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伶官传序(北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五代史》。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了解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4年间,先后换了八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传序(北宋)欧阳修明朝茅坤评价《伶官传序》:“此等文章,千古绝调!”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难道推究……的原因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告诉判断句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而判断句一定,应该省(于)介词结构后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当捆绑绳索禀告旺盛匆忙的样子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还是探求,考察多么使……兴使……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强盛全,所有的没有人围困被动句积聚被动句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探求、考察)本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兴盛)(装)(旺盛)(强盛)(围困)(困扰、陷入困境)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微小的事)(如果没有)(副词,应当,一定)(语气词)(代词,他)(大概,表揣测语气)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词类活用名作动,装在盒子里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形作名辨析句子的句式特点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G、燕王,吾所立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BCDEAGBF(之)(于)4、翻译下列句子: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分析课文1、找出观点句(论点)2、依据(论据)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告知三件憾事,要庄宗完成遗愿。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忧劳可以兴国”。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908年(23岁)“与尔三矢”•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唐庄宗李存勖帝位生涯(共18年)问: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清朝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1、写作特色(1)你能看出文中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吗?欲抑先扬小结“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也是欧阳修散文创作的特点。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3、千古名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文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思考与练习一: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阐明事理的?全文通过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对比。文章开头“盛、衰”、“得、失”并举。第3段“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末段又是“盛、衰”并举。此外,又如两处“方其……及……”,对照鲜明,论点非常突出。思考与练习二本文语言富于变化并且感情充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一特点。①文章多用短句,多用感叹句,如“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岂非人事哉!”等;②多用对称句(整句),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③短句与长句交错,陈述句与反诘句交错,如“岂……欤?”“抑……欤?”④又恰当地运用虚词。⑤文字简练而有韵致,读来朗朗上口,感情充沛。在我国古代,作为文体的“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书序”,是作者自己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等的“自序”,以及对他人所作的著作的介绍评述。前者有汉代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等,后者有晋皇甫谧为左思的《〈三都赋〉序》。汉以前,书序都列于书末,如《太史公自序》。后来有书序列于书首,如唐代李泰等著的《括地志》的“序略”,宋代欧阳修的《伶官传》也冠以短序,称《伶官传序》,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序言”;而置于书末的,被称为“跋”、“后序”或“后记”,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第二类是唐初出现的“赠序”,主要是亲友离别时的赠言,如唐代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关于“序”三垂岗清•严遂成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赤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岗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记载:“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克用死,存勖继位晋王,年二十四岁。时后唐在潞州战后梁不克,内议多主张罢兵休战。李存勖却力排众议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
本文标题:伶官传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1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