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茶文化:1.品茗、营业、表演是(D)的三种形态。A、游艺B、文艺C、画艺D、茶艺2.雅志、敬客、行道是(A)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A、茶文化B、竹文化C、石文化D、砚文化3.茶树性(A)、湿润,对纬度的要求是南纬45°与北纬38°之间都可以种植。A、喜温凉B、喜温热C、喜温暖D、喜凉爽4.茶的起源传说是神农尝百草,发现(D)而得之。A、茶甘甜爽口B、茶清香扑鼻C、茶叶绿油润D、茶可以解毒5.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A)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满足的上升。A、喝茶到品茶B、以茶代酒C、将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D、喝茶到喝调味茶6.擂茶在宋代称为(B)。A、米粥B、茗粥C、黍粥D、面粥7.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C)。A、团茶B、饼茶C、散茶D、粒茶8.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C)。A、《补茶经》B、《续茶谱》C、《茶经》D、《茶录》9.世界上第一部(D)的作者是陆羽。A、药书B、农书C、兵书D、茶书10.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B)。A、《北苑别录》B、《大观茶论》C、《茶录》D、《茶疏》11.社会鼎盛是唐代(B)的主要原因。A、饮酒盛行B、饮茶盛行C、斗茶盛行D、斗鸡盛行12.唐代饼茶的制作需经过的工序是(A)。A、炙、碾、罗B、煮、煎、滤C、晒、煮、擂D、蒸、煮、泡13.(D)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A、汉代B、元代C、宋代D、唐代14.斗茶起源于(B)。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5.宋代(D)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A、泡茶B、鉴茶C、分茶D、斗茶16.点茶法是(C)的主要饮茶方法。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17.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为(A)。A、广义茶文化B、狭义茶文化C、宫廷茶文化D、文士茶文化18.茶道精神是(C)的核心。A、茶生产B、茶交易C、茶文化D、茶艺术19.时兴(D)的地点是潮汕和漳泉A、黑茶茶艺B、茉莉花茶艺C、红茶茶艺D、乌龙茶艺20.(×)擂茶在宋代时的名称叫米粥。21.(×)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崇。22.(√)茶树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通常气温在18℃—25℃之间生长最适宜。23.(×)茶树是属于强酸性作物,PH值达3.0以内时,仍保持有经济生产能力。24.(√)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指出“至茶品之四等”的从低到高等级的顺序是“香、清、甘、活”。25.(√)斗茶起源于唐朝,却在宋朝得以流行。茶叶:1.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平均每升高(C),茶叶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A、6℃B、8℃C、10℃D、12℃2.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其水分含量超过5%时,就会(C)。A、增进品质B、提高香气C、加速变质D、促进物质转化3.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D)色。A、绿B、浅绿C、黄绿D、密黄4.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D)的黄茶类等共六大类。A、大部分发酵B、重发酵C、部分发酵D、轻发酵5.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甜香,绿茶(C),乌龙茶花香。A、花香B、果香C、板栗香D、甜香6.红茶的呈味物质,茶黄素是茶汤(A)的决定性成分。A、刺激性和鲜爽度B、浓醇和鲜爽度C、刺激性和醇厚度D、刺激性和甘鲜度7.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碗容量(D)。A、160mlB、180mlC、190mlD、200ml8.审评茶叶应包括外形与内质两个项目。但大部分茶类都比较注重(B)两因子。A、汤色与滋味B、香气与滋味C、外形与滋味D、色泽与香气9.乌龙茶审评的杯碗规格,杯呈(C),高52mm,容量100ml。A、三角形B、钟形C、倒钟形D、园筒形10.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含水量过高,高温高湿和(D)。A、无光线B、灯光照射C、漫射光照射D、阳光直射11.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D)等。A、磁线B、射线C、红外线D、光线12.扁炒青的品质要求:扁平光滑。因制法不同,(C)也有差异。A、形状特征B、色泽特征C、品质特征D、香气特征13.蒙顶甘露的品质特点:外形紧卷多毫,色泽(B)有润。