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巧借“心”东风 “后妈”也无忧 “后妈”也无忧
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1目录一、课题的缘起(一)情境回放(二)调查分析二、课题研究现状三、课题研究设计(一)相关概念界定(二)研究目标(三)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一)过渡初期——收服生“心”1、运用首因效应,打好“头炮”(1)利用第一次家访,全面了解学生(2)利用第一次见面,奠定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3)努力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4)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初步树立教师威信2、运用飞镖效应,防止情绪逆反(1)不要急于树立自己的威信(2)不要对干部队伍进行大换班(3)不要忽视“中间层次”学生的存在(二)过渡中期——别具匠“心”1、运用登门槛效应,层层深入(1)从学情出发,细分小要求(2)要求的提出,要循序渐进(3)班规的制定,要全体参与2、运用超限效应,把握教育的“度”(三)过渡后期——鼓舞师“心”1、利用晕轮效应,防止以偏概全(1)用信心奠定基础(2)用恒心打持久战五、课题研究成效(一)总结出一般模式,保证班级稳定发展(二)优化班主任队伍,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六、思考与问题(一)如何适时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二)能否运用心理效应获得家长更多的信任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2巧借“心”东风“后妈”也无忧——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中途更换班主任,已经成为了学生、家长、学校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继任班主任来说,如何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难题。而随着心理效应在教育界备受关注,心理效应在育人导学中的价值日益体现,能否在继任班主任工作中,避免各种心理效应偏差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因此,本课题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分别从继任班主任工作的过渡初期、过渡中期、过渡后期三个阶段入手,寻找到了每个阶段影响继任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心理效应,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合理运用,总结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并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能够为继任班主任实际工作所借鉴的一般模式,最终达到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关键词】心理效应继任班主任过渡期优化一、课题的缘起(一)情境回放【情境一】新学期一开学,二年级的四个班级中,有两个班由于原班主任身体的原因以及请哺乳假,更换了班主任。同时,学校其他班主任中,也有两位已经怀孕,准备生产,她们所教的班级也即将面临更换班主任。【情境二】考虑到新老交替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假期里,很多继任班主任常常会提前进立项级别区级编号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3行家访。可是在实际家访中,当老师们亲切面对孩子时,有些孩子的态度却是爱理不理,有的还甚至会冒出一句话:“某老师(原来的班主任)怎么不来?”眼睛一个劲地往外瞧,全然不顾“继任者”的热情。【情境三】“我的孩子在两年级以前一直是同一位班主任,孩子也很喜欢这位负责的班主任。这学期开学,孩子报到回来对我说,他们的班主任已经换了,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老师。我听了后,就很着急。我总以为原来的班主任会将孩子带到毕业,怎么说换就换掉了?现在孩子年级还小,适应能力也较差,如果新来的老师教育方式有所改变,孩子不能很快适应的话,对孩子成绩肯定会有影响。”这是一位母亲在得知自己孩子更换班主任后的肺腑之言。【情境四】在新学年开始之际,许多老师都很担心会中途去接任别人的班级,因为学生和家长往往都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他们对继任班主任会更加挑剔,这样就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从以上四个情境中,我们不难看出,中途更换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中途接班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意味着教师要重新了解这个班,而这个班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也要重新接纳新的班主任。这需要一个过程的磨合,在此期间,如何能让自己尽快融入班集体?如何能尽早赢得学生们的理解与信赖?如何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二)调查分析1、教师对中途接班的看法我们对我校以及周边学校的30位班主任进行了调查,其中65%的教师表示不愿意中途接班,认为中途接班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其中最让他们感到困惑的就是怎样缩短相互间的适应期,让学生和家长尽快接受自己。2、家长对中途更换班主任的看法我们就“你是否愿意自己的孩子中途更换班主任?”、“孩子换了班主任后,你最担心什么?”、“你是否会积极主动地和新班主任沟通?”这三个问题,对一到六年级的60位家长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4孩子中途更换班主任,虽然80%的家长在孩子换了班主任后都愿意主动地和老师加强沟通,但是家长们仍然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刚刚熟悉了一个班主任后又换了一个,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3、学生对中途更换班主任的看法调查问题:(1)你觉得班主任对你的影响大吗?A有影响(65.6%)B影响不大(34.4%)C无所谓(2)班主任换了以后,你适应吗?A很不适应(31.5%)B有一点不适应(59.8%)C没什么感觉(8.7%)(3)你觉得换了班主任后,整个班级有变化吗?A有变化(64.8%)B没有变化(35.2%)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于班主任还是比较依赖的,中途更换班主任后,很多孩子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综上所述,中途更换班主任,已经成为了学生、家长、学校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继任班主任来说,如何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自己,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难题。而随着心理效应在教育界备受关注,心理效应在育人导学中的价值日益体现,能否在继任班主任工作中,避免各种心理效应偏差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二、课题研究现状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学校里最难、最烦的工作之一。但学校在工作安排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中途更换某些班级的班主任。