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5页宜昌市第十四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四大题22小题卷面分数: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一、汉字与积累部分共12分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上拼音。(2分)语文是一门记忆性学科。有了记忆,当我们合上课本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起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锐不可当()之势,不难想起雨果笔下fùlìtánɡhuánɡ()的圆明园;落英缤纷的桃花源、jīnbìhuīhuánɡ()的故宫、阶绿帘青的陋室、云悠千载()的黄鹤楼……像一幅绵延千里的历史画卷时时在我们脑海中浮现。锐不可当()fùlìtánɡhuánɡ()jīnbìhuīhuánɡ()云悠千载()2、古诗词名句填写。(6分)(1).烽火连三月,。(《春望》)(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4).《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5).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秋等于愁的观点,表现了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句诗是:,。(6)陶渊明描绘了进入世外桃源之后看到的美好环境是:,,。3、战争的“争”字,本义:竞相抢夺。眼皮由下而上则为“睁”,山高为“峥”,弦众多音高广为①,金属器具相撞为②,用力劝说为③,用力捞取为④。(共2分)4、一个个汉字能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一个“挂”字,编号登记叫“挂号”,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分别在“挂”字后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共2分)①挂(某一考试不及格)②挂(担任军队最高指挥官)③挂(足球等等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④挂(作战负伤流血)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初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5页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这里指穿着丝绸衣服的游客。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④鸢飞戾天者,指像鸢鸟那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经纶世务者,指筹划政务的人。(1)解释打点字的意思。(6分)①风烟俱.净()②自.富阳至桐庐()③一百许.里()④为.朝烟为.夕岚()⑤梅花为.寒所勒()⑥粉汗为.雨()(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甲文“互相轩邈”中的“轩邈”运用了词类活用的方法,意思是“向高处向远处”,请你从甲乙两文中各找一处词类活用的现象。甲:乙:(2分)⑷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总分结构。甲文用“________”八个字概括出山光水色的总体特征。乙文同样用“________”来总领选段内容。(2分)⑸甲乙两文都是由景入“情”,阅读两文后,各自流露作者内在感情的语句分别是哪两句?(2分)(6)说说两位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否相似?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鲁迅自传(共13分)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②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③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④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初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5页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7).第①段中,作者提到他们家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分别指和。作者走这两条路了吗?从他的这一选择可看出他身上具有什么精神?(2分)(8).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9).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学医?请用原文回答。(2分)(10).第②段,作者又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弃医从文?请用原文回答。(2分)(11).文中加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2).纵观全文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从中所得到的启示。(3分)(二)撇掉生命中的“沫”(13分)段奇清①家乡人管炖一锅高汤叫“熬汤”,那似乎也是一种人生的譬喻。因为许多人认为,生命的鲜美往往是“熬”出来的。②那年,我迷恋上了做木工活儿,因为要念书,是不可能去拜师学艺的。但我看到良龙叔家的八仙桌,阔面,束腰,三弯腿,特别是牙板上的浮雕拐子龙,栩栩如生。两侧放两把椅子。八仙桌就如一位大儒,稳定平和。③听说,这一张八仙桌是我的曾祖父当年打制的,曾祖父名字叫存佩,由于木工活儿特别出彩,因而被人称作“佩爷”,十里八乡都这样叫,这是一种尊敬。当时我的想法是,我也要做一个像曾祖父这样的人,以精湛的木工手艺受到乡人们的敬重。④没人教我怎样做木匠活儿,我就买来几本木工书,一有时间就拿起锯子、斧子、刨子等,比照着书上所说去做。⑤我的时间没少花,可一年过去了,不说做出像样的桌椅板凳,就连打榫也没能过关,榫头不是小,与卯眼契合后没两天就掉了;就是大了,契合时卯眼被撑破。因而白白浪费了许多木料,因为那些东西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只能作燃料去做饭或熬汤了。⑥可我并不气馁,心想只要再“熬”下去,时间长了,总有达到曾祖父水平的那一天。那是在自学木工三年后,一天村前的东荆河里涨水,父亲从河里打捞起一根上好的红木。我知道,红木打制的家具美观大方,经久耐用。⑦那时,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已经有乡人夸我打制的家具了。有些飘飘然的我便欲将那根红木打制成一张八仙桌,心想,要是这张桌子做成,在家里的大堂中间一放,就一定能为我家增福添瑞。⑧于是,我常常到良龙叔家去看,对着那张八仙桌去揣摩。我要做得比那张桌子更好,除了雕龙外,我还要在牙板上加上浮雕吉祥图案。⑨可我以前接触的全是家乡的杨柳等木料,对红木的性子一点儿也不了解。不说浪费了许多红木,最后做成的八仙桌就如同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没有半点儿儒雅及灵气儿。我……⑩已快过年了,家中照例要熬一锅高汤。我将那些制作才两年却已摇摇欲坠的椅子板凳拆了,放在灶堂里做燃料。奶奶一边照料着锅中的汤,一边对我说:“清儿,你知道一锅高汤怎样才能熬得味道鲜美吗?”我说:“除了鸡架、猪骨、火腿等要新鲜,熬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火慢熬,也就是时间出美味。”奶奶说:“时间固然重要,但这并非关键。”见我疑惑,奶奶又说,“关初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5页键是要撇沫,沫浮在汤面上,会使高汤浑浊不清,味道就难免显得有些苦涩。”说着,奶奶便拿着勺子把汤面上浮起的沫子撇去。听了奶奶的话,想起了我这几年的木匠活儿。我不能说不用心,不能说花的时间少,可技艺依然没有多大进步。原来是没有“撇沫”。奶奶又说:“当年你曾祖父学木匠手艺,锯、刨、砍、削、凿等基本功就学了整整一年,仅打榫又学了半年。他经常说“做木工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坚实了,房子才会牢固。”我最终没朝木匠的路继续走下去,但奶奶的话让我受用终身。比如念书,比如写作,比如做人。从那以后,我踏踏实实做人,一个心眼儿只求把事儿做好,并不计较那些与把事情做好本身无关的事。生活就是在炖一锅高汤,在人生的沸腾翻滚中,只有不断撇掉生命中的沫,人生的高汤才能鲜美异常。(13).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梳理人物心理。(4分)情节“我”的心理看到曾祖父的木工制品①②并不气馁打制红木八仙桌③④恍然大悟(14).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4分)(1)八仙桌就如一位大儒,稳定平和。(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可我并不气馁,心想只要再“熬.”下去,时间长了,总有达到曾祖父水平的那一天。”(请简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5).纵观全文,请概括“生命中的‘沫’”指的是什么?(1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撇掉生命中的‘沫’”的理解和感悟。(2分)(16)联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奶奶又是个怎样的人?请归纳人物形象。(2分)(三)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共14分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泪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
本文标题:宜昌八年级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3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