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6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2
1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2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3风化作用的类型?上次课内容回顾2020/2/2311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2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剥蚀作用3海洋(及湖泊)的剥蚀作用第六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2)第二节剥蚀作用2020/2/232第六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2)第二节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按照营力的不同,剥蚀作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风等的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按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剥蚀作用三种。以下按营力类型介绍剥蚀作用2020/2/233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重点介绍河流的剥蚀作用。(一)河流的剥蚀作用1河流的一般知识(1)河谷(rivervalley):被河水改造和开凿的线状谷地;(2)河谷三要素谷坡(valleywall)谷底(valleybottom)河床(河槽,streambed)2020/2/234河谷三要素1谷坡:河谷两侧的斜坡;2谷底:谷坡限定的平坦部分;3河床(河槽):谷底中常年有水的部分2020/2/235(二)河流的剥蚀作用—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以及它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并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侵蚀2020/2/236(二)河流的剥蚀作用—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以及它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并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侵蚀2020/2/237(二)河流的剥蚀作用—侵蚀作用1.下蚀作用及其过程河水及其所夹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它经历了以下过程:“V”字形峡谷的形成;瀑布的形成和后退;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袭夺。一般发育于上游地段。(1)“V”字形峡谷的形成:当河流下蚀作用较强、河谷加深速度大于拓宽的速度时,便形成横剖面呈“V”形的河谷,称为“V”字形峡谷。(下蚀作用强说明什么问题?)2020/2/238“V”字形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2020/2/239“V”字形峡谷长江三峡2020/2/2310(2)瀑布的形成和后退:河床岩石硬度的不同→河流下蚀作用速度的差异→谷底呈阶梯状。坚硬岩石常形成陡坎。由于陡坎的存在而使得河水出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如黄果树瀑布落差58m)→壁龛的形成,随着壁龛的不断扩大,其上部的岩石不断崩塌→瀑布后退,其结果是瀑布将最终消失。尼亚加拉瀑布以1.3m/a的速度后退2020/2/2311(2)瀑布的形成和演化:尼亚加拉瀑布以1.3m/a的速度后退2020/2/2312(2)瀑布的形成和演化:黄果树瀑布2020/2/2313(3)向源侵蚀作用: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河流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着河流源头侵蚀并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的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侵蚀基准面(baseleveloferosion):河流的下蚀作用并不是无止境的,当加深到一定的海拔高度,河水就无力向下侵蚀了,它的动能主要消耗在搬运物质上,我们把这个河水向下侵蚀的极限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这个面是一个理想的面。通常来讲,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为海平面,也是河流最终侵蚀基准面;支流注入主流时,主流河面是支流的侵蚀基准面;一些阶梯状的河床,每一个阶梯平台可以认为是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2020/2/2314侵蚀基准面2020/2/2315(4)河流的袭夺:当分水岭两侧河流的侵蚀能力不同时,侵蚀能力强的水系可以把侵蚀能力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袭夺。当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后,被袭夺的河流上游或支流以急转弯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这个急转弯称袭夺弯。被袭夺的河流称为断头河(beheadedriver)。2020/2/23162侧蚀作用及其过程侧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破坏作用称为侧蚀作用。其结果是:使河谷加宽,河床变弯曲。一般发育于下游地段。侧蚀作用的过程包括:河曲的形成;蛇曲的形成;截湾取直现象的发生和牛轭湖的形成。2020/2/2317(1)河曲的形成:由于侧蚀作用使河床产生的连续弯曲称河曲。自然界中的河流多数为弯曲的河流。当河水流过弯道时,产生单向环流。凹岸在单向螺旋状环流的冲击下,下部岩石不断被掏空,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屑被底流搬运到凸岸堆积,其结果是:河流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而凸岸因碎屑物堆积而不断前伸,使河谷及河床越来越弯曲,最终形成连续弯曲的河床-河曲。2020/2/2318(2)蛇曲(自由河曲)的形成:极度弯曲河床称蛇曲。由于弯曲河道中河水的主流线主要冲击凹岸曲顶及其稍下的部位,因此,凹岸不断被侵蚀。最终,河流不断侧蚀、下移的结果是:河床两岸突出地形不断被削平,河谷越来越宽和平直,而河床越来越弯曲,并脱离谷坡在宽阔的谷底自由摆动,形成形态极度弯曲的河床,称为蛇曲或自由河曲。而这时河谷横剖面形态为“箱”形。2020/2/2319河曲和蛇曲(自由曲流)的形成:2020/2/2320蛇曲(自由曲流):极度弯曲河床称蛇曲。2020/2/2321蛇曲(自由曲流):极度弯曲河床称蛇曲。2020/2/2322(3)截弯取直(cut-off)和牛轭湖(oxbowlake)的形成:随着蛇曲的不断发展,相邻两个河湾的距离不断靠近,当洪水期到来时,水量突然增加,侵蚀能力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两个河湾之间的河岸,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而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不易发现该类沉积物)。2020/2/2323(3)截弯取直(cut-off)和牛轭湖(oxbowlake)的形成:随着蛇曲的不断发展,相邻两个河湾的距离不断靠近,当洪水期到来时,水量突然增加,侵蚀能力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两个河湾之间的河岸,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而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不易发现该类沉积物)。