要造成符合人发展的好的社会环境,就能造出身心健康的人。而好的社会环境的创造,也只有诉诸“智者”、“天才人物”的意见支配。欧文“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旧唯物主义的在人同环境、教育关系上最终陷入唯心主义。“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新唯物主义关于人同环境、教育关系上的正确观点:人受教育、环境影响着,同时人在实践活动中也改变着环境和教育。对环境的理解马克思的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关系,它包括一定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旧唯物主义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即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部分: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一是神灵居住的彼岸世界,并且认为神创造、支配现实的人间世界。第四条的解读: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阐明宗教的产生和消灭的途径。“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费尔巴哈在宗教方面的贡献: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世俗世界,揭示了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为什么你认为上帝是爱人类的,就因为你有爱的品质;为什么你认为上帝是智慧仁慈的,就因为你看来智慧仁慈是人的最高品质;为什么你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主体,就因为你自己是存在的,是主体。……应该以理智代替圣经、世间代替天国,劳动代替祈祷,物质需要代替地狱,人代替基督。——《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只有在人类的痛苦中,上帝才有产生的场所。”他从主观认识即人的心理上去寻求宗教产生的原因。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费尔巴哈在宗教方面的缺陷:他没有揭露宗教的社会根源,没能正确指出消灭宗教的途径。从人间世界分离出一个神的天国,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根本原因在于现实世界自身中存在着自我分裂的根源,即社会经济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新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宗教的产生不仅有自然根源也有社会根源。“世俗家庭”是指现实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及其国家;“神圣家族”是指宗教世界。消灭宗教的方法:通过革命的实践来消除私有制。把天上的批判变成地下的批判。这种批判不应该停留在理论斗争上,而应该上升到政治斗争。“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抽象的思维”是指从概念到概念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第五条的解读:批判费尔巴哈在感性认识上消极反映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第一条着重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谈实践的地位和作用,第五条则着重从实践在感性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来谈。费尔巴哈反思辨哲学之道而行之,指出我们不要再根据黑格尔的号召去研究“天上的领域”了,我们要努力研究自然界现实事物。即“诉诸感性的直观”费尔巴哈理解的感性认识,是脱离人的活动而就其原生性来加以考察的自然,而不是人生活其中的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认为,人的感性认识不是一般动物式的本能的、消极的生理过程,而是一个可感知的、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第六条的解读: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认识不科学,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2)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理性、意志和感情”,“理性、意志和感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永恒不变的
本文标题:费尔巴哈的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7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