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16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2.“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4.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5.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6.影响下表中1921年数据变化的政策因素是()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39.7922.1334.5544.24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全盘集体化方针7.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A.党内教条主义盛行B.党内作风问题严重C.改革制约苏联发展D.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8.《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农奴制度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9.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EricJ.Hobsbawm)说:“若无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何者是最恰当的理解?()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10.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这说明被推翻的临时政府()A.与沙皇政府性质一样B.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D.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11.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回顾斯大林时代:“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这说明斯大林时代()A.苏联共产党内争权夺利的斗争非常激烈B.指令性计划经济滋生了全面腐败C.高度集权体制助长了官员的特权腐败D.共产主义在苏联已经发生了质变12.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体制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13.《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C.市场调节与讨一划经济相结合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14.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15.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16.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A.在淡忘十月革命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C.依然怀有大国情结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17.“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A.全面恢复私有制B.实行商品贸易C.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禁止私人贸易18.“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于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应是这一观点()A.不可采信B.符合史实C.值得商榷D.表述隐晦19.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20.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21.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独立宣言》发表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自由女神像落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22.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这里“”应填写的是()A.计划B.法治C.集体化D.工业化23.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依据1917年到1928年苏俄(苏联)经济政策分析,其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24.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A.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B.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C.苏联经济的短缺状态D.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性二、非选择题。25.(24分)《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材料一全书分为五卷。其总目录是第一卷文艺复兴至16世纪第二卷1571——1689年第三卷1689——1799第四卷1799——1900第五卷1900至反恐战争材料二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是第一章俄国彼得大帝改革1689——1725第二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第三章不列颠第一帝国1701——1761第四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1740——1763第五章启蒙运动约1750年第六章农业革命约1750年第七章美国革命1763——1783第八章南太平洋的开辟1760——1790第九章第一次工业革命约1760——1780第十章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1770——1796第十一章大西洋黑奴贸易约1730——1807第十二章法国大革命1789——1799材料三每章分为五个栏目。第五卷第八章《冷战时期》的目录是[概述][专家点评][①]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尼基塔·赫鲁晓夫[②]甲“铁幕演说”乙“欧洲复兴计划”丙《第二次哈瓦那独立宣言》[论著选粹]【史论】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大历史》的编撰特点。(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并分析说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8分)(3)依据材料三,为①②两个栏目命名。从甲、乙、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如何体现本卷主题。(8分)(4)《世界大历史》是否会按照【史论】对20世纪的预判来写作第五卷,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26.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
本文标题:注塑产品成本核算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5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