2020/2/2324河流上游河流下游河流侵蚀作用综合模式图2020/2/2325(二)片流与洪流的地质作用(自学)1片流的剥蚀作用-洗刷作用片流的流速和流量较小,只能对山坡上的松散土层产生较均匀的破坏作用,斜坡的中部是主要的洗刷作用地带;2洪流的剥蚀作用—冲蚀作用洪流较片流具较大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其剥蚀作用又称为冲蚀作用。冲沟(gully):洪流侵蚀结果。3片流、洪流的危害与防治(1)危害: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河床淤浅、堵塞,对农业和交通等方面危害极大。(2)防治:广种植被;其次要大力兴修水平梯田。2020/2/2326二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剥蚀作用(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及岩溶地形以化学剥蚀为主(?)-潜蚀作用化学潜蚀作用:指地下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为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1岩溶作用的影响因素(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盐类岩石、钙质胶结的碎屑岩易于发育岩溶作用。(2)岩石的透水性:裂隙发育程度?。(3)地下水的溶蚀力:CO2的浓度大小?。(4)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大小?。2020/2/2327(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及岩溶地形2岩溶作用及岩溶地貌岩溶作用通常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垂直和水平方向(1)垂直溶蚀作用及岩溶地貌:主要发育于地表和包气带中溶沟与石芽: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沟、槽和脊状突起。巨型石牙—石林落水洞:是地表水沿岩石中的裂隙垂直下渗、溶蚀而形成的近于直立的深洞。落水洞是包气带中的主要岩溶地形。溶蚀漏斗/洼地:岩溶作用在地表及浅处形成的碟状、漏斗状洼地称溶蚀漏斗。2020/2/2328(1)溶沟与石芽;(2)落水洞;(3)溶蚀漏斗:2020/2/2329石林(stonoforest):巨型石牙2020/2/2330(2)水平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主要发育于饱水带中溶洞(karstcave):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水平方向运动,因而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的空洞。溶洞形成后如果发生阶段性升降运动,潜水面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溶洞。(?古神洞、新神洞)2020/2/2331(二)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作用冰川及其所挟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床的破坏作用称为刨蚀作用(ploughing)。1刨蚀作用方式及产物(1)挖掘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时将与其冻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并带走的过程。又称拔蚀作用(plucking)。(2)磨蚀作用(abrasion):冰川以其自身的压力以及冻结在冰川两侧和底部的岩石碎块刮削、磨蚀冰床的过程。磨蚀的产物有:冰溜面、条痕石、羊背石。冰溜面:磨蚀作用在冰床基岩上形成的磨光面。冰溜面上常见擦痕和刻槽;擦痕呈楔形或钉子形,尖而细的一端指向冰川运动方向。2020/2/2332冰溜面:冰溜面上常见擦痕和刻槽2020/2/2333条痕石:冰川砾石可被磨出一个或两个磨光面,磨光面上有擦痕及刻槽,称条痕石。羊背石/岩丘:冰床上凸起的石质小丘,长轴平行于冰川流动方向;朝上游方向坡度缓,且发育冰溜面和冰川擦痕;朝下游方向坡度陡。2020/2/2334条痕石:冰川砾石可被磨出一个或两个磨光面,磨光面上有擦痕及刻槽,称条痕石。羊背石/岩丘:冰床上凸起的石质小丘,长轴平行于冰川流动方向;朝上游方向坡度缓,且发育冰溜面和冰川擦痕;朝下游方向坡度陡。2020/2/23352刨蚀作用的地形:冰蚀谷、冰斗、刃脊与角峰(1)冰蚀谷/U形谷:指经冰川刨蚀作用改造形成的谷地。横剖面呈U形;纵向上较直;从上游到下游变窄(?)。2020/2/2336(2)冰斗: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壁陡半圆形洼地。(3)刃脊与角峰:相邻的两个冰斗之间尖而薄的山脊称为刃脊;被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称角峰。2020/2/2337(2)冰斗: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壁陡半圆形洼地。(3)刃脊与角峰:是相邻的冰斗谷壁因刨蚀作用发生后退形成的地形。相邻的两个冰斗之间尖而薄的山脊称为刃脊;被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称角峰。2020/2/2338(三)风的剥蚀作用——风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挟带的沙石对地面进行破坏的作用称风蚀作用。是一种纯机械的破坏作用,其方式包括吹扬(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携带沙粒的气流(风)称风沙流,风沙流中的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而且绝大部分沙粒集中在近地面30cm范围内。2020/2/2339(三)风的剥蚀作用——风蚀作用1吹扬作用及其产物风把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尘土扬起并带走的作用,称吹扬作用,又称吹蚀作用。吹蚀地形有:风蚀洼地、风蚀湖、戈壁滩(1)风蚀洼地:在沙漠区,地面的沙粒在吹扬作用下不断被带走,形成下凹的洼地,即风蚀洼地。(2)风蚀湖:当吹扬作用不断进行,洼地不断加深,当加深到潜水面时,地下水就渗流出来,洼地积水,形成风蚀湖。如我国敦煌的月牙湖。2020/2/2340敦煌月牙湖(风蚀洼地、风蚀湖)2020/2/2341(三)风的剥蚀作用——风蚀作用(3)戈壁滩:原来分布于地表上的细小物质被风吹走,而粗大的砾石保留在原地,形成的地貌—戈壁滩。2磨蚀作用:风以挟带的沙石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称磨蚀作用。磨蚀作用的强度主要与风沙流的特征有关,因为风沙流在近地表30cm范围内含沙量最高,所以在该范围内风的磨蚀作用最强烈。3磨蚀作用产物(1)风蚀城/风蚀残丘:(2)蘑菇石:(3)风棱石:(4)风蚀谷:2020/2/23421风蚀城/风蚀残丘:气候干旱地区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的许多残留孤丘称为风蚀残丘/风蚀城。2020/2/23431风蚀城/风蚀残丘:气候干旱地区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的许多残留孤丘称为风蚀残丘/风蚀城。2020/2/23442蘑菇石:沙漠边缘孤立的岩石,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的上粗下细(?)形如蘑菇的岩石。3风棱石: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几个磨光面组成棱角明显的砾石。2020/2
本文标题:6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2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