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民族文化与师德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2013.05.232“弘我教化,昌我民智”是历史赋予北京师范大学的伟大使命。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始终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我本着上述精神来向大家汇报“中华民族文化与师德”。3师德是一个老话题,是一个常讲不衰的话题。讲师德并不是说我们教师的师德问题太多,而是体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4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和为贵”的思想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协和万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5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在语言、饮食、建筑、绘画和音乐等表层结构上固然存在显著差异,更为重要的是,二者在价值观等深层结构上存在重大差异。如果说,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推崇自我效能等心理品质,那么,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又推崇哪些心理品质呢?6要探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推崇的心理品质,须先分析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儒释道三家互补共生的主体结构。无论是南宋孝宗皇帝赵昚(1127-1194)那种“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感悟(楼宇烈,1994),还是明代高僧憨山大师(1546-1623)那种“孔子专于经世,老子专于忘世,佛专于出世”的判断(张永俭,1997,p.45),抑或是憨山大师关于“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的警句(张永俭,1997,p.34),均是对这种主体结构的精辟概括。这种主体结构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楼宇烈,1994)。当时间进入21世纪之时,这种主体结构又开始发扬光大,绽放出夺目的光芒。7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重视师德。“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礼记·文王世子》)意思是说,所谓师,是用具体事例教导并用它说明各种德行的人;所谓保,是以自己谨慎的言行来辅佐世子使归于正道的人。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提出的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提倡师者修德,“师范端严,学明德尊”。8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坚持继承和创新,一直重视教师的师德要求。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和十八大的报告,明确地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的教师义务的首条就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9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师德10(一)历代中国教育家论师德概况11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崇尚教育的优秀传统。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之一《礼记·学记》这部经典著作阐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它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废,必贱师而轻傅……”从中悟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道理;“……择师不可不慎也”。“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从中悟出了“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道理。12讲中华民族文化与师德,应该从孔子讲起。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与基石,哺育着中华民族的品格特征。孔子是师德的楷模,“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身实践”、“热爱学生”、“因材施教”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品格特征的体现。除孔子开启教育先河之外,中华民族古代教育大师辈出,先后有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扬雄、王充、柳宗元、王安石、颜之推、韩愈、朱熹等一代又一代教育名家,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传道、授业、解惑”生涯中,以其执教的实践和传世佳著,丰富着和完善着中华民族文化中师德观的宝库。13近现代的中国教育家,尽管有学贯中西的特点,但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梁启超、陶行知、晏阳初、徐特立等一大批的教育家的骨子里却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师德观。“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这中间有西学的影响,然而,从根本上说却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思想,只是加上点现代科学思想罢了。14(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师德观的主要表现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护学生,无私无隐;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发掘潜能;闻过则喜,改过迁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有教无类,公私并举;······主要表现16孔子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是近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党的五代领导人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17(三)从孔夫子-孙中山-毛泽东-胡锦涛一直对中华民族师德观有着继承和创新18“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希望广大教师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于2011年教师节19联系当前形势: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社发展会对师德会提出新的要求。1“儒生不能知汉事,世之愚蔽人也”(王充)“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人云:20谁来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是教师!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必须体现“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教育者首先应该接受教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社会发展对师德会提出新的要求。121时代赋予新一代教师的特点学历较高、热爱生活、兴趣多元、积极创新、敢于探索……存在的问题如工作压力大、负担较重如何防止职业倦怠?从师德入手!“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师生发展会对师德提出新的期望2教师的发展22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教师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师德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学生的发展“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师生发展会对师德提出新的期望223教师素质界定的原则中华民族文化“素养”——“修身养性”观引发对教师素质含义的理论思考3职业的独特性理论背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系统观动态性可操作性24教师的职业就是专业、就是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是教育体制能否建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纵观所有的职业,没有一种职业像教师职业那样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创造力、延续力;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发展,就选择了(教育)创新,就选择了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文明)。25教师素质界定的原则中华民族文化“素养”——“修身养性”观引发对教师素质含义的理论思考3职业的独特性理论背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系统观动态性可操作性2627教师素质界定的原则中华民族文化“素养”——“修身养性”观引发对教师素质含义的理论思考3职业的独特性理论背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系统观动态性可操作性28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与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的含义中华民族文化“素养”——“修身养性”观引发对教师素质含义的理论思考329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成功人士的特征:境界、襟怀、抱负、思想;能力、气魄、毅力、谋略。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师德的作用430二、中华民族师德观的内容3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32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1997年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008年新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对比33新旧《规范》内容上的变化旧规范第四条“严谨治学”的主要内容,分解在新规范的第四条“教书育人”和第六条“终身学习”里;旧规范第五条“团结协作”、第六条“尊重家长”、第七条“廉洁从教”、第八条“为人师表”的主要内容,都集中体现在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里。尽管新旧中小学规范内容有许多变化,联想上述高校教师的师德,师德规范的主旨是“责任”与“爱”。这就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因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师德问题进行归纳和解读。34(一)爱岗敬业(师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目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内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35(一)爱岗敬业(师业)œ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岗位œ尽职尽责、积极奉献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内容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教师李在良“奉献第一,教育第一,学生第一,教育工作无小事”36(一)爱岗敬业(师业)教师的职业就是教师的专业,就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因此,爱岗敬业要体现为一种事业心,一种奉献的精神实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农三师中学教师柳长剑(左一)以人为本,以校为家,自始至终将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事业放在首位37(一)爱岗敬业(师业)œ敬业意识œ乐业意识œ职业规范意识œ勤业意识如何做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民族学校教师陆永康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跪教铸师魂”38许嘉璐先生早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第二届教师节大会上,代表教师发言时提到,中国的教师“价廉物美,经久耐用”。今天也要借许先生的话,“价廉物美”,说明我们中国的教师尽职尽责,积极奉献,爱岗敬业。至于“经久耐用”,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在座的所有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健康!39(一)爱岗敬业(师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40(二)关爱学生(师爱)“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41(二)关爱学生(师爱)爱在细微中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全面关心“言表”、“专长”、“无私”、“无隐”严慈相济42(二)关爱学生(师爱)爱在细微中1师爱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有关师爱的调查43调查结果10%90%老师对学生的爱(非常爱,爱)(一般,不太爱,不爱)学生感受到的爱(非常爱,爱)(一般,不太爱,不爱)爱的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90%44某老师连续几年带高三毕业班,任班主任,成绩非常好。2011年3月所在的市抽考物理单科第一名花落他们班。作为物理老师兼班主任,他心中充满着成就感,可是市里向部分学校学生调查“谁是最受欢迎的老师”的问卷中,某老师差一点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老师。某老师为此感到郁闷、委屈,觉得学生不懂事。但他总结教训,自己之所以不被学生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关注诸如“学生快乐吗”,“学生的体验得到生命的狂欢吗”的学生感受。45根据几个对学生关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调查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某老师的总结。尊重、公正、关心、真诚、爱护、负责任、信任、微笑、激情、风趣幽默、知识广博、“懂我”和以身作则等词成为学生喜欢老师的关键词。而很少有学生提及老师的教学成绩和升学率等指标。而这些关键词正是反映了教师的人格和伦理精神。正是这些人格和伦理精神,才能使学生接受师爱。46(二)关爱学生(师爱)从汶川地震中的众多优秀教师到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师爱无疆!爱在生死时247师爱无疆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不提过去,是我们的约定。”映秀小学董雪峰:“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48在教师们浓浓师爱的关怀下,孩子们才能笑得如此幸福!49(二)关爱学生(师爱)师爱的性质3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
本文标题:中华民族文化与师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0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