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8届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二情节、人物、环境、主旨
2018届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二——情节、人物、环境、主题1、参照考纲和主要考点,本专题备课有详有略。某些知识点相对简略,如有需要,请自行处理。2、本课件涉及资料较多,若有缺漏、错误,请自行补充。如有相关例题,亦请自行补充。不便处,敬请谅解。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阅读考查的基本内容,识记小说环境、情节的作用、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等,掌握各类考题的做题方法,提高同学们做题能力。方法与过程通过例题展示、方法指导和练习巩固等方法,提高做题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同学们做题信心。学习重、难点掌握小说阅读中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做到规范答题。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理解小说标题5.概括探究主题6.品味语言特色7.分析写作技巧(一)情节情节类题常考查三种题型:概括情节、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1、概括情节小说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方法:用精炼的语言表述“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注意:尽量从主人公的角度进行叙述。提问方式:详细见优化方案p61.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逍遥游》第1题: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1.贺先生遇火灾不慌乱.2.贺先生在“文革”遭受迫害中救人收徒.3.贺先生追求有成,安然辞世。如有相关例题,请自行补充。对应习题:P67《优化方案》《亲爱的土地》:梳理文章的情节和思路,简述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答:[答案]作品先写麻根叔灯下“苦思”;接着回忆老金要他转让土地、到合作社当会计;再写深夜到田头与土地告别;最后写老伴看草稿,揭示所写内容。作者不按事件的自然过程展开记叙,而是将灯下“苦思”置于文章之首,后写土地转让一事,既增强了悬念,又克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使文章顿生波澜。2、情节设置(情节手法和结尾段)详细见《优化p63\p66情节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顺序手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情节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衬托、铺垫、突转等)小说结尾:类型:出人意料式、留下空白式、补叙式、卒章显志式、令人伤感式、大团圆式。答案要素情节作用+结构作用+表现人物作用+点明主旨作用注:①点明情节特点,如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补充情节等。②点明结构作用,如呼应上文,结构完整。③点明人物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④点明主旨、情感作用,如深化主旨,加深情感。个别还能引起读者深思,令人感到回味悠长等。小说结尾类型答题技巧: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对应习题:印发资料2015年全国卷《马兰花》第2题【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情节手法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马兰花》第4题情节探究+情节作用(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课后练习:请完成《课后达标》p389《北京邻居》第3题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情节手法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情节探究——结尾段对应习题:印发资料2017年全国卷《天嚣》第6题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对应习题:印发资料2017年全国卷《天嚣》第5题情节探究——结尾段对应习题:p388《课后达标》《鼓殇》第3题小说结尾划线部分是对山子在七根坟前敲鼓情形的描写,试从艺术手法、形象塑造、内容、结构方面分析这样写的妙处。1、从艺术手法上看,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是以想象、夸张等手法突出山子敲出的鼓声动人心弦。2、从形象上看,这样写突出了山子对七根的愧疚之情、感恩之心、对村长的愤怒之意,使人物形象丰满。3、从内容上看,她是山子想到七根家祭奠七根的愿望的实现,使故事完整。4、从结构看,它与开头对山子敲鼓水平的描写相照应,首尾呼应。对应习题:印发资料《等待葛多》第4题小说结尾说“葛多真的回来了”,作品这样安排结局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情节探究——结尾段一、合理。符合生活实际。妻子孙俪自始至终不甘平庸、不愿平淡.十年争吵、埋怨都是对“我”的麻木生活的不满,一朝深情唤醒,“葛多回来”是必然。(指向情节本身)符合人物自身性格。“我”毕竟是一个曾经充满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只暂时被削去了青春的锋芒,一旦有转变契机,必将找回自我。(指向人物)更利于表现小说主题。小说从“葛多”到“我”,再到“葛多”,由热情到平淡再到重焕激情,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更能突出“生命不应自甘平庸,要激情满怀,不断进取”。(指向主题)二、不合理。不符合生活实际。十年中,孙俪一直是整日埋怨、恼怒,天翻地覆的争吵,十年没能吵醒“我”,仅一次沂河边的呼唤就能唤醒吗?(指向情节本身)不符合人物自身性格。“我”虽然曾经充满理想抱负,但十年平淡早已失去了青春锋芒,“我”十年没能振作,能突然转变吗?(指向人物)削弱了小说的主题意义。十年的“等待”揭示的是现实中人们的平淡与麻木。“等待”一词意味不言而喻。如果安排“葛多没能回来”,不是更能引入深思和批判吗?(指向主题)课后练习:请完成《课后达标》p389《北京邻居》第3题3、分析情节作用详细见P65《优化方案》(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小说情节(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作用探究:1、从情节和其他情节关系考虑;2、从情节与人物关系角度考虑;3、从情节与环境关系考虑;4、从情节与主题关系考虑;5、从情节与读者关系考虑。