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欢迎您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956.4发表《论十大关系》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揭开了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序幕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6)党与非党的关系(7)民族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类型(三种类型);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我们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毛泽东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第一种,工人内部、农民内部、知识分子内部和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第二种,工农之间、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劳动人民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第三种,国家、集体同人民之间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用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问题,用民主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公审四人帮党派关系: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内部:“团结─批评─团结”方针;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经济工作: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勤俭建国”的方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或失去警觉,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对此必须充分注意。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这就促使党和毛泽东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鉴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须的,是毫无疑义、必须肯定的。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布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由上而下的家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关于科学和教育。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使得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本文标题: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4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