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9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复习
2019年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复习课件芦山小学:李诚第二单元一、《黄河颂》1、课文内容梳理《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2、字词注音diānpīqìpòkuánglánzhuóliú巅劈气魄狂澜浊流wǎnzhuǎnpíngzhàngbǔyùbǎngyànghàohàodàngdàng宛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3.重点词语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气魄pò:魄力;气势。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掀起:揭起,往上涌起。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3.重点词语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哺bǔ育:喂养,培养。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发扬滋zī长zhǎng5、重点句子(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朗诵词提纲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答: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答:“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5)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答: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答: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章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5、文学常识《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6、文章思想内容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六、《老山界》1、课文内容梳理文章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红军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惊惶()苛()捐杂税打颤()骨碌()酣()然入梦蜷缩()点缀()矗立()澎湃()落()得很远了呜咽()咀嚼()篱笆()军阀()缴租()欺侮()huánɡkēzhànɡūluhānquánsuōpénɡpàizhuìchùlà2.字词注音wūyèjǔjuélíbafájiǎowǔ辨析字形与读音辨析字形谦(谦虚)歉(道歉)芭(芭蕾)笆(篱笆)笨(笨重)苯(苯元素)多音字辨析盛(chéng)(盛饭)(shèng)(茂盛)觉(jué)(觉悟)(jiào)(睡觉)嚼(jué)(咀嚼)(jiáo)(咬文嚼字)3.重点词语惊慌: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本文形容凄切的水声。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矗立:耸立,高高地直立。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景致:风景。攀谈:闲谈,交谈,指相互交谈。4、重点句子(1)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2)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答:不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4)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答:“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答: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吃饭难。(4)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5)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答:““英勇得很”是由衷的赞叹,她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所以需要双倍的勇气。作者这一赞叹,抒发了红军战士的豪情。答: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处境难,属于场面描写。(6)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6)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第一处12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火把”的特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火把,给人生动、鲜明、形象的印象。“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可见山势的陡峭,山路的曲折艰险,爬山的艰难。又描写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凌云壮志的英雄气概,画面壮丽、神奇、美妙,作者说“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用一种赞赏的口吻,抒发了一种为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所振奋的豪迈情感。第二处18自然段。第18自然段第二次对火把进行描写,作者已置身于山路上,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于是细致地描写了这种奇观:“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这里的描写生动形象,山路的艰险令人惊心动魄,红军的壮举也令人无限敬仰。(6)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第四处31自然段。“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见底。”但我仍然感受到这种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浓密”一词比较形象地描写出了树林的茂盛和稠密。“银子似的”这一比喻更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泉水的清澈、甘醇,同时流动的泉水形象地烘托出了战士们翻山胜利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三处22自然段。比喻,从视觉角度暗写山之高。以声写景。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里雷公岩的寂静,是读者身临其境。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6、揣摩景物描写(22自然段)•(1)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2)“见”主要写了那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庄严、奇伟。•(4)“闻”突出了什么特点?•寂静•(5)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6)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远、近、大、细;比喻、拟人①一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把山峰比作巨人、把山谷比作井、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作野马奔驰,比作山泉呜咽,比作波涛澎湃。反复的运用比喻非常形象的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②除了比喻之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夸张。③这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并说明运用对比的作用。把山路不适合睡觉和战士们的酣然入睡作对比。把战士们艰苦的行军、夜宿和壮丽的景色作对比。在对比之中突出了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怀。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4、文章思想内容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土地的誓言》1、课文内容梳理《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2、字词注音碾(niǎn)誓言(shìyán)胸膛(xiōnɡtánɡ)嗥(háo)鸣(mínɡ)山涧(shānjiàn)高粱(ɡāoliánɡ)斑斓(bānlán)缠绕(chánrào)亘古(ɡèngǔ)默契(mòqì)田垄(tiánlǒnɡ)埋葬(máizànɡ)镐头(ɡǎotou)土壤(tǔrǎnɡ)禾(hé)稻(dào)丰饶(fēnɡráo)污秽(wūhuì)耻辱(chǐrǔ)niǎnshìyánxiōngtángháomíngshānjiàn碾誓言胸膛嗥鸣山涧gāoliángbānlánchánràogèngǔmòqì高粱斑斓缠绕亘古默契tiánlǒngmáizànggǎotóutǔrǎnghédào田垄埋葬镐头土壤禾稻fēngráowūhuìchǐrǔ丰饶污秽耻辱3.重点词语蕻hóng(端木蕻良)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dàn:奇怪,古怪。亘gèn古:远古。3.重点词语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蒿hāo篙gāo)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4、重点问题(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答:①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做“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②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③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④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明写故乡呼唤“我”,实则是“我”思念故乡。⑤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4、文学常识《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5、文章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八、《木兰诗》1、课文内容梳理《木兰诗》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巾帼不让须
本文标题:2019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0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