所以,继任班主任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也看到了这一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了许多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继任班主任接班后在班级管理上的一些策略、方法,如《继任班主任工作浅谈》、《中途接班怎么办》、《继任班主任的经验》、《浅谈继任班主任的工作要点》等等,可是很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客观地分析学生、家长以及老师自身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5实际上,班主任若能正确认识心理效应,并恰当运用,它们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克服接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效缩短学生、家长、教师三者间的心理距离,缩短“过渡期”。本课题即力求通过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来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让“后妈”也能胜似“亲妈”。三、课题研究设计(一)相关概念界定1、心理效应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可以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继任班主任由于某种原因,中途接任某一个班的班主任,即为继任班主任,俗称“后妈”。他们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3、过渡期从继任班主任接班之时起到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班级各种事物,真正融入学生之中的这一时间段,我们称之为“过渡期”。(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力求通过规避各种心理效应产生的消极影响,运用发挥其积极作用,来促进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缩短过渡期,把对学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三)研究内容调查分析继任班主任工作现状,总结出在过渡期各个阶段中影响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各种心理效应,避免其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最终归纳出“利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一般模式。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6(四)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逼近研究目标,并辅之以调查、实验、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使课题研究的手段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取更为真实、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它是指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等内心活动在社会上及人们心理中所引起的客观反映和效果,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继任班主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中途接任某一个班的班主任。他们作为班主任的一种特殊群体,比普通班主任的工作更难展开。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加之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他们会对新班主任更加挑剔;对于继任班主任来说,面对的班级也非一张白纸,不管原班主任工作怎样,必将会留下印记。而不同的班主任又有不同的工作方式,这样学生自然会进行比较、鉴别。也就是说,当“新官”上任后,学生要适应新班主任,新班主任也要适应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简称为“过渡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过渡期或长或短,但我们大致可以将它分为过渡初期、过渡中期、过渡后期三个阶段。我想我们只要把握好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并能够适时恰当地应用于过渡期的各个阶段,就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继任班主任工作,缩短过渡期,把对学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一)过渡初期——收服生“心”1、运用首因效应,打好“头炮”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案例一】某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级,学生小张本是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学习委员,由于对原班主任的依恋,在第一天面对新班主任时表现出一种不信任新教师的态度,这也使得班主任心感不悦。于是在第二天就当着全班的面,撤了小张学习委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7员一职。尽管小张逐渐改变对班主任的看法,但是老师对小张依然没有好感。◆案例分析: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这位班主任就是在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时就产生了首因效应的偏差,当他看到小张对自己不信任的眼神时,心理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不悦。由这种不好的第一印象形成的否定的心理定势,会使该教师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小张令人厌恶的部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他对小张以后的评价。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会成为以后对待这个学生的主要依据,造成不应有的教育失误。【案例二】某班主任中途接手了一个全校公认的“问题”班。第一次见面时,老师刚开始讲话不久就有好几个学生随意插嘴,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使得老师大为恼火,对学生大加批评,并且对他们提出了诸多要求。师生间的第一次交流便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结束了。◆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要受认知者的情绪、特点以及认知情境的影响。第一印象鲜明牢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其威信的形成有重大的作用。案例中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第一次交流中,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意识到教师形象、教态、语言等对学生情绪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为仅靠自己的大声呵斥以及教师的权威,就能轻易地镇住学生。而事实上,这样简单的“硬碰硬”的处理方式,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给学生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以上案例说明,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继任班主任,我们一定要事先把工作做细、做全,避免首因效应可能产生的偏差,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双方产生美好的印象,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1)利用第一次家访,全面了解学生这里的家访是指开
本文标题:巧借“心”东风 “后妈”也无忧 “后妈”也无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2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