A、黄绿B、嫩绿C、绿黄D、暗绿14.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汤色红浓明亮,叶底(B)色,滋味醇厚回甘。A、浅红B、褐红C、朱红D、玫瑰红15.干看春红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A),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A、乌润B、油润C、绿润D、红润16.茶叶贮存的条件是:低温、干燥、无氧气、(D)、无异味。A、透气B、光照C、日晒D、不透明17.家庭储存茶叶,较妥当的做法是(A)。A、常用茶叶罐宜小不宜大B、常用茶叶罐宜大不宜小C、直接将茶叶放入冷藏箱(柜)中D、用透明塑料袋封装18.在茶叶不同类型的滋味中,(A)型的代表茶是六堡茶、工夫红茶等。A、醇和B、浓厚C、鲜醇D、平和19.冲泡绿茶时,茶叶的用量比例是(B)克绿茶,冲入开水50—60mL。A、2gB、1gC、3gD、4g20.台湾包种茶的品质特点是冲泡后,香气芬芳,有(C)清香。A、苜莉花B、桂花C、兰花D、玫瑰花21.干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C)。A、扁平光滑B、密披茸毛C、较多白毫D、稍带白毫22.湿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茶叶冲泡后下沉快,叶底(D)。A、柔软而薄B、粗老花杂C、欠匀而轻飘D、柔软厚实23.湿看夏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茶叶冲泡后,叶底薄而较硬,(D),为夏茶。A、正常芽叶较多者B、粗老叶较多者C、碎片较多者D、对夹叶较多者24.从滋味判断新、陈茶差别,陈茶的滋味(C)。A、浓而不鲜B、醇而不爽C、淡而不爽D、厚而不香25.冲泡绿茶时,通常一只容量为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为(C)。A、1—2gB、1—1.5gC、2—3gD、3—4g26.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D)加速茶叶的变质。A、分解B、化合C、还原D、氧化27.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维生素C的氧化及茶黄素,(D)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A、茶褐素B、茶色素C、叶黄素D、茶红素28.绿茶根据(D)和干燥方式不同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等。A、做青B、晒青C、凉青D、杀青29.扁炒青的品质要求:扁平光滑。因制法不同,(D)也有差异。A、工艺特征B、汤色特征C、香气特征D、品质特征30.闽红“三大工夫”茶,由于茶叶产地不同,(C)不同,品质风格不同,分为白琳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A、工艺技术B、栽培方法C、茶树品种D、采摘方法31.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点:冲泡后,香气馥郁持久,有(D)之誉。A、四泡有余香B、五泡有余香C、六泡留余香D、七泡留余香32.识别高山茶与平地茶,平地茶的外形条索(D)。A、紧结,身骨较重实B、壮粗,身骨重实C、软散,身骨轻飘D、细瘦,身骨较轻33.下列(D)属于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内容。A、产品质量标准B、加工验收标准C、茶叶销售标准D、检验方法标准34.毛茶标准样是(C)的质量标准。A、茶叶销售B、加工验收C、收购毛茶D、成交计价35.贸易标准样是茶叶对外贸易中(B)和货物交接验收的实物依据。A、毛茶收购B、成交计价C、交接验收D、检验产品36.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下列(C)标准属于国家标准。A、《婺炒青绿茶》B、《舒炒青绿茶》C、《紧压茶.沱茶》D、《茶叶品质规格》37.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下列(C)标准属于行业标准。A、《乌龙茶成品茶》B、《茉莉花茶》C、《屯炒青绿茶》D、《第四套红碎茶》38.《茶叶卫生标准》理化指标规定茶叶中的DDT为(B)。A、≤0.1mg/kgB、≤0.2mg/kgC、≤3mg/kgD、≤5mg/kg39.《茶叶卫生标准》规定紧压茶中(D)的含量不能超过0.2mg/kg。A、氰戊菊酯B、联苯菊酯C、溴氰菊酯D、DDT40.(×)绿茶根据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可分为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等。41.(×)茶叶贮存的条件是:低温、干燥、无氧气、日晒、无异味。42.(√)毛茶标准样是毛茶收购,对样评茶的实物依据。43.(×)贸易标准样是茶叶对样加工,使产品规格化的实物依据。44.(√)冠突曲霉是砖茶中的有益的霉菌。45.(√)湿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茶叶冲泡后下沉快,叶底柔软厚实。46.(√)从滋味判断新、陈茶差别,陈茶即使保管良好,也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47.(×)高山茶条索细秀,香清味醇,耐冲泡;平地茶条索壮实,香高身骨重。48.(×)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茉莉花茶》标准属于行业标准。49.