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扬州慢》诗歌鉴赏精品课件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姜夔作词,不喜欢套用别人曲子,常常自己谱曲,所以他的词一般来说,词牌与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扬州慢”。扬州: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历代沿用过邗、广陵、维扬、江都等名称。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扬州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姜夔(jiāngkuí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交代写作时间,地点,途中所见,写作缘由及主题。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黍离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句中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思考:作者在小序中说此时是冬至,这句却又说“过春风十里”,这样写是否矛盾?赏析:“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这句虚实结合,同时进行对比,一边繁华热闹,一边萧条冷落。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宋金对峙图扬州•哀江头赏析:这三句是侧面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清人陈廷焯评价此句时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赏析:本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代表作有《阿房宫赋》,《泊秦淮》,《赤壁》,《过华清池绝句》,《陈氏书录》,《唐音癸签》,《石洲诗话》,《登乐游原》等。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本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及其《遣怀》诗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本句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思考:月亮本无关冷暖,更无声音,作者却说“冷月无声”这样写是否合理?答:作者此处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同时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如织,还有美人吹箫歌唱;可是如今桥月尚在,景色却已荒凉。作者不由发出感慨,表达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感伤之情。(联系“波心荡”则此句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赏析:这一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词人借此委婉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思考:为何作者在这首词中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解析:这种手法属于用典。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化典无痕,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比直抒胸臆更加含蓄;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想起扬州旧日繁华,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同时也使得词作更富有文采。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哀江头杜甫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全诗以一个“哀”字统领全诗,抚今追昔,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赏析: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这与我们今天所学《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结全词的艺术手法及思想主题:艺术手法: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拟人,用典等。思想主题:“黍离之悲”,抚今追昔,昔盛今衰。诗词鉴赏要点总结:概念明确: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比兴等。二: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三:表现手法。又称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见的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正衬及反衬)、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烘托、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艺术手法类问题答题基本格式:1.运用了什么手法。2.简析手法是如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对句子或诗歌主旨的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本文标题:《扬州慢》诗歌鉴赏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1043 .html