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第四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课程导入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到实际阐述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思考:假如世界没有道德会是什么样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4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1.神启论2.天赋论3.情感欲望论4.动物本能论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5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6*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不可亵渎上帝之名;*谨守圣安息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72.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8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93.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0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合群性本能——区别于生物本能,是指动物之间同种或在一起生活的异种群有一种互助的精神。道德起源就起源于动物的这种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4.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1以上观点的缺陷: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强制性的规约。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2科学的道德起源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3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形成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4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5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社会条件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6(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1.道德的内涵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72.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8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9(二)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0三、道德的历史发展1.道德的历史形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12.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23.人类道德的进步性表现第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二,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第三,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3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地域的称谓---处四方而居中文化的发达---光辉、文采、精粹民族的称谓---同化、融合、团结和统一“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南宋贳冶子解释《唐律疏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4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文明内含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兼容、厚德载物的品格;与时俱进、人文日新的追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5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世界各国现代化无不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6社会主义道德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毛主席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民族智慧的精华融为一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了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7优良道德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文以载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8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29公私之辨提倡的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强调的是先公后私;反对的是假公济私;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0“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孟子·离娄下》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每个人都要对社会尽一份责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1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始做俑者,其无后乎。”“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2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说:“仁者爱人”。韩愈说:“博爱之谓仁。”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3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由亲始由近及远“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4从仁爱精神出发,古人主张“和为贵”和同之辨: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由不同元素的适中配合,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而收到和谐的效果。同:是同样的事物简单相加。五味相和,乃成美味;五色相和,方成文采;五音相和,音律优美。“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果一无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5“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36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