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七三晨背关键信息理解教材新知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教材全解读知识大迁移考向一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背核心语句1.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苏联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2.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3.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4.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记知识纲要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50年代,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经济改革(1)农业改革:①措施: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斯大林模式农业税玉米②结果:农业有所好转,后来因为瞎指挥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2)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3.政治改革(1)措施:对斯大林的批判;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2)结果: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赫鲁晓夫自身也陷入个人崇拜。个人崇拜4.意义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5.结果(1)未能从根本上打破的框架。(2)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的探索性和开创性的表现(1)斯大林执政后期,苏联社会已经出现了停滞僵化的局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改革是大势所趋,赫鲁晓夫的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2)赫鲁晓夫的改革从反对个人崇拜和农业入手,首先解决政治上最尖锐的个人崇拜和经济上最严峻的农业问题,是符合苏联社会发展需要的。(3)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发作用。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改革(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改进工业管理。(2)作用: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②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③军事实力和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新经济体制综合国力2.后期改革(1)状况:改革步伐逐渐缓慢。(2)结果:①经济发展呈现出停滞和下降的趋势。②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探究升华]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说:“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为什么“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过分追求稳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三、莫斯科落日1.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改革:①内容:制定“”,重视科技,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②结果:改革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2)政治改革:①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②倡导“”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加速发展战略政治领域民主化2.影响(1)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问题严重,运动愈演愈烈。(2)苏联解体:①开始: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②加速:“”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③解体:1991年12月,《》签署,苏联完全解体。民族分裂八一九阿拉木图宣言邦联正确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的危机局面;戈氏执政后,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进行改革。(2)结果:苏联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3)认识:①说明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正确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②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③社会主义改革既要积极探索改革的新途径,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又要敢于抛弃不适应实际的东西。苏联的经济改革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似点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②斯大林体制的①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弊端日益暴露③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④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⑤改革都失败了,但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似点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②斯大林体制的①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弊端日益暴露③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④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⑤改革都失败了,但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执政后期,改革停滞,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例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赫鲁晓夫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他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等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他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造成玉米歉收。[答案]C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材料涉及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问题。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社会带来了一些生气。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也没有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最终还是失败了。答案:B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例2](2011·浙江高考)(节选)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事年表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伯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988年6-7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声称:“实行多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解析]题干已给出三方面限定要求,即思想、社会、政党政治三方面。组织答案时,注意对材料中大事年表的理解,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进行解读、归纳。[答案]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改革能否成功关键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2.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B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C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D项表述错误可以直接排除。答案:B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点击下图片进入“课进跟踪训练”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1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