(×)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茶中脂肪类物质的氧化、维生素B的氧化等都和氧气有关。50.(√)红、绿茶卫生标准规定重金属指标中,铅含量的指标含为2×10-6。51.(√)红、绿、乌三大茶类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甜香,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52.(×)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应是芽和嫩叶背面有灰色茸毛,叶齿疏浅,嫩茎成扁形,叶片侧脉离叶缘2/3处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53.(×)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乌龙茶成品茶》属于国家标准。54.(√)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氧化,加速茶叶储存过程的变质。茶具:1.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是(A)。A、一器多用B、石制茶具C、铁制茶具D、陶制茶具2.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A)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A、王褒《僮约》B、陆羽《茶经》C、王褒《茶经》D、陆羽《僮约》3.(A)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A、宋代B、五代C、元代D、明代4.宋代哥窑的产地在(D)。A、浙江杭洲B、河南临汝C、福建建洲D、浙江龙泉5.景瓷宜陶是(C)茶具的代表。A、宋代B、元代C、明代D、现代6(C)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A、兔毫盏B、玉书煨C、盖碗D、茶荷7.(D)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A、福建德化B、湖南长沙C、浙江龙泉D、江西景德镇8.(C)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A、定窑B、钧窑C、哥窑D、建窑9.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被尊称为“壶艺泰斗”的是(C)。A、许世海B、陈鸣远C、顾景洲D、邵大亨10.(D)的特色是在瓷器上施金加彩,宛如钱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显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度。A、釉里红B、青花瓷C、秘色瓷D、广彩11.茶荷是用来从茶叶罐中(B)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A、均匀茶汤浓度B、盛取干茶C、放置茶杯D、储放茶渣12.茶海是用来(B)。A、取茶渣B、均匀茶汤浓度C、盛取干茶D、嗅茶香13.(B)是用来从茶叶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A、茶托B、茶则C、茶海D、茶盅14.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是(B)优点之一。A、金属茶具B、紫砂茶具C、青瓷茶具D、漆器茶具15.(D)具有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韵,茶叶不易霉馊质的优点。A、白瓷杯B、玻璃杯C、金属壶D、紫砂壶16.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C)的优点。A、瓷器茶具B、玻璃茶具C、金属茶具D、竹木茶具17.不锈钢茶具外表光洁明亮,造型规整有现代感,具有(C)的特点。A、传热慢B、透气C、传热快,不透气D、传热快,透气18.养壶的不正确做法是(A)。A、经常泡茶,使用后清洁,再把壶表水分擦去,风干B、把壶泡在茶汤中,或经常在壶表涂抹茶汁C、把茶汤持续浸放在壶中,并经常以油剂擦拭壶身D、经常使用养壶机19.(√)盖碗又称“三才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20.(×)时大彬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被尊称为“壶艺泰斗”。21.(√)不锈钢茶具外表光洁明亮,造型规整有现代感,具有传热快,不透气的特点。22.(×)瓷器茶具按色泽不同可分为白瓷、青瓷和玉瓷茶具等。23.(√)茶则是用来从茶叶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用水1.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的(B)环节讲究根据茶叶品种不同,达到的要求不同。A、选水B、煮水C、奉茶D、收具2.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D)茶叶。A、白茶B、花茶C、沱茶D、绿茶3.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A)茶叶。A、红茶B、龙井茶C、乌龙茶D
本文标题:茶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8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