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提纲徐辉斌小学音乐教育总论■小学音乐课的目的、任务一、传授音乐知识二、发展音乐能力三、培养音乐审美观点为达到上述目的和任务,还要做到:一、精心选择教材二、要有唱歌、音乐听觉以及其他音乐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三、音乐教师要有符合一般教育规律和教学原理及音乐艺术本身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一部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工作的组织一、编制音乐教学计划二、组织与实施课堂教学三、布置、指导学生练习或作业四、考查与评定学生音乐成绩■课堂教学的类型一、单一课型二、综合课型■怎样编制全学期及单元教学计划一、编制教学计划,事先应从两方面做好准备(1)全面掌握施教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调查学生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前学期教学情况与进度、测定学生实际音域等);(2)全面、系统研究本学期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内容与要求。使教学计划的编写有所依据并结合实际。二、编制教学计划还应该切实考虑本校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实际业务能力具体条件。三、全学期教学计划重点在于依据各年级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目的,系统、周密安排各阶段与各课时教学内容,每一阶段(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有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方面,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全学期及单元教学计划一般可按表格方式编制。五、全学期教学计划应适当安排复习、考试及少量机动时间。■教案(课时计划)的编写方法一、教案是每课时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二、教案的编写应建立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三、编写教案一般应简明扼要。四、教案的一般内容项目及格式:年级、班次周次课题课时教具教学目的及要求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与步骤■音乐教学的课前准备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选择与确定教材;二、深入钻研、分析教材,熟悉教材;三、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与施教对象考虑教学方法;考虑教学难点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方法;五、系统编写发声练习、视唱练习、听音练习材料;六、周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七、准备所需教具,考虑教具的用法;八、练习范唱;九、练习歌曲伴奏;十、拟出教案(课时计划),必要时进行试讲、试教。■课后记录的一般内容一、课时计划实施简况;二、所采取的具体教法、步骤的实际效果;三、教具应用情况;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情况与一般反映;五、事前未预料到的教学难点及问题;六、随堂了解到的学生中普遍或个别存在的问题;七、其他。■音乐成绩的考查方法与要求一、音乐成绩的考查一般分平时考查与阶段性考查两种形式。二、着重综合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能力。三、口试应个别进行。■音乐成绩的评定方法一、评定学生音乐成绩,应以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实际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为依据,对学生掌握与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及牢固、熟练程度等全面情况作出评定。二、学生的音乐成绩一般由教师予以评定,但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将成绩评定标准向学生交代清楚,而由学生自我评定或互相评定,最后由教师作适当调整。三、评定学生唱歌或视唱成绩,应以学生的乐感与表现能力及掌握歌唱基本技巧的程度和实际读谱能力(包括音准、节奏等表达能力)为主,不可单凭嗓音进行评定。同时应参考学生平时唱歌或视唱的能力。四、音乐成绩的评定,一般分优、良、中、差(或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卷面考试因内容广泛、试题较多,为准确、细致评定,可采用百分制,但不宜过于细碎。总评时还可化简为以上四个等级加以记载。五、对于个别乐感极差的学生,一方面在平时要耐心辅导,帮助他克服困难;另方面在考查与评定音乐成绩时,要考虑他的基础和进步以及其学习态度,适当掌握评定标准。第二部分歌唱教学■唱歌教学的任务与要求一、“教学大纲”指出:“音乐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音乐教学,启发学生革命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和丰富感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这里提出了音乐教学特别是唱歌教学中的思想政治、道德品格教育的任务。为此,唱歌教学必须通过精心选材,在实施教学中充分运用和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以歌曲完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这就是说,完成这一思想教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在唱歌教学中主要是歌曲本身的艺术形象的感染。这是音乐教育教学的根本特点,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二、唱歌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唱歌的表现能力,其中包括掌握初步的歌唱技巧(诸如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运用、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以及准确感受、理解和表现歌曲艺术形象所必须掌握的其它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不可把唱歌教学看作仅仅教会学生唱几支歌,而应重视和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三、唱歌是儿童接触音乐的第一步,许多有关知识可从唱歌中得来。教师要通过唱歌教学积极启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结合读谱能力的训练和其他基本知识(乐理等)教学,巩固与发展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他们审美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唱歌教材的编选原则一、编选唱歌教材必须注重所选歌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二者应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二、编选唱歌教材还应注意所选歌曲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特点上的多样性,以增进学生对唱歌的兴趣,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三、编选唱歌教材同时应注意所选歌曲的可接受性,其中包括歌曲题材内容的易解性与演唱上的深浅适度。四、编选唱歌教材还应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技巧训练、乐理知识与识谱法教学、视唱教学的内容安排和进度需要,注意所选歌曲同上述内容的相互配合与联系,在编排上尽可能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五、选唱歌教材还应适当选取我国各民族优秀民间歌曲和适量外国优秀歌曲,用以熟悉民族民间音乐语言及增进对外国音乐文化的了解。■歌唱教学的一般过程唱歌教学的过程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一、发声练习二、复习旧歌三、导入新课四、教师范唱五、讲读歌词六、指导读谱七、教唱或练唱歌谱八、教唱或练唱歌词九、演唱艺术处理十、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练习■歌唱教学的一般方法一、中小学唱歌教学中一般常用听唱式与视唱式两种教学方法。