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在农村就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正确认识和处理留守儿童问题,对当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新途径,这不仅是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这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现状农村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1.“隔代教育”引出新问题。亲子教育与完整家庭的失调,留守儿童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导致他们对家庭的认同程度逐渐降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2.自闭、自卑导致心理问题。在农村,思想观念落后,溺爱、重男轻女或者纯粹不管孩子的现象特别普遍,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阶段,缺少父母的关照和管教,更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出现自闭、自卑甚至犯罪心理问题。二、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策略1.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儿童服务体系。优化社会环境必须从“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双向优化、相互促进。“软环境”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持续升温,让社会更加关注、?J识不断深化、共识更趋集中;知识界、学术理论界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创新性政策制度的可行性研究、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及时对各地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政界、新闻出版界要加大对研究的支持力度,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服务;文艺界要有更多更好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题材的作品问世。“硬环境”优化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机制。学校不仅要成立留守儿童关爱队伍,还要让那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或辅导员担任成员。2.创造条件鼓励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减少家庭离散。大力推行“三变”改革,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催生产业裂变,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使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打工。第二,重视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对于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第三,针对农民工教育程度比较低的情况,尝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励引导农民主动接受培训,实现农民工就近择业,减少农民工家庭同时或者长期在外打工,进一步减少儿童与父母的分离状况。2.1创新工作形式,形成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创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等多维立体互动的社会资源整合平台。动员妇联组织兴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动员共青团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慈善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捐赠活动;动员社(村)委会建立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和随访工作,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与教育义务。2.2发挥学校的作用,弥补家庭功能的弱化。加强教育投入,发展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与集体生活,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照料等问题,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消除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解除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农村教师编制,确保健全、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减轻教师过重压力,聘任有责任心的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强化教师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真正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温暖,远离孤独。完善学校监护体系。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具备信息不全提醒、GPS定位、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的留守儿童工作大数据平台;为留守儿童配发安全手环,实现儿童信息与公安系统联网,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防护、预警应急、健康监测等服务,提高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通过动态监测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开展“家校合力、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教;设立心理咨询室、“代理家长制”,组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难,真正担负起临时家长的职责。三、期待的效果实施弥补情感、心理需求的措施以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状况出现了“四个好转”。1.“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行为习惯明显好转;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由于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增多,一些“留守儿童”孤僻、任性、暴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明显好转,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厌学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得到缓解;3.“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明显好转。通过家访、电访和家长沟通,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了寄宿“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保护的认识和水平,明确了职责,增强了监护能力;4.广大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关爱意识、帮扶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在“三变”改革的驱动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振兴乡村战略中的重要任务,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参考文献[1]贾利利,郭蓉.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12期[2]朱开锋.学周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究[J].2015年10期[3]雷颖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学校干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03期
本文标题: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9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