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指向环境⑵刻画人物性格→指向人物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指向情节⑷照应前文→指向情节⑸推动情节发展→指向情节⑹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指向情节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指向主题对应习题:印发资料《等待葛多》新增题目,资料没有小说在构思上具有双线交织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我”为明线,以曾经的“我”(即葛多)为暗线,双线结构,组织情节发展。(指向情节本身)叙述中两线交织,在人物切换中表现人物,丰富人物性格。(指向人物)将现实中“我”的平淡、单调和过去“葛多”的激情、昂扬比对,深度开掘小说“呼唤易于流逝的少年豪情”这一主题。(指向主题)情节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逍遥游》情节第2题2.第14段画线的“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这一情节有何作用?①反映贺先生是学识广博的人;②为下文贺先生用艾条救人的情节做铺垫。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逍遥游》第3题本文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特点,请举出两例及这样写的好处。①“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借口身体不舒服,独自留在矮屋自杀的情节与前文一老一少赶猪野牧相呼应。陶淘上吊与上文陶淘想休息半天呼应。②前面交代了贺先生“稍懂医道”,会“烧艾作灸”,与后面贺先生用艾条作灸救陶淘呼应。③去世前贺先生“死而无憾”与前文“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照应。④贺先生在陶淘协助下研究有成、去世前说“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与贺先生救活陶淘后说“想收个关门弟子”呼应。对应习题:p388《课后达标》《鼓殇》第2题小说第三段交代了山子与七根的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简要分析。1、交代了山子的生活状况,使读者对山子的身世、社会地位有个全面的认识。2、有利于突出山子的形象特征,七根对山子有恩,山子原本是要去祭典七根,但最终为了村里能修路而去了乡长家敲鼓。突出了他有义的特点。3、为后文情节做铺垫。交代山子和七根的关系,为山子对七根的愧疚,后悔到乡长家敲鼓及去七根坟前敲鼓做了铺垫。课后作业:《课后达标》p395第1篇外国小说的第3题、第2篇《椭圆形的肖像》的第6题《课后达标》p389《北京邻居》第3题(二)人物详细参考《优化》p71、p731、人物形象及方法——结合刚学完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方法1、通过人物的描写(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间接描写:环境、他人的评价)和情节(主要事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2、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对应习题:《优化》p702016全国卷甲《玻璃》“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答案】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马兰花》第3题(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逍遥游》人物篇——第1题1.结合本文具体事例,分条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点。①自信冷静。在办公楼起火时,他不慌乱,且自信没人能比他更好地讲《庄子》。②乐观从容。“文革”期间被拉去游街批斗,却不沮丧,采野菜,做艾条,想《庄子》大义。③执着追求。在“文革”的逆境中从没放弃对《庄子》的研究,“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有了传人。④学问渊博。研究《庄子》有高见,令陶淘佩服;且懂医道。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逍遥游》人物篇——第2题小说是如何塑造贺先生这一形象的?①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刻画贺先生形象;②在与陶淘形象的对比中刻画贺先生形象;③将贺先生置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表现其逍遥的人生态度;④在情节的展开中表现贺先生的品性和态度。2、人物作用详细参考《优化》p74-75主要人物作用(1)对情节作用(2)对社会作用(3)对主题之人生或人性方面的作用次要人物作用①次要人物自身的意义和作用。②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烘托、对比、反衬作用。③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④次要人物暗示社会环境或补充深化主旨。小说塑造陶淘这一形象有何作用?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区分是主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还是物象作用。特别要注意“我”作为次要人物的作用,以小说《优化方案》p70《玻璃》为例:(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玻璃》(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二[技法传授·规律探寻]中[例2]),完成后面题目。“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我作为次要人物主要作用: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真实可信;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对应习题:《优化方案》p75《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
本文标题:2018届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二情节、人物、环境、主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8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