二、听唱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为基本方式进行唱歌教学的方法,所以有的又称作示范教学法或模唱教学法。三、视唱式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识谱、视谱唱歌为基本方式进行唱歌教学的方法。四、上述唱歌教学的两种教学方法,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应当在教学中互相补充、结合运用。■听唱式教学法要点一、采用听唱式教学法,一般先由教师将歌曲完整地范唱一、二遍,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良好的印象;然后开始分句教唱歌谱与歌词(可相间进行);这种教法要求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范唱时能通过自己的发声器官把曲调与歌词准确地再现出来。二、采用听唱式教学法,对教师的示范应有严格的要求。教师的示范包括四个方面。(1)通过范唱完美地表达与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2)正确掌握所教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咬字吐字必须准确、清晰和适当;(3)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4)良好的音乐感及各种音乐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三、整个教唱过程中,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分组模唱、跟琴默唱等,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四、学生模唱时教师应注意倾听,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唱法。五、分句教唱或整体教唱中,学生模唱音量不宜过大,要指导学生轻声唱歌。唱熟全曲后再放开声音、有表情地歌唱。六、教学中的难点,如长大的乐句、难掌握的音程等,可用适当的方法作重点练习。七、小学低年级教唱曲谱意在通过感性认识使学生熟悉唱名及其相互间音高关系,不必大讲道理。■视唱式教学法要点一、采用视唱式唱歌教学法,一般说应在学生具有一定视唱能力(包括识谱能力与把握音准、节拍节奏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二、采用视唱式唱歌教学法一般仍可由教师先作范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个总的印象;但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谱唱歌上。三、采用视唱式唱歌教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乐谱知识及视唱能力直接运用到学唱歌曲上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不宜带唱,必要时可用琴声示范。■教师范唱的目的与要求范唱通常是指唱歌教学中教师对所教歌曲作出的示范性演唱。范唱对学生唱歌兴趣的激发、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范唱的目的有四:(一)以歌曲本身完美、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与教育学生;(二)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歌词、句法、结构等表现手段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有个完整、准确的印象;(三)以直观感性形式使学生对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技巧有所认识;(四)培养与提高学生良好的乐感。教师范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唱歌教学的效果,为此对教师的范唱应有较高的要求。一、示范应以充满情绪和富于感染力的歌唱,尽可能完整而鲜明地表达与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二、示范必须准确、严格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拍节奏与速变、力度变化以及咬字吐字的清晰;三、示范必须熟练(包括范唱与伴奏);四、示范时尽可能面对学生,使学生看到教师正确的表情、发声、吐字的口形与歌唱姿势。■歌词的讲读一、歌曲的思想内容与认识意义往往通过歌词较为直接而确定地表达出来。讲解与朗读歌词,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启示与激发学生积极的联想与想象活动,可以加深对歌曲思想内容的理解,并真切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二、一首好的歌词往往就是诗,本身包含着一定的音乐性(声韵与节奏等);在歌曲中,同音乐的曲调性与抒情因素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三、通过朗读掌握正确而统一的读音,作为歌唱中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基础。■讲读歌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朗读时尽可能按照歌曲本身的节奏进行;二、朗读的次数不必过多;音量不必过大;三、随时矫正含混或不正确的读音;四、注意朗读的语调与表情,并注意读音的清晰、准确;遇有生字、难字应注写出正确拼音并加以正音。■唱歌教学中伴奏的应用一、唱歌教学最好采用键盘乐器(风琴或钢琴)伴奏,这样不仅便于准确地起音定调、训练音准和听觉,而且便于运用丰富的和声与节奏音型等各种艺术手段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二、唱歌教学中伴奏应用的原则,是(1)合理性。即分别情况、恰当应用;(2)计划性。即事先有周密考虑与安排,避免盲目滥用;(3)有准备。即熟练地掌握各种伴奏方式。三、唱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发声练习、复习旧歌、范唱、教唱新歌、解决难点、巩固过程等各个环节都可适当应用伴奏,其时机与伴奏方式,可灵活掌握。四、教师在备课中对伴奏的应用要做适当设计和充分准备。包括各种伴奏方式的设计及认真练习、熟练掌握和移调弹奏等。五、教学条件差,缺乏键盘乐器时,可利用其他弦、管乐器。但教师应有较好的运用这些乐器的能力,否则不用。至少应准备一件音叉或音笛(定音哨),以备唱歌时起音定调使用。■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一、唱歌教学中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应遵循下列基本原:1.从歌曲的内容出发。有利于正确与完美地刻划和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与思想意义,使歌曲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2.从歌曲的整体出发。依据总的构思设计进行处理。不同方面与细部的处理,应与歌曲的基调和整体形象协调统一;3.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脱离原作的精神,不脱离儿童的实际条件(接受能力与表达能力),最好能结合儿童已掌握的歌唱基本技能进行。二、歌曲的艺术处理一般可分两个步骤:第一步,作基本处理。(1)统一对歌曲思想内容的理解;(2)指导儿童严格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3)指导儿童清晰准确地咬字吐字,必要时进行正音;(4)指导儿童用统一的发声方法(呼吸的运用,共鸣位置的调节等);(5)唱熟曲谱和歌词。第二步,作细致处理。(1)速度处理。确定基本速度、各句、段之间速度的对比及细微变化;(2)力度处理。确定全曲各部分(句、段)所采取的力度(包括音量大小)的基点、变化的部位及起伏(渐强、渐弱)的幅度,特别是高潮的力度处理;(3)语言处理。根据歌曲的性质与情绪确定对歌词的语调、语势、重音及咬字吐字的具体要求,注意衬字、拖腔中的情绪表现;(4)演唱方法处理。根据歌曲内容,确定演唱上的连断顿挫、刚柔明暗以及表现风格特点的特殊唱法等。三、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儿童的主动性与想象力;讲解与示范要生动、明确。■齐唱歌曲的教学要点一、齐唱歌曲不论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与风格特点如何,在演唱上一般要求声音整齐、协调与统一。为达到这一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3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